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西部突围的迷思

1

1988年,邓公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的概念作为一项国家政策被正式提出,意指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官员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进行解读,明确了战略部署的基本战斗思路。

城镇化:西部突围的迷思


2014年,11月27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看到一张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时,李克强更给现场的专家学者抛出一个重大课题。这条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直观地展示出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现实。

地图旁边的一段字这样写道:“线以东地区以43.71%的国土面积养育了94.39%的人口;以西地区占国土面积56.29%,而人口仅占5.61,这些人口主要生活在适宜和基本适宜地区。”

城镇化:西部突围的迷思


李克强发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我们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2

前面哥哥已经谈到,本次城镇化的大背景是国际上全球化终极收割、国内工业化最后一百米进程冲刺,具体呈现则是三亿七千万人的黄金大潮喷涌而出,十四亿炎黄子孙手执新世界权柄,将一切有形的、无形的,将一切历史的、现在的、未来的,将一切传统的、创新的,将一切国内的、国际的,将一切主流的、多元的,——资源、文化、物质、精神、产业、梦想、激情、科学……一切的一切,人类的一切,融汇、浇铸成21世纪最伟大的一波经济浪潮,也将成为人类史上最壮观的一次政治、文化大融合。

这就是所谓全球化的终极收割机。收割的是累累果实,酝酿的却是全球最恢宏的一次新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超级美酒。

全球化进程的一千年,以一卷草草书就却光华不灭的《马可波罗游记》开始,结尾却是人类历史与智慧的全面升华。

潘多拉的盒子,以欲望开启,以智慧封印。

汇聚力量,人类才将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远行。

在此角度,中西部如何把握城镇化2.0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意义非凡。

3

回到现实,哥哥面对这几天查阅的大量资料,不得不说,西部大开发,任重道远。哥哥不是神仙,不可能点石成金。所以,哥哥所想的,总是黑暗中给予一丝亮光。

我们来看国家的策略,基本上都是大框架。一省一市一县具体实操,如何真正致富、如何真正找到既有模式获得根本性的大发展,则极为艰难。

揣摩良久,有三个故事,哥哥认为可以讲给大家听听。

4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

甘肃很穷,但甘肃有中国人最好的杂志——《读者》。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原名《读者文摘》,创刊时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

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2006年4月,《读者》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从创刊开始至今,《读者》在国内累计已发行11亿册。

一个梦的国度:云南旅游

云贵高原,贵州穷,云南也好不到哪儿去。

但是,时至今日,很多人谈到云南,第一印象却不是贫穷,而是它那色彩斑斓的旅游印象。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段跃庆的话是这么说的:“这里汇聚了世界上除海洋旅游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2014年中,在云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报告中,云南省旅游业确定将被确立为该省的五个万亿元“大产业”中的一个。2013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为2000多亿元(2013年云南省GDP为11720.91亿元)。

城镇化:西部突围的迷思


那么,云南旅游的大致发展脉络是怎样的?我们看看段跃庆的介绍:

“云南旅游业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发展,经历了四个重大的发展阶段,现在正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一是起步发展阶段。1978至1988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二是旅游产业建设阶段。1989至1995年,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阶段,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三是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6至2005年,是我省旅游业高速发展阶段,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明显。四是旅游“二次创业”建设阶段。2005年至2013年9月,我们围绕旅游“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举措,继续保持了旅游业快速增长态势。五是云南旅游强省建设阶段。2013年9月到2020年,云南进入了旅游强省建设的新阶段。在从“大”向“强”的跨越进程中,核心是融合发展、关键是转型升级,重点是跨越突破。”

是不是有那么点意思了?

第三个故事则是湖南卫视

基于兄弟们的熟悉度,具体就此略去。当然,要说的就是,湖南也穷。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花了多少资源打造这个宝贝疙瘩,兄弟们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

哥哥说这三个例子,一则这三个地方都穷,二则这三个故事主体的成功度有目共睹,社会公认。无疑,这是三个有点开创思维的火花。那么剩下的,就留给各地主席台上的人去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