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荒城紀》中的新生活運動,在歷史上是怎樣的?

芯愉


新生活運動的起因,有兩則軼聞。


一說是在福建戰役期間,蔣介石把司令部遷回南昌時,看到一個不到十歲的男孩正在街上抽菸,蔣大為震驚,他從車上下來,要求見小孩父母,並批評他們放縱自己的孩子。“吸菸男孩”就成了新文化運動的導火線。


二說是美國傳教士在廬山牯嶺對宋美齡說,在中國實施社會福利計劃,可以使蔣介石獲得外國政府的支持和貸款。因此,便有了“新生活運動”。


1934年2月19日,蔣介石發表了題為《新生活運動之要義》的演講,標誌著新生活運動的揭櫫。

此後,這場聲勢浩大的新生活運動就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並橫跨了八年抗戰。


運動主要以"禮義廉恥"為重要思想,目的是讓人民改頭換面,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

但就蔣向德國、日本學習的意思,這場運動的訴求是西化現代化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糅合了傳統禮教與舊式道德,“國之四維,禮義廉恥”,所以朱熹哲學成為了“新生活運動”的大旗。

“領袖”號召,自然底下的人都積極響應,學習宣傳如火如荼,撰文、演講、開會、比賽,熱鬧非凡,但就國民黨的政權屬性,這場運動很難深入到基層。


尤其是彼時國家貧弱,內外交困,政令不通,“新生活運動”難免神形分離,最後荒腔走板、面目全非,甚至引出了很多荒誕的笑話。


《荒城紀》的故事背景便發生在此時。

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國民黨退出大陸,新生活運動最終"暫停辦理",這一暫停就沒下文了。


1960年,新生活運動在臺灣得到延續推廣,被稱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