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建昌縣紮實推進脫貧攻堅紀實

因為一條路、一片林,葫蘆島市建昌縣魏家嶺鄉柴木溝村鄉親的生活正在改變。

行走在15.4公里長、被當地人稱為“脫貧路”的嶄新水泥路上,不時可見三三兩兩進山採果的村民。“‘進了柴木溝,步步踩石頭’已經是歷史了。現在,山裡的榛子、山杏、蘑菇都成了搶手貨。新栽的1.45萬株大果榛子,讓163個貧困戶受益……”魏家嶺鄉鄉長助理王子昌興奮地說。

在建昌,發生變化的,當然不止柴木溝。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建昌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最大發展任務、最大民生工程,踏踏實實摸清“真貧”之人,千方百計施以“治貧”之策。

幾年來,全縣不僅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實質性成果,更通過就業、產業方面的創新舉措,創造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脫真貧、真脫貧”經驗。

我省以建昌為代表的欠發達地區,正滿懷信心、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全面小康的目標大步邁進。

精準識別不漏一戶動態排查不落一人

地處遼西山區的建昌縣,是東北第一個農村黨小組誕生地。

與山區、革命老區的“名片”並列,建昌還揹負著“貧困地區”的標籤。由於歷史、區位、資源、氣候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當地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不足全省平均值的1/6。

建昌一直在前行,但與“全面小康”的目標,仍有距離。

縣扶貧辦主任馬寶良有十幾年的扶貧經歷,他坦言:“過去的扶貧工作,確實有些粗放,但黨的十八大後發生了顯著改變。”

他所說的改變,是“精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出發,就扶貧開發工作作出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

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2014年,建昌縣就精準識別工作及早開展培訓。“一看房,二看糧,三看有沒有讀書郎,四看有沒有病人臥在床,五看勞動力強不強”,成為縣、鄉、村幹部耳熟能詳的順口溜。

“老百姓自己認為的不算,幹部選定的不算,只有群眾公認的才算。”嚴格遵照“一看二算三評四審”的規定動作,建昌縣創新實施貧困戶識別“八步工作方法”和“三短一長”四個公示制度。由於組織有序,工作嚴謹、透明,全縣精準識別進行得靜悄悄,共建檔立卡29514戶、77752人,貧困發生率為13.1%。

貧困的產生和發展並非靜態。為確保脫貧質量,建昌還自我加碼。幾年來,全縣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精準脫貧大排查,從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退出、檔案管理等方面,進行“一戶一排查,一人一較真”的“過篩子”。僅今年,經過縣裡的精準排查和全省的“回頭看”,確認返貧62戶、196人,排查新識別人口、未整戶納入人口264戶、1155人。

建冊更有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脫貧方案

石佛鄉梅杖子村的張桂生有傷殘,以往全家4口人就指望一點薄田生活。2015年11月,藉助建昌縣的金融扶貧政策,他貸款3萬元買了3頭牛。在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的合作社“保姆式”幫扶下,如今他家存欄牛估價最低6萬元。藉助國家D級危房改造政策,他的老屋也進行了翻建。

由山重水複到柳暗花明,張桂生覺得“日子是真的見亮了”!

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成冊是基礎,精準施策,則是脫貧成功的關鍵。

建昌為貧困戶量身定製脫貧方案,針對勞動能力的不同狀況進行分類指導,打通產業全覆蓋的脫貧路徑。

實施“強黨支部+脫貧合作社+弱勞動力戶”模式,通過堅強的基層黨組織,把弱勞動力家庭以合作社的方式組織起來。村黨支部牽頭,指導和幫助他們開展適宜的家庭養殖、種植等脫貧項目。全縣金融扶貧貸款已到位3.5億元,11271戶直接被帶動,60多個貧困村發展起牛、驢養殖,以及扶貧車間等村社合作的脫貧產業。

“小額貸款+到戶脫貧項目+強勞動力戶”模式,通過金融扶貧,支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經濟林、雜糧栽種和牛、驢、羊、荷包豬養殖等精準到戶項目。僅今年全縣已發放到戶小額金融扶貧貸款9450萬元,帶動了1200餘戶貧困戶。

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了致富門路,建昌還為沒有勞動能力的“拼”出機會。積極爭取到國家五部委聯合發文的光伏扶貧項目,成為全省唯一獲批此項目的縣。“縣光伏公司+光伏扶貧項目+無勞動力戶”脫貧模式實施以來,全縣分佈入戶式光伏電站總戶數已達5989戶,45個村發展村級扶貧電站,78個村發展起村集體經濟電站,140公頃荒山成了致富“金礦”。一縷縷陽光照在電池板上,也照亮了百姓的脫貧路。

想方設法提高貧困群眾收入,加速改善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有效避免因病返貧,享受政府補貼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農合參保實現全覆蓋;杜絕貧困代際傳遞,從2016年起,建昌每年都有5000人左右獲得教育扶貧資助,實現貧困學生全覆蓋;危舊房維修、翻建持續開展。2015年以來,有3654戶得到整修和翻建,明年全縣將消滅D級危房。

經過努力,建昌目前貧困人口僅剩25182人,重點貧困村由126個減少到52個。今年年底,還將有46個村、1.4萬人擺脫貧困。

鍛造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黨員幹部隊伍

“咱是‘牛眼看草’,他們是‘龍眼看寶’。”素珠營子鄉邱杖子村黨支部書記邱振田是個退伍老兵,提到派駐到村裡的葫蘆島市人防辦駐村工作隊,他服氣地說:“山溝裡的東西,咱覺得不起眼,可他們認為樣樣都是產業。”

受益於幫扶單位的指點和付出,更從地方黨委、政府科學謀劃、真抓實幹中看到希望,邱振田表示:“好兵從不言退!我有信心和鄉親們打贏這場攻堅戰。”

精準扶貧、精確脫貧的戰役在建昌全面打響,各方力量在這裡彙集。僅社會幫扶方面,來自省、市、縣三級的駐村工作隊出人、出力、出思路。2015年至今,三級幫扶單位直接投入與協調款物合計達13.79億元。

省工信委駐二道灣子鄉二間樓村工作隊隊長孫立新已駐村四年,他動情地說:“扶貧這條路,可能崎嶇不平,甚至滿是泥濘。作為一名黨員,為鄉親脫貧貢獻智慧和力量,將是我工作生涯中最美好的記憶。”

樹立“抓扶貧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建昌縣委將脫貧攻堅戰場作為檢驗黨員幹部本領本事、擔當成色的“試金石”。

山間林下就是辦公地,農家炕頭就是工作間。在建昌,黨員幹部似乎在開展一場謀發展、促致富、惠鄉親的競賽。“縣級領導+鄉黨委書記+鄉分管領導+鄉扶貧辦主任+縣駐村工作隊+村黨支部書記”的鏈條式領導體系健全完整;脫貧攻堅帶頭人隊伍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強化;一支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深耕在廣袤鄉野……

注重當前和長遠相結合,建昌在科學謀劃增收的同時,還努力讓脫貧的過程成為補齊短板、促進發展的過程。葫蘆島市委常委、建昌縣委書記閆慶禮信心滿滿地說:“一支特別能戰鬥、懂農業愛農村的黨員幹部隊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大底氣,也是未來我們鄉村全面振興的最大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