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男孩脾氣大不讓家長過問學習,家長該怎麼辦?

四姑娘165477621


家長首先要清楚你的兒子已經處於青春期成長階段,在這個特殊成長階段,凡是在幼兒和兒童期沒有構建良好親子互信關係的家庭裡,基本上都會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出現教育失控現象,即家長只要管教孩子,孩子就會頂嘴、發火、聽不進話、狡辯等行為。

一但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就很容易日漸自我,尤其是到了十四、五歲時,那種自我意識就達到了巔峰,有時讓家長簡直難以招架。看到家長只描述說孩子脾氣大,不讓你們過問學習的事,我想不僅僅是學習方面反感你們管,其他生活中的一些事也不願意讓你們管吧?那怎麼辦呢?下面我給你幾點建議供參考:

第一,在孩子情緒好時,召開一次家庭會議。為何要開家庭會議呢?因為家庭會議是一個比較正式的場合,是全家人共同議事的環節。如果僅靠爸爸或媽媽單獨面對孩子,會和孩子形成一對一的局面,孩子強勢無理佔優勢的情況下,他會欺負父親或母親。而召開家庭會議則從心理上讓孩子不佔優勢,他的氣焰會有所降低。

第二,由父親來明確家裡每個人的家庭地位。之所以讓父親來做會議的主角,是因為男人在表達能力和思維方式上要比媽媽強,而在家庭責任承擔上又佔有主體地位。父親必須要嚴肅地告知每一個人在家裡需要相互尊重、信任、關心、愛護,尤其是彼此負責。父母有管理和教育兒子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兒女有遵從父母管教的義務。

第三,家裡必須要有家庭規則作為維護秩序的依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蔑視權威,哪怕是父母,只要父母說話沒有依據,沒有原則,就很容易招致孩子的反對,甚至是無視。因此,在家庭會議上,父親必須要鄭重提出家庭規則概念,並要針對自己的家庭情況擬定家庭規則,以後就依據家庭規則來監督家人的行為,對兒子實施正面管教。

第四,優先從做人做事抓起,再拓展到學業管理。在很多家庭裡,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之所以管教失控,恰是家長忽略了培養做人做事的原則和立場,連大是大非的問題都棄之一邊不管,你又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做人呢?不會做人,自然不會做事。因此,優先從抓孩子做人做事開始,再拓展到給孩子就學業管理立規矩,明確父母的監督責任。

第五,把學業管理和生活待遇保障掛鉤聯繫在一起。很多家長平時只把目光放在盯孩子學習上,慢慢就變成求孩子學習的態勢。凡事只要有求於人,必氣短心虛。因此,家長必須要改變觀念,把孩子生活待遇保障放在首位,如果孩子對父母不恭不敬,不服管教,對不起,你的生活待遇會降到最低,你的保障會減免,而這恰是孩子最大的軟肋。

第六,飯前檢查昨天完成作業情況,合格了就有資格吃飯。孩子不是不讓父母過問學習之事嗎?那就把檢查學習情況放在飯前,由父親專人負責。而這個檢查則是檢查昨天的完成課外作業情況,根據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題目一一核對,以及老師批改後的情況和孩子較較真。如果有漏做的,飯前補。如果作業錯誤較多,飯前訂正。

以上六方面,請家長認真思考一番,看看我給你的建議是否有道理。如果你以往沒有把目光放的那麼寬,不妨現在認真想想,你該如何做好父親或母親,如何樹立起威信,如何成為一個說話講原則講道理的合格家長。育兒即要做好管理工作,還要做好教育工作,管教是不分家的,光憑空口說教而不具體的管教措施和方法,那根本教育不好孩子。


韓國成老師


“十四歲男孩脾氣大不讓家長過問學習”這個現象反映出來或明或暗的一些問題,明的問題之一就是親子關係緊張。

我以前鄰居家女孩兒,小學成績95分左右,三道槓小幹部,老師寵著同學捧著家長哄著,很多人羨慕著,誰也想不到上了初中後女孩兒的學習發生了很大轉折。

首先是初中課門多,小學養成的學習方法並不適應初中的學習,學習吃力,成績滑坡。其次是當一個學生成績處於弱勢時,老師態度會嚴厲的多,同學態度會輕慢的多,家長態度會焦慮的多。最後,面對周圍環境的巨大壓力,心智稚嫩的少女慌亂無措,信心崩潰,成績全線跌落,慘不忍睹,最後中考分數沒出庫。

很多孩子小學拿了貌似不錯的好牌,到了初中不約而同的打個稀爛,原因是什麼?

很簡單,“成績好”這個表象的背後“踏實的心態+自律的習慣+適合的方法”缺一不可,小學功課少,好應付,此時家長最應該在意的不應該是分數,應該是“踏實的心態+自律的習慣+適合的方法”這三樣的養成。

否則,初中一下子多出好幾門課,如果初一這個過渡期沒調整好,那麼初二、初三會一路吃力費勁下去,面臨中考時可想而知。

回到問題,孩子脾氣大是因為→焦慮。反感家長的關心是因為→孩子認為家長幫不上忙還瞎添亂。

想關心孩子,想幫到孩子,家長要改變自己,變到什麼程度?脫胎換骨。讓孩子重新接納、信任你。

家長在孩子14歲前很多相處細節上都沒處理好,現在承受的就是代價,家長得學習如何跟孩子相處,相處了14年都沒處好,就如同列車脫軌了想重回正軌一樣,艱難是必然的,列車回到正軌也就是親子關係正常了,孩子才能聽進去家長說的話。

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想融洽,是要“交心”的,心門緊閉,喊再大聲對方也聽不見,“交心”的第一步是信任,如何贏回孩子的信任,家長動動腦筋想想辦法。


阿娥你好


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就懂得了愛面子,自尊也是極強的,做大人千萬不要當面當群指責他,否則他會越來越不聽話,什麼叫判逆期就是這個樣子。小孩從小就要教育好,要讓他愛父母愛兄弟姐妹,也要讓他做一些家務事,讓他懂得生活的不易,越是家庭貧寒的人,長大了越有出息,泡在蜜缸的人是不見得有用的,再來經濟他要錢,你也不能無目的滿足他,一天到黑宅在家裡,手機不放手,吃喝在床上,都不能成大器,大人要懂得他喜歡什麼,愛好什麼像朋友一樣相處,讓他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心情好了,心態平靜了,就能順利的長大成人,一不能成天有事沒事的臭罵孩子,二不能講他沒有用,發現缺點指正,發現優點表揚。方法用對了,你的孩子就能長大成人,過去有一個男孩讀書時不聽大人話,吃飯吃零食吃辣條,晚上不睡上網,沒過幾個月,就壞事了得了一種白白病,大人發現了及時治療就挽回了一命,現在這個孩子吸取了教訓,改變了壞習慣。結了婚,成了家有了兩個孩子,在工廠給老闆當幫手,身體好了,經濟又富有。路都是自己走的,從小就要培養好的作風,好的習慣。大人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大海和雲


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令人頭疼,令人生氣。

不想讓家長知道成績,兩方面。一方面是成績不夠理想,不想家長看了之後又來數落自己。一方面是獨立意識很強,不想家長多問。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學生這樣對家長都是不對的。

要說怎麼應對,個人愚見就是孩子脾氣大,我家長脾氣更大。問孩子成績時家長這時要理直氣壯,不要給孩子發脾氣的時間。

孩子脾氣大一般都是家長慣的。而且孩子應該是屬於成績中下的,如果是獨立意識強,至少也是心平氣和的對家長說不要多問成績。

所以,家長要不就狠要不就一直忍。狠心,孩子脾氣不會這麼大。忍耐,孩子終究會長大的,有人能治得了他的大脾氣。


凱米思琪老師


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是一種病理時期,所以跟病人是沒有什麼可計較的。他不讓檢查作業就不檢查好了,在家裡儘量不要說話,做好父母分內的工作就好了。可以主動關心的問兩句,但是他不願意說,千萬別再追問,只是表達一下對他的關心,僅此而已。要知道命由天註定,你管與不管,孩子將來的路就在那裡,你說的再多,鬧得家裡雞犬不寧也改變不了什麼,反而會增加和孩子之間的矛盾,鬧得家庭不和。多觀察孩子的心裡變化,必要時提點一兩句,不要多說。


卡貝斯30880681


隨著小孩逐漸長大,突然冷不丁對父母說"不”時,己是青春少年。這時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摩擦也日益頻繁,尤其是十幾歲小男孩,不僅敢與父母頂嘴,還動不動離家出走,真讓人頭疼不己,很不省心;有些孩子脾氣越來越火爆,一點就著;還有些孩子渾身長滿刺似的,摸也摸不得,碰也踫不得。如碰到脾氣火爆的父母,常常搞得家裡雞犬不寧,父母與小孩關係變得特別緊張。

眾所周知,14歲孩子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特別是男孩子,脾氣暴躁如雷。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交流呢?也是一門學問呀。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能將孩子當成私人財產,每個小孩都有自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家長不要高高在上,去訓斥他,要心平氣和、平等地與孩子說話,不要隨意去否定孩子想法,學會多傾聽少說教。遇到什麼事情,如:不愛學習、不交作業、談戀愛⋯首先不是去責罵他暴打他,而是要讓自己心情平復一下(默唸一百遍:是自己親生兒子),再與孩子平靜地交談,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根源所在,一起尋找解決問題方法。同時,還可跟老師同學交流,共同來幫助他。

希望家長要用自己智慧、耐心和責任心去對待己滿14歲正值叛逆期的孩子,平穩過渡“成長的煩惱”吧。





聞花663




我得承認我們所學的有關現代或當代《教育學》、《心理學》的書本知識絕大部分是建立在外國的相關理論之上並得到一定發展的。比如: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 的《教育學》,其用於證明理論的數據樣本是在前蘇聯的對象和環境下研究並採集的。他的理論和實驗對我國教育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以至於今天還對我國的教育制度、學校教育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心理學》在我國的情況更是如此,很難發現我們有原創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心理學理論問世。所以在回答提問時,也許會有點水土不服。只能是提供參考,而不是藥方!


一、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意思是說他到了十五歲的時候才立志做學問。那他十四歲時或之前在幹什麼呢?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認為十五歲是他人生規劃的開始。也許他認為十四歲前,還是不到考慮人生的時候。 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大致把14歲還是定義為少年(兒童)過渡到青年的青春過渡期年齡。認為這是個很尷尬的年齡階段。14歲男孩子充滿朝氣,角色多變,有包容性,有一定責任感。熱愛學校生活,喜歡與人交往。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試錯願望。叛逆性較強,同時具有潛在的暴力性和危害性。還極少數男孩會試錯接觸毒品。在性方面,有了覺醒、衝動。對異性有了感覺。對十四歲這個年齡階段的研究,大致就是這些推論和觀察判斷,不同的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觀點也大同小異,很難有實證數據加以證明。不過,有這些理論,也許就夠了,會幫上一點忙。但主要是要一案一例,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和研究。


二、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有個朋友有了一臺電腦,那個時候還沒有普及互聯網,數據移動和傳輸基本靠磁盤或光盤。我朋友的孩子上初二,大約也是十四歲上下。有天,我朋友打開電腦,桌面是鋪了一張西女裸照,頓時一個驚乍!好在她們夫婦都是從事教育工作,能控制好自己情緒,決定由丈夫跟孩子談話。談話時,孩子也很害怕,但是他並沒有受到父親的打罵,而是頭一次經歷瞭如同男人與男人般的對話。孩子說道這是買回來的軟件光盤裡帶的圖片包,無意中打開了,自動裝成了桌面(可惡的病毒啊)。說他也不知道怎麼刪除。我朋友搞清了來龍去脈,談話的氣氛就緩和下來。這次談話以後,我朋友的孩子能夠正確把握自己的個人行為,安全的度過了這個尷尬的14歲年齡階段,考上了重點一本。

這個例子的核心是家長與孩子的角色,在這個時候已經超出了家庭私域範籌,不單是父子關係,而是多了一層男人與男人、朋友與朋友的關係。同時處理問題的方法有了變化,不再是居高臨下的“父父子子”的問責、呵斥、訓話;而是對話、交談。有對話,有交談,才會有傾聽,才能搞清楚事情發生的原因,才知道怎樣對症下藥。從而用迂迴戰術繞開14歲左右的孩子逆反情緒,來達到預期教養效果。



三、有時候,看起來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問題根子卻出在了家長身上。孩子“脾氣大”,不讓“過問”學習,(家長)“怎麼辦”?

1、脾氣大。這是十四歲孩子的普遍性特點。這個不是你孩子的個別性表現,所以家長不必太過於擔心和糾結,關鍵是要尊重他這個年齡段的心身發展特點。少一點家長意志,多一點平等相待。

2、過問。這對家長來說既是技術活,又是領導活。家長有沒有這個實力過問,這是很重要的。否則,這種過問就是瞎過問,不得要點,孩子瞧不起家長,那哪還有家長過問的機會呢?

3、怎麼辦?涼拌!因為每一個孩子不讓家長過問學習原因都有著“這一個”的特點,個別性十足。想要得到一副萬能藥方來治不同的病,哪是神藥!所以,還得家長多多注意觀察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支持、幫助,家長過問什麼孩子不拒絕,家長在過問孩子的學習前,家長自己做好了功課不?是隨便過問還是假裝關心隨口過問?這些系列問題,都是家長這一方要先行解決的!



香山思學



呼明華


1、教育的問題不能急,要慢慢來,但是中國的孩子不能像國外哪有去教育。應該坐下來慢慢打,不能打太快不然痛一下痛過了,慢慢打,讓他知道什麼叫痛,這個家該聽誰的。中國的教育方式只能打。男孩子這個時候不管教好,後面會無法無天的。


福爾摩思偵探公司


孩子已經十四歲了,正處於青春叛逆期,如果以前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個時候再去約束,給他規範難上加難,這個時候最好是和他聊聊心,和孩子以平等的眼光去交流,不能再以大人的身份去教育他,千萬不要煩躁發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