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說什麼都會否定你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我們的生活中確實會有些人,不論你說什麼,他都會從你身上挑出毛病來,甚至把你整個人都否定掉。


遇到這種人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種人不是天生來就是如此的。


每個嬰兒剛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是後阿里的成長經歷,造成了他們今天的說話風格。

如果一個人自小就是在被指責的環境下長大的,他必然學會的是用指責的方式對待他人。

或者他是個自小被嬌慣壞的孩子,在被別人過度溺愛中,早已把自己放在了凌駕於他人之上。


不論別人怎麼指責,都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回顧一下剛才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正如對方所說的那麼糟糕,如果確信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你就可以不用理會了。


畢竟有些人已經養成指責他人的習慣,我們很難,也沒義務去幫他改變什麼。


曉荷心理諮詢


無論你說什麼都會否定你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無論“你”說什麼都會否定你的人,那個人的心態非常不好。

第一,那個人不喜歡你,因為他不喜歡你,你說的話,做的事,在他眼裡都是錯的,即使再對,也是錯。因為他要否定的是你的人,與你說什麼做什麼無關,他否定了你,自己才會覺得舒服。

第二,那個人想打壓你,想讓你自卑,讓你自己感覺你不行。他處處否定你,給你傳遞一種負面信息,讓你自我感覺渺小,讓你自己也否定自己,從而放棄你該堅持的東西,甚至放棄你的努力,你的競爭。

第三,那個人想超越你,但一時又超越不了,所以通過否定你,讓你自己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也帶動別人儘可能不肯定你,讓你在周圍的環境中沒有價值感,然後他自己就感覺很有價值,他就感覺超越了你。

總之,遇到一個無論你說什麼都會否定你的人,除了遠離還是運離,同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自己是非曲直的獨立判斷最重要。



瓜熟而代


生活中這樣的人太多,他可以是你最親的人,甚至是父母,兄弟姐妹,可能是高官明星富豪,這樣的人存在各個圈子。我從三個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這樣的人狡辯能力很厲害。他們必須通過否定別人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他們陶醉於自己的欣賞中不能自拔。他們越是嫉妒誰,就越否定誰。

第二:這種否定別人的人與年齡,出身,身份無關。根本原因並不是他們想否定別人。而是想顯耀自己,誰阻礙他顯擺自己,他就否定誰。不管你說的是否對與錯。

第三:這種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心胸極度狹隘。但表面看上去是極度豪爽的人。其實他們特別脆弱和自卑。寧死都要維護自己可憐的面子。其實,周圍的人都看透他了,只是他自己看不懂。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

我是自哲學創始人!感謝您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返反


我是於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人,習慣性的否定別人。而被否定的人呢,屢屢被打擊,慢慢的從感受到不被接納,到不自信,到最終放棄。

我們常說一個人今天的行為模式,都印刻著揮之不去的童年的烙印。他今天在關係中習慣性的差評,只不過是在讓你也體會他習以為常的生活體驗而已。


在不被接納,不被肯定的環境中,要維護小小的自尊活下來的唯一辦法,大約就是不斷地提出自己的意見,或直接否定別人。在他的生存環境中,唯有在言語上壓倒對方,才能守住自我。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告訴大家: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就是擁有屬於自己的優越感。


在面對處處被貶低時,有些人會因此而放棄甚至自我否定,有些人會築起厚厚的心牆抵擋傷害,也有些人會憤然出擊回之以劍。毫無疑問,這些都是自我防禦機制,保護自我免受更深的傷害。


那些通過否定他人,不斷尋找別人錯誤,以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無疑是在差評的環境中頑強求生的勇者。

只是,他不懂,在這個世界裡並不是只有差評。

如果遇到喜歡否定他人的人,最好不要跟他們講道理,因為他們的說話一般並沒有什麼邏輯,換做他來也好不到哪裡去。

他們喜歡和在否定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感,卻從不在乎對方的感受。

所以與其糾纏,不如冷靜下來,思考這場爭論有沒有意義。

沒必要把他們說的話放在心上,因為那些內容並沒有意義。畢竟我們都不想在無意義的抗爭中,最終“努力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這樣真的不值得。

作者簡介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不請自來,我是心理諮詢師,劉暢。期待你的關注,瞭解他人,懂得自己。

有一種人,不管你說什麼都會否定你,你說1,對方會說2,你說甲好,對方會說乙也有優點。你說吃蔬菜好,對方會說吃太多也不好。看似毫無章法,只要你說的他否定就行了,但大部分用這種方式和別人交流的人,都是在彌補自身的不自信,自卑情緒。

於是,他產生了過度補償的行為,也就是到處突顯自己的知識、突顯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其實可能他也覺得1是答案,也覺得甲更加合適,也知道適量吃蔬菜是好的,但他過度補償的行為模式促使他去否定別人,只有這樣通過和別人的比較,高人一等的感覺,才能夠讓他自己覺得自己是懂得多的,和別人不一樣的,是可以自信的。

所以這種人展示出來的自信,其實是虛的,是外強中乾的。

另外過度補償也可能是從某些別處丟失了自信,於是在你的面前進行補償,好撫慰他自己的心靈,讓自己重新找到自信的感覺。

當然,這樣的人也缺少了人際中的智慧,如果是領導那還可以理解,但不是上下級的關係,平等相處的話,這樣的人肯定會讓人很不愉快的。

當然還有就是兩個人三觀上的碰撞,當一個人不能夠接受五彩繽紛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時,就會對別人灌輸一些自己三觀的觀點,期望能夠改變他人,獲得認同。

你的閱讀就是給我最大的熱愛,

你的轉發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願我有幸,能陪你度過那些難熬的日子。

歡迎點贊以及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心理諮詢師劉暢


源於極度匱乏的安全感。我姥姥便是如此。從小到大,無論家人提出什麼想法、意見、建議,她都是一通打擊。

如果你辯解兩句,那不好意思,她會猛然加大火力,批評否定你。

如果你再辯解兩句,她會皺起鼻子,乜斜著你,很鄙夷地說:“你懂個啥!我活了多大年紀!我走的路比你走的橋還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

如果你膽敢堅持意見,她會硬邦邦地給你甩一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知好歹的東西!

她把控著生活中的所有細節。

例如,蒸米飯放多少水,必須她看過才行。萬一你沒給她看,你蒸得再好,她都會罵你;如果你給她看過,哪怕做的米飯是夾生的,她也不吭聲。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我媽媽和兩個舅舅養成了極度不自信、沉默寡言、缺乏主見的性格;姥爺是唯唯諾諾的性格。

因為姥姥常常打擊我,我對她的感情極為複雜。

後來慢慢成熟,才發現姥姥這樣的性格源於成長經歷。她自小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家庭,而且居住場所幾次遷移。也無法交到可以信任的朋友。長此以往,安全感極度匱乏。

她之所以要把控所有的細節,都源於不允許生活中出現她意料以外的事。如果別人有了新的想法和建議,就意味著可能出現她控制以外的“黑天鵝”。為了100%的安全感,她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親人,

最好的策略是理解她,用愛和包容去包圍她。讓她在一個寬鬆的環境裡,慢慢放鬆下來,彌補安全感的虧空。當她有了安全感,她的攻擊性就減弱了

很可惜,我是到近幾年才明白這個道理。可憐的姥姥去世已經多年了。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會給予她更多的愛、理解、包容。


地產人黎沛沛


大家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人:無論你說什麼,他都會說,不對,然後提出他自以為很高明的觀點。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在他對你的否定中,藏著一種報復性的快感,好像你錯了他對了,這件事特別的重要,可以證明他的意義,證明他比你高明之處。

這樣的人無疑是可悲的,可悲的是他除了拒絕和否定別人沒有別的價值感來源,可悲的是他獲取快感和成就感的方式是以透支別人對他的好感為前提,可悲的是他的存在感和周圍人的存在感之間存在著根本矛盾,二者不可相容,可悲的是他可能終生都學不會與別人和諧相處,學不會欣賞別人身上的優點和好處,也就談不上自己有什麼發展和進步。

一個事無鉅細都要否定別人的人,首先是一個不懂得聽別人說話的人。人常道,任何一句話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聽者只要認真傾聽就能分析出其中蘊含的大量信息,可以剖析出說者的心理,所以在談話中做一個傾聽者是比做說話者要有利的。但可惜他不懂得傾聽。其次,愛否定別人的人,他常常是為了否定而否定,很難說有什麼意見上的建樹,因為他並不一定是真的有比別人高明的觀點。最後,一個事事都愛否定別人的人,一定不得周圍人的欣賞和支持,沒有人喜歡頻繁被否定,這樣經常給別人帶來難受體驗的人,一定是一個孤家寡人,失道寡助。


陳諾


我遇到過這樣的人。你無論說什麼,他都有比你高明的否定等著你,其實他不是否定這個事,而是否定你這個人。說明,他的地位比你高,或者他的傲慢比你高。

這種人是自卑的表現

只有自卑的人,才會表現出這種強勢,以證明他的存在。無論什麼事情,必須經過我,告訴我,通知我,我要活在你的每一個瞬間。

這種人是胸懷狹窄的表現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男人的胸懷要像海一樣寬廣,才能歷事波瀾不驚,笑看花開花落。

這種人是不成熟不理智,缺乏學習能力的表現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身上都有可取之處。貿然拒絕別人,其實就是斷自己的退路。三十年風水輪流轉,誰知道明天的太陽照耀那塊雲彩。做人要謙遜。


新明天故事會


寫了很長的一個回答寫了很久,中間有事忙被打斷,原本以為悟空問答會自動保存的(以前都是如此)但又進來的時候回答沒有了很鬱悶,調整了一下思緒重新答一遍。

看了很多回答,基本上大家也都知道了,總是去否定別人的那個人,或許他(她)是自卑的,低情商,或許他(她)只是一種生活素養,簡單來說就是習慣,我們身邊總會有這樣喜歡挑刺的人存在,與其好奇他或(她)的心態是怎麼樣的,不如學會怎麼去相處和對待這個會讓你非常不舒服的人的存在來的實際的多。


當你總是被人否定的時候,很自然會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情緒,和極度不滿的情緒,自我懷疑是因為自信心受到了打擊,極度不滿是因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這是總是被否定的人通常的感受,但是我想你本身也是有問題的,你忘記了自己的位置,一個信心很強大的人即使一直被否定,也會了解自己的能力,無論別人怎麼否定你,貶低你,你自己應該有自知力的,你應該自己知道你的分量是輕了還是重了,而不是被人影響到你的自信心。

遇到這樣的人,如果是朋友,你繼續做你覺得好的事就可以了,忽略對方的建議,堅持自己的,一次兩次之後,對方也就會明白你不喜歡她用這種方式對你,自然就不會再否定你了。

如果是同事,我覺你可以直接回懟對方,為什麼總要否定我的意見呢,就直接這樣說好了,讓對方尷尬了以後,你的態度已經明確了,這種否定模式也不會再繼續下去了。

如果是領導,那我建議你趕緊拿個小本本虛心向領導求教一下你還有那些的不足,趕緊改正,並且時刻做到反思,和反省。

如果是家人,那麼我只能給你一個辦法就是和平共處,不要把他們的否定放在心裡,你只要始終擺正你的位置,知道你的能力就好了,你不需要別人認可,你只需要認可你自己。

我是萱語心陳,愛生活,愛原創,愛哲學。


萱語心陳


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人,而且一般這樣的人都是我們周圍比較親密的人。這種總是否定我們的人令我們很受傷。可是這令人很費解:總是否定別人,對說話的人自己有什麼好處嗎?否定他人,對說話者本人的好處有兩個。

一個是通過否定他人,說話者可以提升一些自己的價值。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自己工作能力不夠強,但是他們看到周圍有工作能力強的人,就常常會否定他們。我們通常把這種行為描述為嫉妒。這時候,因為否定了他人的能力,從而可以顯得自己的能力沒有那麼差。

還有一個原因和這差不多,說話者實際上知道自己的不足,但承認自己是失敗的很難,因此他們潛意識上會把這種對自己的指責安在別人頭上,這樣TA就可以避免承認自己的無能,就可以繼續在自己構想出來的假象中毫無壓力地生存。要注意的是,這些原因可能當事人自己也不清楚,很多過程都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這可能是他們已經形成的一種習慣和模式,是他們的侷限。

實際上,我們生活中總是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摩擦。有時候別人會否定我們,的確是因為我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但凡事都有兩方面,如果一個人總是指責我們,那肯定有TA的心理需求在。所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需要客觀地看待這些,儘量避免因為他人的侷限性而給我們自己帶來太大的影響。怎樣客觀地看待?大概需要我們首先對自己有足夠的瞭解,這樣當別人在否定我們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哪些是我們的問題,哪些是他們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