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

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

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
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
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
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
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项目“突围”见实效春天里,向着目标进发

本报记者 张梁诚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市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最有力的“硬核”措施,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序推进,助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运行。

经济社会是个有机系统,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我市在协同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做好优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设工作,推动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3月25日,呼伦贝尔松鹿制药有限公司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完成设备调试正式投产,这是呼伦贝尔首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顺势而谋,化危机为商机,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出的另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该公司总经理马玉珠告诉记者,设备调试完成投产后,可日产一次性医用口罩8到10万支,生产线在保证扎兰屯地区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供应的同时,辐射呼伦贝尔周边地区,成为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疫情防控,不忘民生。眼下,我市的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已有序复工。2020年全市市级重点社会民生类项目47个,总投资119.56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48.05亿元。

这几天,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正在逐步“苏醒”的建设工地,给疫情下的人们带来信心和底气。该项目位于市传染病医院内,占地面积58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框架式建筑结构,按国际传染病住院病房标准建设。工程建设总投资1.64亿元,计划今年年底竣工,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床位450张。

“你好,请配合工作测量下体温!”在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建设部疫情防控检测点,工作人员正在对进入工地的每一位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工作人员介绍:“进出人员都需要先登记,再测量体温,以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业工人们统一佩戴安全帽、医用口罩和防滑手套,按计划在各自施工作业面进行施工。”截至目前,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已到岗工人200余人,项目实现了稳妥有序复工。

同样进入项目冲刺期的还有呼伦贝尔市扎敦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总投资9.75亿元,2013年10月开工建设,2016年9月末顺利实现大坝截流。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务院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支持的水利项目,是自治区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同时也是呼伦贝尔“水网”建设重要工程。

该工程建成后,可使牙克石市城市防洪标准由30年一遇洪水标准提高到50年。项目施工方告诉记者,经过4年紧张施工,下闸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工作自治区级终验收已于去年10月25日完成,标志着扎敦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下闸蓄水前全部验收工作,可按蓄水方案下闸蓄水。目前正在进行收尾,枢纽工程计划今年5月24日实现下闸蓄水。

总投资30亿元的华能扎兰屯热电厂2×350MW热电联产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将直接增加300个就业岗位,每年解决300万吨燃煤和固废综合利用,可有效促进铁路、煤炭、灰渣综合利用等关联行业和地方第三产业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煤电热联营项目,项目将为呼伦贝尔电网在岭东地区提供重要的电源支撑,起到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

“战疫”复工“两手抓”

复工复产,是企业所愿,民心所盼。然而,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市统筹做好防控与发展,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让防控和生产两个“轮子”同步转了起来,实现“两手抓、两不误”。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人员流动,企业防控风险加大,疫情防控到了最紧要、最关键的阶段。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方向,由整体防控向“严、细、实”方向延伸,提出“提防懈怠意识、严抓落实细节、补齐防控漏洞”的防控工作方针,要求企业提高认识,强化主体意识,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及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落细、落实。

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多金属探矿、冶炼、深加工及伴生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等业务。投产以来,公司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0多亿。该公司副总经理朱海成告诉记者,公司按照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尽最大的努力降低疫情对企业影响,自恢复生产以来,企业已经实现产值近4亿元。“员工已全部返岗工作,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保障复工复产安全。”朱海成说。

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防疫复工两不误,我们按要求坚决落实好中央、自治区及市委防疫及复工复产有关政策措施,从税收等角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支持园区内企业抗疫情、稳发展、渡难关。”

截至目前,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5亿元,同比增长4.2%;工业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1.0%。主营业务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完成2亿元,同比增长1%。“眼下,企业干劲十足,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不降反升,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好于去年同期,呈现出疫情防控管理到位、企业生产复工有序、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说。

多措并举出“实招”

扎实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事关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获得感,必须统筹好。

作为重组后我国牧草、秸秆收贮装备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生产制造企业之一,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农机装备达1万混合台。

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游学立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企业调整了销售计划,比照去年同期要延后20天左右销售,近期在政策支持下,企业产能日渐恢复。

厂区内整齐排列的农机装备惹人注目,这是一批即将发运的设备。王长兴是企业销售服务中心的经理,他主要负责内蒙古东部4个盟市和新疆的农机销售工作。“今年疫情致使原材料运输和农机运输受到一定影响。近期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销售运输环节正在打通,成本也在降低。”

“受疫情影响,宾馆前期采购的原材料基本不能再用。为配合疫情防控,宾馆客房也用作集中隔离,资金压力很大。免征增值税是一个好消息。经初步估算,宾馆1个月能减免增值税及各项附加税费2.3万元左右。”鄂温克宾馆财务负责人在了解国家出台疫情防控期间生活服务业免征增值税税收政策后,算了一笔账。

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鄂温克旗税务局不断强化政策落实力度,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模式的同时,通过整合税收政策礼包,开展“线上”政策推送服务,还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让纳税人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自3月初以来,鄂温克旗税务局实现网上办理申报4631条,接到预约办税电话23个,利用电话为纳税人办理业务18笔(容缺办理),接到咨询电话230余个,真正做到疫情防控、涉税服务两不误,解决了纳税人复工复产涉税业务办理后顾之忧。

“驾驶途中要注意行车安全,注意做好防护,祝你们一路顺风!”在工作人员的叮嘱声中,3月3日上午9时整, 两辆挂有“阿荣旗赴扬州务工人员直通车”“阿荣旗赴慈溪务工人员直通车”横幅的大巴车,从阿荣旗客运站缓缓驶出,载着49名务工人员前往江苏省扬州市和浙江省慈溪市。

“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以前出去打工,啥事都得靠自己,现在是疫情防控期间,连车票都不好买。这次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保姆式’服务,还给我们补贴,服务真是太到位了!”务工人员曲洪喜说。

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阿荣旗人社局详细摸排务工需求,实现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我们尽早安排,提前摸底,积极对接用工企业,并派专人全程跟车服务,让务工人员实现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无缝对接。”阿荣旗人社局局长汪冉介绍说。

连日来,我市从保障企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护物资,到精简不必要的复工复产审批流程,再到组织包车送务工人员到岗。各地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为复工复产打牢了基础。

携手战疫、共克时艰,任何艰难的日子都会过去。在持续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后,一个数据,引人注目。98.5%,这是4月12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目前,除农副食品加工业外,我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水生产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等18个重点行业实现100%开复工。

本版图片由张梁诚 王化勇 王秋月 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