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初的本性是什麼?是善良?難道是這個社會改變了最初的自己?

有人說,《我不是藥神》可謂賺足了中國觀眾的眼淚,它不僅讓許多人看到生活中那些最為真實和殘酷的畫面,還一覽無餘地暴露出人性的柔軟與尖銳,十分扎心。

而每個人被刺痛的地方有各有不同,當白血病人看到這部電影,會對影片中病人們的痛苦和絕望感同身受,當未經世事的年輕人看到這部電影,會對生命的不易感到震撼…

而有一類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最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那些已經擔負起引導和教育責任的年輕父母們,但願你們在看完電影后,能夠告訴你們的孩子:孩子,我希望你永遠別忘記善良。

1

一個善良的動機,永遠不應該被否定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正因為真實,它才能打動這麼多人。

電影的人物原型陸勇,在電影熱映之後再次成為了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在新京報幾天前發表的特稿照片中,陸勇臉色平靜,絲毫看不出再一次站在流量風口上的浮躁。

看著他現在的模樣,很難想象,正是這樣一個普通人,當年拖著被白血病折磨的身體,冒著違法的風險,做出了替眾多白血病患者購買仿製藥物的選擇,而他的善舉,令不少垂死的病人獲得了活下去的希望。

電影戳心,現實只會更殘忍,陸勇在現實中所經歷的掙扎與折磨,大概遠比在電影中呈現的要嚴重得多,可如今的他日子過得雲淡風輕,彷彿以前的那些,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今天,換做其他人,大概很難和陸勇做出一樣的舉動。

有人說陸勇的行為畢竟違反了法律,不值得效仿。

可是在生活中,即便只是尋常的舉手之勞,仍然有很多人不願意施予。

上個月吉林省剛剛發生了一起猝死事故,一女子在參加同學會時突然倒地猝死,疑似心臟病發作,然而周圍人卻冷眼旁觀,繼續有說有笑,甚至還有人用手機錄視頻。

看到新聞,有人覺得不可思議,有人卻覺得這是社會的常態。

如果有人能夠及時撥打急救電話,也許女子可以獲救,她的家人,也不用承受失去至親的痛苦。

但偏偏有人喜歡眼睜睜看著悲劇發生。

相比成為幫助者,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做受助者,而當幫助別人需要承擔麻煩或風險時,會有更多的人選擇視而不見。

陸勇的行為也許應該糾正,但不可否認,他想要救人的動機並沒有錯,正是這種動機,讓許多悲劇得以避免,讓這個社會,呈現出溫暖和希望。

一個善良的動機,永遠不應該被否定。

人最初的本性是什麼?是善良?難道是這個社會改變了最初的自己?

2

善良不是為利益而生

今天,善良這種品質其實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輕視。

在網絡小說裡,善良隱忍的人往往會被嘲諷為“聖母”,生活中,當“扶摔倒老人反被訛”的事情發生時,總有人跳出來指責那些幫忙的人太愚蠢,下次不應該再幫忙。

如今,用“善良”來評價一個人,可能會有多重的含義,有時候,甚至有惋惜的意味。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得,比起顏值和雙商,善良似乎沒那麼重要,有時甚至會成為拖累。

可是,善良的意義,就在於得到一個好的回報嗎?

著名記者盧新寧在2012年北大中文系的畢業典禮致辭中滿懷憂心地說道:

"在你們走向社會之際,我想說的只是,請看護好你曾經的激情和理想。在這個懷疑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信仰。"

人們的懷疑對象從衣食住行延伸到人類自身的品質,許多從前信以為真的東西,今天都在逐漸地崩塌,從激情到理想,到善良這種品質。

因為習慣於用結果和獎懲機制來評價一件事,於是人們漸漸形成了這樣的認知:那些無法換回肉眼可見的利益的信念和品質,其實都是雞肋的東西。

然而總有一些東西,生來就不是為利益而生。

人最初的本性是什麼?是善良?難道是這個社會改變了最初的自己?

3

不要讓孩子拒絕做一個好人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善良?”,最高贊回答中有一句話,“善良是人的本能。”

或者說,善良是人類生存必備的本能。

在《我不是藥神》裡,假藥販子被抓本來不會波及程勇,他完全可以拿著掙到的錢繼續過他的安逸生活。

但是看著失去貨源的病人們在生死邊緣徘徊,看到他們無助的眼神,程勇發現自己無法做到置之不理。

他始終受到良心的拷問,他無法剋制自己的共情心理,最終,他還是繼續違法買藥,讓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們重獲生機。

人是有感情的群居動物,每個人都渴望能在一個溫情的社會中生活,善良是人類生存的本能,是建立溫情社會的前提。

如果每一個人都冷酷無情,不願意伸出援手,那麼人類無疑在自取滅亡。

人們常常擔心人工智能會在未來擠壓人類的生存空間,甚至取代人類,而討論這一問題的電影也有很多。

在《我是機器人》的導演普羅亞斯看來,機器人消除與人類的差別,不是因為本身能力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機器人學會了拋棄利益和規則去幫助他人。

規則很重要,利益也很重要,但如果規則和利益壓倒了一切,人失去了生而為人應有的東西,那麼人類可以被任何一種機器取代。

善良是人生來具備的東西,基於善良的互幫互助是是人類社會必備的行為。那些認為善良是雞肋的人,僅僅從自身的利益來考慮問題,而沒有顧全大局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可是人總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今天你怕麻煩忽視了其他人的求助,明天,別人也會放棄你。

自保並沒有錯,但是隻要有餘力,就應該儘量地幫助別人,當你給別人帶來了希望和溫情,你也值得遇到同樣的對待。

不要讓你的孩子變成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否則終有一天,他/她會自食惡果。

你可以教會你的孩子如何賺取錢財,如何保護自己,但你不能讓他/她一直拒絕做一個好人。

一時的不善良可能是自保的手段,一生的不善良只會毀了自己。

在《我不是藥神》中,程勇在進監獄前,交代週一圍:告訴小澍,他爸爸不是壞人。

程勇想讓他的孩子明白:無論怎樣,不要否定善良,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確實很矛盾,但一顆善良的心,是永遠都不會錯的。

教會孩子善良,並教會他/她如何不受傷害,讓善心與實力共存,這樣,他/她才能真正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