《西游记》原著里,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是不是必须得死?为什么?

柳侍墨


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就《西游记》原著而言,金池长老是必须会死的。

原因有二:

其一,金池长老贪财且长寿

在《西游记》原著里,金池长老是观音禅院的主持,活了270岁。

270岁的金池长老有个癖好,贪财。

大家可以把“观音禅院”想像成观音姐姐的一个落脚点,而这个落脚点的管理者就是270岁的金池长老。并且,他还贪财。

《西游记》原著里,观音姐姐的总部在落伽山,并且天下佛事诸多,供观音的地方有的是。所以金池长老管理的这个观音禅院,观音姐姐一年也住不了两天。

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一年里的绝大部分时间,观音禅院都是金池长老说了算的,观音这个“最高领导”,基本不会露面。

长寿加一把手,这是金池长老的现状。

当掌权者当权的时间无限期延长,权力又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那么必然会导致掌权者的欲望无限膨胀。

久而久之,金池长老就欲壑难填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金池长老收藏的那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袈裟和财富。

当然了,我们也不难想像出,金池长老为了敛财,肯定也做了不少的亏心事。而这些亏心事,如果有朝一日被别人翻出来,身为金池长老的顶头上司的观音姐姐,恐怕是难辞其咎吧?

所以这是金池长老必死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唐僧经过,金池长老早晚也得交待了。

因为他活得太久,知道得也太多了。

其二,金池长老得罪了取经人

既然是欲壑难填,那么金池长老的胃口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深不见底了。

袈裟对于他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钱人爱斗富,这是通病。

这毛病,金池长老也有。

于是,唐僧来了,他跟人家臭显。

但是,孙悟空不买帐。

话赶话,金池长老见到了如来佛祖赐给唐僧的锦襕袈裟。然后,一见钟情。

简单讲,他爱上了不应该爱上的东西;并且,他还想要将它据为己有。

这就是自己作死了。

金池长老想要烧死唐僧将锦襕袈裟收入库房。但是,这袈裟,是如来佛祖为了让唐僧完成取经任务才送他的。唐僧要是没了,取经任务也就黄了;取经任务要是黄了,如来佛祖指定得怒了;如来佛祖怒了,肯定得追责啊!这板子就会打到观音姐姐的身上……你要是给你的直系领导上了眼药,那你还能混得下去嘛?

所以咯,金池长老是必死无疑了。

这就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金池长老偏要自己找死,怪谁呢?


白马晋一


金池长老属于自杀。他为什么要自杀,因为他犯了不该犯的错误。他的错误并不是贪财,而是:着相和法执。着相、法执是修行人的入门课程,金池长老作为修行了270年的老和尚,是万万不该犯这种初级错误的。

咱们先谈谈什么叫着相。

很多信佛的人特别喜欢剃个光头,手里盘个串,脖子上挂着菩萨像,再来身居士服,打扮得像模像样的,一看就是个修行人。这就叫着相。当然,佛法是心法,我上面说的是特别喜欢这样,如果你心里并不是怎么追求这些,就是随意打扮成这样,也无所谓。我信佛,但是我的穿戴就是大众化。佛珠,菩萨像,像大师的那种衣服以前也都有,但随着进步,这些我都不要了。

金刚经主要讲的就是修行人不要着相,不要被表面的假相所迷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美女是虚妄的假相,佛珠手串,宝贝袈裟也是虚妄的假相。你看我是信佛的,我法相多庄严,我这身衣服多漂亮,佛珠手串多专业,这就叫着相。

执着于世界的表面现象,被这个世界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特别喜欢去追求这些表面的东西,就叫着相。

金池长老被宝贝袈裟所吸引,也是着相,执着于袈裟的漂亮,心生喜爱,起了贪念。

什么叫法执呢?

执就是执着,法就是佛法。执着于佛法就是法执。金刚经里也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陀教导我们,修行到最后,这个佛法也是要舍弃的。不能执着,不能死抓着佛法不放手。不能执着于金钱,也不能执着于佛法。

金刚经里还有一句比较著名的偈子: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我们看有不少号称信佛的,学了几天,听了几次大师的讲座,就四处开始跟人家辩论、矫情。我认识的对,你说那就不对,这就叫法执。这都是低级错误,但很普遍。真正的修行人看到其他人在谈论佛法,不管人家说的如何,都应该说:随喜赞叹。上去就给人家一顿指点的就是法执。我的法对,你的法不对,执着!

还有人信佛之后就开始高高在上,看见不信佛的就表现出看不起,装成大师的模样去教训人,我信佛,你不信佛,我比你福德足,我比你智慧高,这就是执着于佛法。前两个月我骂过这样一个人,老实了。剃个光头,穿着居士服,脖子上挂佛珠,手里盘着串,上来跟我一顿BB,让我两句话怼死了,我教他说随喜赞叹,也不知道学会没有。这些人都是法执。

在唐朝有哥俩,是望族,在上流社会很有名气,也都是号称精通佛法。在一次聚会中,哥哥放浪形骸,吃喝玩乐,抱着歌女打闹嬉笑。弟弟在那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有人就悄悄的说,还是弟弟的修为高。旁边的人告诉他:是哥哥的修为高。

吃喝玩乐的心里坦荡荡,正襟危坐的心里是层层壁垒,境界的高下立判。哥哥就是不执着于法,弟弟就是执着。

我可没教唆大家放荡啊,你表面的肆意纵情,那得是心里有定力,能空下来。你抱着美女心里欲火炽盛,不是废了吗。没那两下子不要玩火。

金池长老确实是贪宝贝袈裟了,但问题是他不贪别的东西啊。他喜爱的就是佛门的东西,跟我们修行人喜欢手串是一个道理。这就是法执,执着于跟佛法有关的。

金池长老喜欢袈裟的漂亮叫着相,喜欢漂亮的袈裟叫法执,犯了这两个错误。而这两个错误是小学一年级的错误。

而谈金池长老就得再聊聊黑熊怪。电视剧里的黑熊怪并不出彩,但是原著中却不是这么回事。黑熊怪不但能跟孙悟空打个平手,而且他的修为水平很高也很正。黑熊怪是观音菩萨收服的。当时菩萨和孙悟空来到黑熊怪洞府附近,菩萨就被周围的景致吸引:菩萨看了,心中暗喜道:“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黑熊怪一个野生的妖怪,自学成才,能入菩萨的法眼,最后收了当守山大神,可见道行是很高的。而他跟金池长老是密友,常常论道,再算上年龄的因素,可见这个金池长老虽然不能打打杀杀,但修行的水平也是极高的。

但就这么个270岁的高僧,被宝贝袈裟迷惑了,犯下低级错误。他在观音禅院里属于顶尖的大师,受人尊捧了至少200年,结果在门徒面前犯了这么个错误,他属于数学的院士把一加一给算错了,根本没脸再见徒子徒孙。而且他应该在最后觉悟了,清醒了,发现自己这一世270年的修行原来这么不堪一击,也是心灰意冷,才选择了自杀。


锐视觉何老师


金池长老,

是精池长老,

精子在池中呆久了,

老了,

精足上火,

故唐僧有火灾.

火在其表,

故袈裟有失.

精在内丹修行中是药,

采药要分火候,

太老太嫩都不行,

金池长老是药太老,

留上作用不甚大,

不如重聚.

故金池长老死.

这是

修行路上第一火,

无火炼不成内丹,

有火烧得你心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