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能源銷量下滑明顯,iEV系列質量問題不斷,失敗恐在所難免

今年以來,我國已經經歷了12輪調價,其中七次上調、四次下調、一次擱淺不調,汽、柴油噸價累計分別上調了535元和520元。而隨著油價的不斷攀升以及國家對於環境治理力度的增強,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也讓更多的消費者有了換新能源車的打算。

江淮新能源銷量下滑明顯,iEV系列質量問題不斷,失敗恐在所難免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3萬輛和41.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94.9%和111.5%。其中,純電動車銷量佔比76%。從這巨幅的增長中不難看出,國人對新能源汽車的接納程度遠高於預期,而之後的上漲趨勢更是不用懷疑。不過,這銷量歷來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江淮就是這其中最愁眉苦臉的存在。

江淮新能源銷量下滑明顯,iEV系列質量問題不斷,失敗恐在所難免

日前,從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獲得了最新公佈的銷量數據。2018年5月江淮iEV銷量為2517輛,在江淮汽車銷量中佔比18.29%,同比下降8.67%,環比下降29.48%,而這一數字更是在6月的時候創出了新低,且已跌破兩千臺。那麼問題來了,江淮新能源到底怎麼了,才導致自家旗下的新能源系列一跌再跌?

眼下正值新能源汽車市場形勢一片大好之際,江淮也想趁此機會大賣一把,並且江淮和大眾成立合資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這一重大事件也讓行業內的人依稀看到了江淮的市場佈局,首款合資量產車型SOL(思皓)E20X下線更是僅僅用了短短11個月的時間。

江淮新能源銷量下滑明顯,iEV系列質量問題不斷,失敗恐在所難免

快速的搶佔市場固然沒錯,但產品的競爭力就顯得稍有些捉襟見肘了,不管是從外觀還是相關配置參數來看,其都有根據江淮現有新能源車型改造的嫌疑,所以這款匆匆上馬的車型引得眾多車迷朋友紛紛吐槽。更有網友直言:大眾和江淮的此次牽手,更像是急功近利”之舉,又或者說僅僅是兩家公司利益的交換,也由此可以看出,江淮似乎並沒有把產品的好壞放在第一位。

江淮新能源銷量下滑明顯,iEV系列質量問題不斷,失敗恐在所難免

除產品的好壞外,同樣沒有被江淮放在眼裡的,還有質量的好,前段時間網上瘋傳的iEV4、iEV5電池撂挑子的新聞就是最好的證明。多位江淮IEV系列車主反饋電瓶故障、車輛故障燈亮、無法啟動、剎車失靈、無法提速、差速器異響、空調故障、電路故障等等問題,江淮的新能源汽車質量可以說相當令人擔憂。

江淮新能源銷量下滑明顯,iEV系列質量問題不斷,失敗恐在所難免

而根據相關媒體報道,近兩年來江淮iEV5更是發生過多起自燃事件,問題同樣不可謂不嚴重。舉個例子,2016年6月26日,一輛江淮IEV5在北京地標三里屯著火自燃。而不到一個月後,江淮iEV5電動汽車又在深圳充電時發生自燃事件,並且這樣的事件百度一搜一大把。以此來看,江淮iEV系列電動汽車至今發生的自燃事故幾乎趕上了特斯拉,且廠家始終沒有對外公佈自燃事故原因。

江淮新能源銷量下滑明顯,iEV系列質量問題不斷,失敗恐在所難免

但話又說回來,就算江淮的新能源車沒有發生以上的任何問題,海車匯也幾乎可以斷言,TA依舊賣不好,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售後。眾所周知,消費者在選擇一款產品的時候,除其本身的性價比以外,品牌的好壞也是關鍵因素,一個好的品牌不是名字有多響亮又或者是LOGO有多帥氣,最關鍵的是在於其產品與售後兩者的體驗,江淮顯然在這一方面毫無優勢可言。以之前iEV4、iEV5車主切身感受的服務來看,車輛發生問題後維修困難,修復後無保障,並任由廠家擺佈的情況不斷上演,這樣的售後誰不鬧心?

江淮新能源銷量下滑明顯,iEV系列質量問題不斷,失敗恐在所難免

之前江淮汽車方面曾經表示,面對整體銷量的下降以及新能源汽車增長緩慢,公司正在積極進行產品升級,不斷調整優化產品結構。話雖不錯,但產品力的提升又何其容易,以目前江淮新能源汽車較差的質量以及毫無優勢甚至是有些不堪的售後來看,江淮想要通過新能源車實現銷量的1+1效應,那未來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