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的孩子往往還是窮人?

用戶68742881694


貧窮是可以遺傳的

一個人出生的地方、家庭及其觀念和文化無形中滲透進人的意識裡,使得你成為了一個獨特的你,這就是你的命;在階層固化逐漸嚴重的當下,的確很多人一出生,命運就與其他人截然不同。

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

英國BBC曾經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叫《56UP》,也有稱《人生七年》。其中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並且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一直持續到他們56歲的時候。

最終的結果似乎也印證了導演最初的設想:

社會階層是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多半也還是窮人。

在他們56歲的時候,當初那幾個精英家庭的孩子都按照最初的設想和規劃上了名校,畢業後順理成章地做了律師,過上了令人羨慕的優越生活,而且有著幸福的家庭;

中產階級的男孩也讀了大學,過著平淡卻也恬靜的生活;

而那幾個來自底層社會的孩子,極少有能上大學的,最後都是從事普通的服務性工作,比如修理工或保安之類,收入低廉,甚至常常面臨失業的威脅。

人出生在哪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路徑,這是個人無法選擇的結果,巴菲特稱之為“卵巢彩票”。

什麼原因導致的差距

為什麼富人的孩子大概率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大概率還是窮人呢?

這其中有很多直接或間接的因素,但最大的影響因素莫過於,

窮人和富人在教育孩子上投入的資源力度不一樣。

富人有錢,有見識,懂得如何培養啟發孩子的智力。就算是孩子沒有遺傳自己聰明的基因,有點笨,還可以請名師交給他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再不濟,還可以送他出國留學鍍金。

而窮人呢?自己就沒有體會過受教育的好處,一般也不是特別上心,一般不是隻會叫孩子好好學習,就是放任自流。

叫孩子好好學習,其實是個偽命題,你得告訴人家,怎麼才能好好學習呀!

不談怎麼做,都是耍流氓。

沒有正確的方法,只有窮一輩子。


馮起升


我有故事,可以分享。

我叔叔家的女兒和小姑家的兒子一樣大,今年讀初二。叔叔和嬸嬸都是本科畢業,畢業後定居在某二線城市,有三套房和一輛30萬左右的車。小姑和姑父都是初中文憑,在老家鎮上蓋了一個二層小樓,開了個小超市,生意還不錯。其實他們兩家都不屬於窮人,不同的,是對孩子的教育投資。

叔叔在我堂妹小學的時候給她報了普通的電子琴興趣班,學成之後升級到雙排鍵興趣班,花了1萬多買了架雙排鍵放在家裡,前陣子我嬸嬸跟我說我堂妹初中畢業的時候雙排鍵就能達到任教資格了。現在琴行裡有任教資格的老師時薪200元都是低的。還有舞蹈也是從小學開始學的,從未間斷,我沒有問過考級情況,回頭我再問。最近她在上一個右腦開發的培訓班,一年花費2萬。

姑姑家的表弟從來沒有上過任何興趣班,過年我去姑姑家走親戚的時候看他在電腦跟前待了一天,只知道看動漫玩遊戲。姑姑家還有個大女兒,今年本應該讀高一,可是因為不愛學習,沒有考上我們縣的高中,去讀中專了。

兩家孩子的發展前景,我想已經不用多說了。窮人和富人的不同,就是提現在對子女的教育投資上。一方面,因為經濟實力的差距,窮人無法像富人一樣在子女的教育上的投入大量的金錢。另一方面,因為受教育程度和認知水平方面的差異,窮人並不瞭解除了學校之外興趣班和輔導班的重要性。這個時候的“窮人”,不是經濟能力的缺失,而是認知能力的匱乏。

前幾天看到燒傷超人阿寶的《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收穫頗豐。在國外,小學生普遍在下午3點鐘就放學了,是不是很羨慕?而這時候,窮人家庭和富人家庭的不同就體現出來了:窮人家的孩子沒事做,剩下的時間就去玩了;而富人家的孩子,立馬把孩子送去了各種價格高昂的興趣培訓班、輔導班,各種作業比在學校裡都多。試想,在這種條件下,都是小學畢業,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的能力能一樣嗎?

所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富人家的孩子仍然是富人,而窮人家的孩子,大多時候,仍然是窮人。



舟中聽雨1994


我是窮人家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在外闖蕩了十幾年了,至今依然是個窮人,買不起房,生不起孩子。由於工作的關係,平常能夠接觸到不少富人,包括一些權貴。我常常會反思,為什麼他們能做到的事情我做不到?最近讀了一些書,其中有幾本書很有啟發,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一、《天生非此》

這本書首先駁斥了基因決定論,根據目前的基因工程研究成果,我們通過基因能夠從父母那裡遺傳得到的只是作為人類的生物屬性,比如我們都長著人類的腦袋和眼睛,而不是牛的腦袋,這是基因遺傳的結果。而決定我們命運的是我們的心理特徵,我們的能力,性格,意志力等等,都屬於心理特徵,這些心理特徵是家庭塑造的。

我們還沒有出生時,就會受到來自母親的情緒和行為影響,比如母親在孕期如果焦慮或者酗酒等等,就對胎兒是不利的。而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無時不刻不受到父母的情緒和行為影響。父母的情緒和行為,塑造了我們的人格,從而決定了我們的命運,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跟父母在心理特徵上很像。

窮人和富人在價值觀和對很多事情的態度上是迥然不同的,他們的孩子在父母的塑造下,自然就會形成完全不同的心理特徵。比方說,富人的格局和膽略比窮人大很多,那麼他們的孩子從小在這種環境塑造之下,長大後會形成不同的格局和膽略,命運自然就不一樣了。

不過作者在這本書裡也提到了一些改變的方法,在作者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要剖析自己的成長經歷,發現家庭是怎麼塑造自己的,只有先發現自己的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二、《鄉下人的悲歌》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勵志故事,作者自己的故事,一個美國底層白人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故事。但是勵志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作者所出生的那個社會環境。他出生的地方是美國中西部的貧瘠山區,那裡原本是鋼鐵產區,但是由於產業轉移,工廠早已經破產,但是這裡的工人階級也很難搬離,因為沒錢。

作者有一個混亂而糟糕的家庭,母親酗酒,外婆動不動就用槍恐嚇別人。不過還算幸運,外公對他很好,給了他安全感,這是他後來能夠改變的命運的關鍵因素。但是除了作者之外,他的那些從小長大的同伴依然處於貧困之中,很多人初中沒讀完就輟學了,流浪、打架、吸毒成了是他們的日常。他們之所以變成這樣,主要原因就是社會因素。

美國階層固化形成了社會隔離,富人都住在富人區,而窮人周圍依然是窮人。窮人的孩子會覺得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而且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環境,形成了一種習得性無助。社會隔離會形成文化隔離,比如有錢人會嘲笑窮人的穿著和不懂禮儀。作者自己也曾經遭遇過這個窘境,他從耶魯法學院畢業後,參加一個律師事務所的面試,那場面試其實就像一場高檔宴會,他分不清清水和蘇打水的區別,不知道該用什麼叉子吃什麼,也不會點葡萄酒,他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要不是最後打電話給一個關係比較好的同學,這場面試他基本上就沒戲了。

三、《我在底層的生活》

這本書是作者親自體驗了底層生活之後寫的,內容非常真實震撼,令人深思。作者體驗了幾份底層生活,她發現,底層的生活非常令人絕望,最主要的是缺乏社會支持。窮人並非不努力,而且情況恰恰相反,他們非常努力。很多人同時打兩份甚至三份工,但是他們的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生活。窮人為了生存而奔波,根本沒有時間去規劃生活,思考自己的未來。那麼也就意味著,窮人也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沒有多餘的錢給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他們的孩子往往也就會變成窮人。


迷蝶夢文史社


曾經看到一位銀行的HR的寫的一篇“寒門再難出貴子”真實的講述了各個家庭背景下的銀行實習生。


其中有一個叫做治國的實習生,父母是純農民,工作表現不錯,為了能爭取到留在銀行工作的名額,給部門領導送了一些家鄉的土特產。最後還是沒能留在銀行工作,不是因為工作不優秀也不是因為門路不夠,只是有一次他把接待用的煙塞進口袋想給父親帶回去。對於這種事情只能用可惜來感慨。


他給父親帶東西這件事無可厚非,但是用錯了地方。因為家庭基礎不一樣,可能對於他來說是很貴的東西,但在領導眼裡可能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我們不能全都怪在貧窮上,但這確實跟貧窮有很大關係,眼界,視野確實受到了侷限。

我們也不能一錘子打死貧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從小的這種生長環境也能造就我們堅韌,不認輸的精神。貧窮的前20年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無力改變,但剩餘的生命的貧窮與富足是掌握在你手中,生活總是有漏網之魚的,只要努力奮鬥,你便能揚帆起航!


TA還是個孩子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李湘富養女兒出成果了。王詩齡被誇做小藝術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之前也看過她的作品被拍到12萬元高價的消息,這樣的孩子,你說她以後是窮人,有人信嗎?

王詩齡只要正常發展下去,以後一定不會是窮人,可窮人家的孩子要變得富貴有錢,不是不可能,但許多條件真的限制了這種由貧向富的跨越。


條件一,父母的見識與教育理念。

我們都知道,"富不過三代"的話,其實完整的話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現在很多有見識、優秀的父母,往往是集道德、詩書和富貴於一體的,還要加上智慧和奮鬥才創造了大量財富,因此,在教育下一代上所具有的目光之遠,見識之廣,和在鄉下終日埋頭勞作的那些父母,優勢上絕對完勝。


王詩齡的爺爺是畫家王輝,曾受教於國際聞名的畫家吳冠中先生,王輝的作品被許多國家和著名博物館收藏。她的奶奶是那個得過茅盾文學獎,寫出《穆斯林的葬禮》的女作家霍達,爸爸王嶽倫和媽媽李湘則更為大家熟知。

如此的家庭背景和家族文化傳承,她怎麼能不優秀,怎麼能窮呢?

條件二,教育投入。

我們知道知識就是力量,可知識也是財富。在今後的社會,知識對財富積累的決定性越來越大。眼界與思維的高度決定著成功的概率。


寒門孩子假期是散養,可有些孩子假期私教的費用是以數萬起的。然後大家一同去拼那道門檻和標準,誰更輕鬆容易,顯而易見。

條件三,創業時的起點。

創業時起點不同,成為富人的機會自然大不相同。

曾看到過一個段子:王思聰他爹給他5個億,他掙了40個億,翻了8倍!我爹給我5塊錢,我買了一副手套和一瓶水,到工地搬磚掙了200,翻了40倍!事實證明我比王思聰要厲害的多!

比王思聰厲害不厲害不敢斷言,資金翻了40倍,還是沒他有錢是真的。

啟動資金的投入與平臺,決定著誰更先淘到那桶金子。

四,人脈和機會

"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陋室銘的句子搬到富人圈就成了,"談笑皆富豪,往來無平庸"。窮人可望不可及的圈子,富家子弟生來便已融入其中。其中的人脈關係和發展機會自然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貧窮的確限制了想象力,但貧窮也是動力。不錯,窮人的孩子往往還是窮人,可畢竟還是有那些特殊的存在。不做暴富的夢,腳踏實地,憑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不怨天由人,安定富足並不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真的很讓人揪心,原因嘛,大家心裡清楚的,我總結了一下,也就這幾個原因:

1、生活環境苛刻,沒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環境,而有錢人家的孩子卻在學習、接受更多的知識,窮人家的孩子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2、眼界不一樣。窮人家的孩子往往見得世面前,他們不能像有錢人家的孩子游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乃至整個世界,出個國都難。而有錢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出國留學過,接受了國外的先進技術以及國內所沒有的靈感。馬雲創造阿里巴巴也是因為在美國接觸了互聯網才有了靈感。

3、原始資本的繼承與擴大。窮人只有家裡的一套房一畝地,在外打工的孩子就很少讓其產生價值了,其資本積累自然而然的就終止了。有錢人家的孩子坐擁父母的原始資本,無論是房子還是單位,都能讓其產生更大的價值。比如說父母經商多年,為孩子留下了豐厚的產業,那麼孩子坐擁其資產可以讓其發揮更多價值來。


4、擁有多少社會資源。窮人步入社會,要麼單打獨鬥,要麼找親朋好友,然而都是些窮親戚。富人步入社會,其本身的社會資源就比較豐富,人脈廣,圈子多,想進哪個行業都有貴人指導。


故事小燈塔


前幾年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寒門為什麼難出貴子‘’,我看過以後深有感觸!

我的家庭也並不富裕!今年我30歲了,這30年來我也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以我的家庭來說,貧窮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由自己造成的!

我的父親從我小時候就很懶惰,在我親戚的企業混飯吃,每個月幾百塊錢工資,重來沒有想過改變,一直到2015年,都是每個月幾百塊錢工資!



我的親戚每年幾百萬的賺,都沒能讓他內心感覺到一絲的波動!

我的學業就是向親戚朋友們借錢完成的,而且他動不動就發脾氣,可能就是應了那句話,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

現在他50多歲了,得了一些病,整天就在家裡,什麼也不幹,還得我母親出去工作養家!而且脾氣越發的大!


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窮人家的孩子,無論你以後多麼有錢,有出息,骨子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自卑,這種自卑是你幾十年的生活經歷造成的!

貧窮並不是不可以改變,或許達到富豪的水平,有很大的難度,但只要你肯努力,做到有房有車應該不是難事!

其實,很多時候我發現,越是有錢人、富二代反而很努力,越是窮人越懶惰!

所以,從下一刻開始,努力吧,不管你過去有過多麼不堪回首的過往,或沉迷於賭博,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從這一刻開始,你該成熟了,沒有人註定平庸!也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否則,你的孩子將來抱怨你,就如同你抱怨你的父母一樣!


東航花旦小令新


對於窮人的孩子,為何往往還是窮人,說多少大道理,都不如一句話來得實在:因為,這個文明世界,雖然沒有階級,但一直有階層,而階層流動的通道,一直是有限開放,甚至不開放的狀態。

窮人的後代,想變成富人或者官員,那不用諱言,就要由下往上流動,而流動的途徑,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無非就是,第一,接受非常好的教育;第二,獲得了巨大的機遇(往往,同時還得接受非常好的教育)。

但窮人的孩子,在家庭背景、資源、見識、經驗等各方面,遠遠不如富人和官員的孩子,接受非常好的教育,確實是小概率事件。再講獲得巨大的機遇,比如,生出小家碧玉的孩子,嫁入豪門,或者因才華被大領導常識,這種事件,無疑只是比中彩票概率高一些。

所以,窮人的孩子,往往是窮人;只有通過幾代人的運籌帷幄,才可能改變命運,成為富人和官員,但機率很小罷了。


董江波


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以偏概全、一葉障目了!


遠的不說:大名鼎鼎的劉強東大家不陌生吧?出生在窮鄉僻壤,上輩貧窮不言面喻,作為電商的領軍人,其履歷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不再累述。但憑自己的知識、能力勇立改革開放的潮頭,努力拚搏,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牢牢地抓住了機遇,現在富甲一方。

曾經十一次禪聯“亞洲首富”寶座的李嘉誠先生生不逢時,於戰亂中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孤身漂泊到香港,並無豐厚的家底,先輩的財富積累為零。硬是憑長期不懈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的商業帝國,誰說他窮?



“感謝貧窮”的作者、以707分考上北大的勵志女孩王心儀可說家徒四壁,上學靠媽媽的一輛自行車接送姐弟,衣服破舊遭同學嘲諷,親人無錢治療失去了生命,但敢敢說若干年以後她還會窮困潦倒?


“老乾媽”陶華碧、“阿里巴巴”馬雲、“玻璃大王”曹德旺………………都沒含金鑰匙出世。所以,貧困並非遺傳,富貴亦可自掙!不因家景貧寒就怨天尤人、喪失鬥志而一蹶不振;隨波逐流終會陷入苦難的漩渦中無力自拔!怕在信天由命,懶惰成性,不敢冒險又對貧窮有超強的忍耐力。自己在精神上萎靡不振、麻木不仁,現實中拈輕怕重、胸無大志誰來成就你的富有?

無數的事實說明:奼紫嫣紅的大千世界人人有份,只要積極進取、努力奮鬥、勤於學習、善抓機遇,貧窮的烙印終會在奮發圖強的行為中消融。


希望星晨58298869


作為一名老師,作為一名窮人家的孩子,我說說我的感受吧!

教育條件

我們從小7歲開始上小學,一個班級70多個人。小學各科除了音樂其它都是一個老師教,初中的時候我需要翻越兩座山才能到達學校上課。特別是到初三的時候,我們住校,70個人住在一個教室裡,3個人擠2個床。當然這些僅僅是物質條件,你想想這樣的條件下教育呢?我們學校就一個化學老師,所以我當時的化學老師是一個剛畢業支助我們得大學生。當然我得感謝我曾經的老師,因為他們在那麼艱苦條件下真的是全心全意為我們付出。


同樣的時期,富人的孩子享受著車接車送。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教師我都是名師。同時還學很多課外藝術。學習遇到不會的,到家可以問父母(當然我沒有說我父母不好,我的父母很偉大,我沒有怨恨他們),實在不行還可以請家教。而我們呢?到家不會就不會了!如果一些學習特別好的,還可以跳級,我們那都壓根不知道這個事!

我們很多小時候學習非常好的同學,小學畢業就不念了,因為家裡沒錢交學費,他們現在都很後悔。因為現在發現連自己孩子作業都輔導不了。還有很多女同學因為周圍環境、父母觀念影響,最多就唸到初中。本來學習很好,可是父母的想法,覺得女兒是嫁給別人的,兒子才是自己的,才值得付出。這樣的觀點害了很多人!



當然現在改變了許多,生活好了許多了!

環境影響性格

你發現個問題沒?窮人家的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較內向。與人交往能力相對較弱。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是那著國家的補助,每次開會都是我們。在同學中人家天天吃零食,我們天天吃地瓜幹。他們穿名牌,我們得衣服還有補丁。家裡也不斷從親戚借錢。所以從內心來講,我們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我們比別人低一等。說白了有點自卑,這樣就容易造成應該內向。不善於與人交往,那麼在將來的在工作後,肯定沒有那些人善於與人溝通交往!



物質條件

小時候的我們就不多說了,想一想畢業後,本來我們有很多好的想法,本來我們可以創業。可是沒有經濟基礎,不敢放開了去做。即使手裡有點錢也不敢幹啊,害怕失敗。失敗就全完了!而富人家孩子不一樣。有人投資,有經濟基礎。失敗了又能咋滴?家裡還有支持!所以,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心態就不一樣。


有很多人都說,大學畢業後應該注重經驗,然後再談工資待遇!放屁!聽這句話的時候我特別生氣!有些人家裡是盡全力力氣供孩子上大學,就等著畢業後孩子能有出息。不談待遇?那父母一聽孩子大學畢業工資1000,不得瘋啊?而富人家孩子不一樣啊,人家不用考慮工資待遇,只要能夠學到東西就可以啊,並且同時他們父母周圍的朋友也基本都是有錢人。還有畢業後這個幫一把,那個拉一把,那就啥都有了。那可真是差不少事呢!

特別聲明:以上僅僅是我的個人一點觀點,沒有抨擊富人的意思,更沒有貶低窮人的意思,我也是窮人出身。相反我覺得窮人家孩子早當家,並且更有奮鬥上進的心,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一定感恩有你,一定會努力奮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