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死磕百度網盤,能治好雲盜版嗎?


搜狐死磕百度網盤,能治好雲盜版嗎?

由於監管的逐漸完善和行業制度的建起,視頻行業的反盜版維權一度低調起來。

行業能夠記起來的最近一次聲勢浩大的維權還停留在2013年11月,搜狐跟騰訊、優酷等數十家視頻網站和版權方發起“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起訴百度視頻和快播。

近期,視頻行業反盜版維權再起,這次的對象是百度網盤和今日頭條。

10月9日,搜狐視頻發佈聲明,稱百度網盤和今日頭條網站中存在大量搜狐視頻網絡劇《我在大理寺當寵物》侵權盜版內容。

搜狐視頻已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百度網盤和今日頭條刪除全部涉案作品內容並禁止分享,累計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人民幣1000萬元。《我在大理寺當寵物》是搜狐自制劇,9月25日開始在搜狐視頻上播出。


搜狐死磕百度網盤,能治好雲盜版嗎?


版權訴訟是個持久戰,動輒耗費兩三年。這次起訴短時間難以看到結果,但不難看出,視頻維權對象已經從視頻平臺、P2P播放軟件轉移到雲盤上來了。

網盤有什麼責任?

搜狐死磕百度網盤,能治好雲盜版嗎?

去年4月,國家版權局召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會上搜狐CEO張朝陽直接向雲盤開炮:“現在線下已經沒問題了,但是在一些雲盤還有零星的戰場上,還有各種各樣的視頻盜版,還需要將保護版權進行到底,痛打落水狗,解決盜版問題。”

經歷過視頻平臺的數次大規模維權,以及快播等P2P播放器的倒下,視頻行業規則逐漸建立,版權也被視為平臺的競爭武器及護城河。

但規則建立,並不意味著盜版絕跡。由於中國用戶版權付費習慣還不成熟,在免費的訴求下出現新的盜版模式。

盜版者在網盤上傳盜版資源,利用論壇、貼吧、微博、微信、自建網站等通道吸引買家,並發展代理下線,形成一個盜版資源傳播的閉環。

南都記者曾臥底盜版代理團隊,在《網盤視頻盜版已成一條龍》中寫道:

(盜版代理團隊)裡面等級森嚴,誘騙引流套路極深,與互聯網黑灰產業鏈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依託分享便利的網盤平臺,大批盜版資源流入市場。

“這些盜版網盤鏈接除了在電商平臺出售,在朋友圈‘微商’、貼吧、微博上也處處可見。這些社交平臺上的鏈接背後,是同一群人,他們是盜版鏈接的‘代理’。他們的‘上級’,指向的則是相同的資源來源。”

沒有疑問的是,在這個閉環中,由於分享的便利性,主張個人存儲、下載、分享的網盤,成為視頻領域侵權的“重災區”。

但作為平臺,網盤是否應該承擔責任、承擔多大責任一直存有爭議。

中國互聯網時代裡,諸多企業遵循的原則是避風港法則。所謂避風港原則,源自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案》,引入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該條例第23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搜索或者鏈接服務,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後,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侵權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通俗解釋就是,假設平臺上的內容侵權,平臺對內容進行刪除,便不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如果明知侵權卻任由其存在,則需要承擔責任。

在實際案例中,網盤侵權通常一告一個準。

2016年,樂視因為百度網盤播放《金陵十三釵》將其告上法庭,法院認為,雖然百度網盤並未直接上傳涉案電影,但作為信息存儲空間服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客觀上增加了涉案作品被侵權傳播的機會和可能。

主觀上具有明顯過錯,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最後,法院判決百度公司賠償樂視公司經濟損失1.4萬元,刪掉涉案鏈接。

搜狐視頻因百度網盤播放《匆匆那年》將其告上法庭。此次法院認為,被告百度網訊公司作為百度網盤的服務商,應當承擔與百度網盤的性質和功能相適應的審查注意義務。判令百度網訊公司立即從百度網盤中徹底刪除該劇,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5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不同,在《匆匆那年》一案中,網盤服務商被判定從服務器刪除資源文件,而非只是刪除涉案鏈接。這些侵權連接大多都對應同一個資源文件,刪除一批鏈接後會出現新的鏈接,直接刪除資源文件,則杜絕了這一點。

因此,搜狐大概率打贏官司,但從先前的1.4萬、50萬等金額來看,1000萬賠償金額難以如願。


搜狐為什麼要發起維權?

搜狐一直是反盜版的高調戰鬥者。

2009年,搜狐聯合優朋普樂、激動網成立“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張朝陽在啟動儀式上宣佈對優酷網發起侵權訴訟。

同時,還將優酷的兩大廣告主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以 “幫兇”名義列入被告。在起訴者陣營中,優朋普樂、激動網、搜狐分別起訴優酷網100部、8部、3部影視劇侵權。

2013年11月,搜狐、優酷、騰訊、樂視等數十家視頻網站和版權方站在一起,發起“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起訴百度和快播。

當時有媒體問及為什麼要大力打擊盜版,張朝陽並不掩飾是為了搜狐的利益,但他表示更關心整個視頻行業的長久健康。

在他看來,當時網絡視頻行業走到一個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產業臨界點。左邊是遊戲產業狠下心來打擊外掛和私服後的光輝前景,右邊是音樂產業縱容盜版後的悲慘現狀。

為了說明盜版對行業的危害性,張朝陽當時做了比喻:如果再不打盜版,章子怡會像汪峰一樣窮。

如今,搜狐再度高調打擊盜版,有行業問題,也有現實意義。

從2014年後,搜狐視頻加大在自制劇的投入。對視頻網站來說,自制劇在成本收回、口碑塑造等方面有利,一方面對視頻會員有強拉動,能夠緩解購買版權造成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與其他平臺的內容差異化。

“我們投資那麼多的資金,拍好的劇直接被別人拿去,影響到我們的用戶和付費用戶。這種盜版現象會使得很多人不願意再投入資金做好劇,因為投入以後成本回收不回來。”在接受自媒體雷帝觸網採訪時,張朝陽如此說道。

搜狐視頻的自制戰略,包括縮減虧損,也在於打破增長天花板,吸引更多用戶群體,增加付費訂閱、廣告帶來的收入。

這一戰略對搜狐視頻來說出現效果,今年二季度,搜狐視頻虧損進一步收窄,整體壓縮至3500萬美元,去年同期視頻業務虧損為1億美元。張朝陽預計在2019年搜狐視頻會實現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