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54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一件震驚全世界的事件

自豪|54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一件震驚全世界的事件

54年前的今天,羅布泊一聲巨響,伴隨著一團蘑菇雲升起,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在當時來說研製原子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最複雜的工程,當時也只有美蘇英法掌握,也是它們最高的國家機密。但在各種嚴密封鎖之下,中國科研人員憑藉自己的知識水平、技術積累和不懈努力,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自豪|54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一件震驚全世界的事件

在當時反應最激烈的就是美國,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可是他的這一優勢僅僅保持了五年就被蘇聯給打破了。美國表面上說認為中國擁有了原子彈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轉頭就開始提出了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

最尷尬的就是蘇聯了,中國一開始研製原子彈的時候,蘇聯還給我們派來了專家幫助我們。可是後來他將一系列設備都撤回了國內,並且放話,沒有了蘇聯的幫助,再給中國二十年也研製不出原子彈,可是沒想到僅僅用了一半時間,中國就成功了。

自豪|54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一件震驚全世界的事件

與以上核國家相比,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以及經濟和工業基礎,難以滿足原子能研究與應用所需要的耗資巨大、技術高精、設備精良的要求,而中國就是在這樣一種條件下於1955年1月15日作出了核決策。在經歷了兩年多有關核科學技術研究、鈾礦地質勘查以及原子能工業建設等工作後,1957年10月15日,隨著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的簽訂,中國正式開啟了研製原子彈的歷程,到1964年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中國用了7年的時間。與其他核國家掌握原子彈技術的耗時相比,中國僅僅用略多幾個月的時間就創造了尖端技術不對稱發展的奇蹟,這一速度,足以震驚世界。

然而這樣的奇蹟是需很多科學家付出無比艱辛的困難來創造的,在當時進行原子彈的研製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其耗費的巨大資源,對新中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陳毅等幾位老帥堅決支持中國研製原子彈。在一次會議上,他說了一句個性鮮明的話:“中國人就是把褲子當了,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

“把褲子當了”,這當然是一句形容,但也反應了當時原子彈研發所面臨的困難情況。面對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研製原子彈的所有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計報酬,不計得失。在關鍵時候,常常每天拼命工作12小時,有時甚至連續工作17小時。很多人都累倒在工作崗位上。那時候,也不講什麼加班費,大家照樣幹。當時,正值困難時期,原子彈科研人員由於長時間吃不飽,很多人都得了浮腫病。參與和領導原子彈研製的彭桓武腳腫得穿不了鞋,只好用兩隻手拎著鞋上班。最困難的則是身處戈壁灘、深山高原的核工業職工。他們時時面臨斷糧的威脅。主管兩彈的聶榮臻元帥知道後,向各大軍區求援。給科研人員調來了寶貴的肉、魚、黃豆和水果。張愛萍將軍知道科學家餓著肚子搞原子彈後,緊急調撥了一批黃豆,每人每天增加50-100克黃豆,度過了難關。在這裡,我們得感謝所有研製原子彈的元勳。他們是在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為國家研製出原子彈。

畢竟,原子彈的製造是有價的,而全體科研人員的無私付出,用再多的金錢都無法估算和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