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姓氏宗族探源系列(之一)西周姬姓先祖世

寧夏姓氏宗族探源系列(之一)

西周姬姓先祖世居寧夏南部上千年

姓氏源流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族姓氏始自黃帝、炎帝。黃帝生子25人,因居姬水(今渭河支流),其後代以姬為姓氏。今寧夏固原地區曾是黃帝后裔姬棄的封國邰邑轄地的一部分,是西周文王姬昌、武王姬發的祖居地。由此看來,姬姓成為寧夏第一個有史記載的有名有姓的宗族。

寧夏姓氏宗族探源系列(之一)西周姬姓先祖世

后稷姬棄畫像

黃帝宗族,以農封國邰邑

姬棄,單名棄,又名后稷,別名邰棄。他是黃帝的曾孫帝嚳的後裔,大約生活在距今4000年前。與帝堯、帝舜同時。曾做過堯舜的農師,官號后稷,封國邰邑。因後代姬發周武王東征滅商朝,建立周朝,姬棄被尊為西周朝始祖、神農后稷。 有關姬棄的身世,《詩經》就有記述,司馬遷據以改編入史:姬棄的母親為邰氏之女姜嫄,是炎帝后裔。傳說姜嫄生下的這個孩子被看作不祥,先被扔於路上,牛羊避開走;又扔於樹林中,被人抱了回來;再拋在結冰的渠溝裡,大鳥飛來用翅膀覆在孩子身上。姜嫄覺得奇怪,將孩子抱了回來,取名棄。當然,3次被棄只是神話傳說。

姬棄孩提時代受母親好稼穡的影響,在遊玩的過程中,喜歡效仿大人種植麻、菽,成人後,他擅長種地耕田,根據田地土質和肥力的不同,種植和收穫適宜的農作物。部落裡的人都跟著他學種田。於是,他指導大家種莊稼,改變了人們的食物結構,也為人民生存增添了食物來源,天下得其利。當部落聯盟首領伊祁放勳(堯帝)聽說了這件事,便任命姬棄為農學師傅,教全天下的人學種田。後來的部落聯盟首領姚重華(舜帝)以姬棄之功,封官號后稷,並把名為邰邑的地方封賜給他。於是,“稷於邰而國”,成為部落聯盟的一方諸侯。《國語·周語》記載“世后稷,以服事虞、夏”,是說姬棄的後世均為虞、夏的稷官,直至商朝滅夏。

寧夏南部,西周宗族之地

姬棄“相地”之所在,查古典史籍已無從對證。但姬姓部落居六盤山與涇河時期,畢竟留下了不少歷史文化遺蹟,為後世學者深入考證提供了可靠依據。上世紀80年代,寧夏彭陽縣等地發掘出土了斧、錛、鑿、刀等石器和少量青銅器,還有先周最常見的陶器“高領袋足鬲”等陶器。其中“高領袋足鬲”,正是考古界認定先周早期文化和周人活動區域的重要依據。由出土的先周文物分佈情況來看,姬姓邰國地轄約今陝西咸陽以北至寧夏南部和甘肅東部地區,涉及今寧夏境內地域為彭陽、隆德、涇源3縣及原州區和西吉縣南部地區。考古學界據此認定了邰國區域,《寧夏通史》也據考古發現記述說:“寧夏南部也曾是周人早期的發祥地之一”,是“先周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說明姬姓是今寧夏固原,也是中華姓氏文化最早的起始之一

《史記·周本記》說:姬棄到邰邑之地後,“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由於姬棄大力推廣農耕,種植穀物,完成了由遊牧生產方式到農牧兼作的轉換。由於不再四處遊牧,居民開始建造半地穴式和深土窯洞式的房子。生產工具雖然仍以石器為主,但此時,開始出現少量的青銅器,還出現了以灰色陶器為主的生活用具,表明這一時期姬姓部落不僅在農業上有了較大進步,冶煉和製陶技術也有了較大進步。生產技術的進步,帶來的就是國力的增強,姬姓部落在六盤山南麓涇河兩岸逐漸富強起來。隨後,姬姓部落以其強大的國力,與鄰國結成部落聯盟。其後代承襲姬棄的諸侯國主之位,與其相鄰姜姓西羌(西周時稱戎狄)部落通婚,到夏朝末期,農耕生產方式逐漸為鄰邦接受和效仿。

從姬棄到他的後裔古公亶父(公元前11世紀)時期,前後1000多年,姬姓部落一直戰鬥生活在今六盤山和涇河一帶。到公元前1600年時,夏朝被商朝所滅,姬姓部族首領失去了后稷的官號,雖然臣服於商朝,仍以方國自治,但日漸與華夏中原交往減少,加上祖輩與戎狄通婚,其經濟生活和文化已與戎狄無太大的差異。但從彭陽等縣發掘出土的文物來看,姬姓畢竟是創造華夏文化的部族之一,喜歡接受先進文化技術,逐步強大。通過千年的休養生息,奠定了後來逐鹿中原、雄霸中國的基業。

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

唐地理名著《括地誌》記載:“寧、原、慶三州,……周先公劉,不居之,古西戎也。”據此,查閱《史記》得知,姬姓部落到古公亶父即位之前,原與姬姓祖輩通婚的姜姓及其他西北戎狄部落逐漸強大起來,不斷攻略姬姓部落,擴張地盤,大小戰爭不斷。姬姓部落雖然農業發達,但遊牧馬背民族的優勢已經蛻變,國力削弱,無力與西戎抗爭。據《後漢書·西羌傳》記載:商朝武丁時,朝廷大舉出兵,支持姬姓部落“徵西戎、鬼方,三年乃克”,可見鬼方西戎勢力的強大。為了保存部族,亶父不得不離開六盤山,舉族往東南遷徙。居豳(今陝西彬縣、旬邑一帶)時,仍然被戎狄攻略,“欲得地與民”,迫使亶父率眾繼續遷徙,最終在歧山(今陝西岐山縣)之南定居下來。此時,地近中原,與商朝開始有了頻繁往來,受其文化影響,姬亶父開始“營築城郭室屋”,建立方國,以周名為號,“作五官有司”“貶戎狄之俗”。史稱其地為周原,西周王朝的發源地。

到公元前11世紀初,周國積極進行體制改革,發展以農業為基礎、畜牧業並舉的經濟,國力日益強大,通過東擴西征,令周邊及西部方國臣服周國,勢力強大起來。《後漢書》說:周文王姬昌時,積極備戰奪取中原。“及武王伐商,羌、髳率師會於牧野”,集中士卒4.5萬人、虎賁(衝鋒兵)3000人,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滅了商朝,建立西周。

自有史記載的姬棄開始,寧夏遠古居民氏族也開始了有姓氏記載的時期。按史載時間推算,姬姓部族在今寧夏南部時間長達千年以上,是迄今為止寧夏曆史上定居時間最長的居民。姬姓建立西周朝之後,其族大部分又移居今河南一帶。同時,西周朝通過大封諸侯,僅分封姬姓國就有53個。後因朝代更替等多種原因,姬姓融化到中華各種姓氏當中,演化為上百個漢族姓氏。至今,雖然真正以姬為姓氏的已為數不多了,但姬姓仍不失為寧夏及陝甘地區最早的姓氏宗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