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從“十八線小縣城房價過萬”被熱議,到百強縣榜單的關注度高燒不退,縣城,似乎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有意思的話題。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的角色,從古至今都非常重要。目前中國有近3000個“縣”,說它們代表著國家經濟與社會的一個基本面,都毫不為過。

同時,它們也是連接城市和農村的一個重要紐帶,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但也因為此,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今天,“縣”無論是在現代人的世俗眼光中,還是在公共政策的關照中,都被推向了頗為尷尬的地位。

它甚至被賦予了某種“貶義”色彩,比如很多人說一個人來自農村,很可能會以“縣裡的”來代指。言下之意,它是城的對立面。

1.百強縣中的“睡城”


即便說代表著中國縣域經濟先進生產力的百強縣,也同樣如此。從經濟指標看,它們中的很多的確不可謂不強。

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以長期霸佔百強縣首位寶座的崑山為例。西部君就曾列舉過崑山在經濟上的傲人成績:

2014年,崑山成為全國首個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的縣。2017年,崑山的GDP是3520.35億元,相當於什麼概念呢?
排在全國倒數第三的寧夏,去年GDP是3453.93億;山西太原是3382.18億。崑山一個縣級市,比寧夏全區和太原全市的經濟體量都要大,行政面積卻只有前者的1.4%,後者的13.3%。


這樣的縣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第一縣”,令不少地方的地級市乃至個別省份都只能望其項背。

崑山縣的發跡,首先離不開當地民營經濟的發展。但是,談到崑山,必定離不開上海。

事實上,上海之於崑山,也的確是其它任何一個縣,都無法比擬的外部區位優勢。

比如,崑山的興旺過程,幾乎與相鄰的浦東新區的崛起步伐高度對稱。而地鐵11號線的開通,更令崑山在實際上成為上海的衛星城。

最具代表性的是位於蘇滬交接地帶的崑山下轄鎮——花橋。花橋是全國百強鎮,自身也有較強的產業基礎,但它同時也是上海的睡城。


睡成也稱"臥城",主要指大城市周邊的大型社區或居民點,這些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由於缺乏成熟如衣食住行、商業休閒、教育娛樂等區域功能的城市配套,人口雖大量入住,但也就是侷限於晚上回家睡覺,白天照樣開車或者乘車往市中心趕著上班。


這並非誇張,從2016年花橋的房地產業績中就可見一斑:


2016年,花橋經濟開發區有房地產開發企業53家,完成投資72.35億元;房屋施工面積709.62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24.64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51.24萬平方米。


作為一種對比,今年1-7月,上海商品房施工面積為13181.62萬平方米。如果橫向的粗暴對比,我們可以說20個花橋鎮一年的房屋施工面積超過上海的半年數據。


一個鎮的房地產有這麼大的市場,當然離不開鄰居上海的貢獻。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白天坐著地鐵到上海上班,晚上回到崑山睡覺,是很多申城上班族的常態。


說到“睡城”,最初一般都是指像花橋,北京通州、天通苑、回龍觀、望京等一線城市周邊的區域。但隨著強二線城市房價在近兩年的快速上升,“睡城”已不只是一線城市的專利。


比如,同樣入選百強縣的湖南長沙縣星沙,就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長沙的“睡城”角色;原來的全國百強縣,現已改為區的雙流、郫縣,也有成都的“睡城”之實。

2.縣城多出來的兩個小時

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睡城”,顧名思義,它是一種特殊的存在。這種特殊性,首先表現在“睡”在這裡的居民的作息時間、活動範圍,都與一線城市市民形成一種明顯反差。

這從高德地圖近日發佈的《2018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可以得到印證。報告顯示:

百強縣早高峰出現在早7時,晚高峰出現在下午17時,較一線城市均早約1小時。百強縣高峰出行行駛時間平均為16分鐘,一線城市平均為76分鐘,可節省約1小時。

如圖:

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來源:高德地圖《2018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這樣算下來,百強縣的人們一天中實際上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比一線城市將多出兩個小時。

不過,與這種多出來的可自由支配時間對應,報告發現:

百強縣城居民“夜生活”出行目的地以公園廣場最高,其他娛樂、運動、休閒場所出行頻次低,但卻對明星演唱會有極強的出行反饋,說明百強縣的休閒娛樂方式供給明顯低於需求。


比如演唱會期間與平時的道路交通擁堵對比:

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來源:高德地圖《2018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這直觀的說明了“睡城”的特質,即人們真的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這裡只是用來“睡覺”,而“生活”、休閒相對不足。

但這並非說人們對在“睡城”的生活沒有興趣,而主要是相關的休閒娛樂資源的供給不能滿足需求。

因為“睡城”是作為大城市的附庸存在,人們的消費、休閒需求也主要在大城市滿足,所以,休閒娛樂資源的供給,包括互聯網平臺的佈局,也會忽視縣城。這是解釋縣城消費活力不足的一種重要邏輯。

但反過來說,如果休閒娛樂資源的供給充足的話,“睡城”的附庸角色則很大程度上可能被改變。

因為“睡城’市民的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都兼備。

這次高德地圖發佈的報告,選取了百強縣TOP20的樣本發現:

2017年其人均GDP約為13萬元,是全國人均GDP的2倍以上,增速為8.2%,超過全國的6.9%的平均增速。


那麼,面對有錢又有閒的消費群體,這樣的市場沒理由長期被忽視。

3.縣城的逆襲


背靠大城市成長,扮演“睡城”角色,與此同時,公共基礎設施投入、互聯網平臺的市場普及也優先於大城市,這些外部因素決定了,雖然不少百強縣的經濟實力讓人欽羨,但卻並沒有發展出成熟的市民文化和完整的城市功能,不少縣城可能依舊有著濃厚的“城鄉結合部”特點,難以稱得上是真正獨立的城市形態。

但現在,事情正在起變化。

一是,以地鐵為代表的公共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

今年8月,發改委發文,收緊城市地鐵審批。但隨後,國家鼓勵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號也越來越明顯。

這意味著軌道交通建設在未來仍將進入一個快速上升期,力度至少不會放緩——在這方面不能低估地方政府對於政策的變通能力。

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以成都為例,雖然目前三圈層的區縣,多數都未納入地鐵規劃,但遠期規劃中,有12條市域鐵路,金堂、蒲江、大邑等區域都將覆蓋。很明顯,大城市周邊區縣的基礎設施,在未來將迎來一波發展高峰。

這一現象其實在目前鐵路運營里程靠前的多數城市都是如此,地鐵在串起傳統城區骨架之後,往周邊區縣延伸是大勢所趨。

以傳統眼光來看,城市軌道交通向區縣延伸,縮短了通勤時間,實際上是城市對區縣的進一步吞併,如這些年流行的縣改區就是直接的例子。

但無法否認的是,區縣在增強與主城區的聯繫後,自身也在不斷壯大。而任何一個大城市都不可能攤大餅式的無限吞併周邊區域,這就給一些區縣的真正獨立發展,提供了機會。

像百強縣中的崑山,晉江等,事實上其實已經在逐步擺脫“睡城”的角色。

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二是,互聯網電商平臺的下沉,將大大加快區縣尤其是以百強縣為代表的強區縣的資源平權步伐。

在一線和強二線城市中,各互聯網平臺的競爭已逐步趨向飽和,百強縣將是它們的新戰場。近年來無論是網約車、共享單車還是網絡電商發力區縣市場,都已經展現出這個勢頭。

這一過程,不僅將增加縣城的休閒娛樂需求,同時也將催生新的就業空間,有利於縣城發展出相對獨立的產業體系。

4.強省會與強縣城並行


對中國城市行政區劃有了解的應該清楚,在法律上,中國行政區劃其實只有省、縣、鄉三級,並沒有所謂的地級市概念。

在現實層面,地級市對縣域發展的“吸血”問題,近年也引發越來越多的爭議。與此呼應,“省管縣”的改革和試點已經在推進。

另外,產業轉移向區縣延伸還將繼續。典型代表如華為將研發部門搬到東莞的松山湖。

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綜合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因素,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縣域經濟必將進迎來一波發展高潮,一批真正具有完整城市功能的強縣將會湧現。當然,其中主要還是在現有的百強縣中誕生。

有人會擔心,百強縣壯大後,是否同樣難逃被大城市吞併的後果?在西部君看來,“大魚吃小魚”的現象肯定還會有,但未來縣城一旦發展起來就被吞併,或者說縣城希望被吞併的情形,將會越來越少。

過去三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中,整個社會的資源都習慣湧向大城市,這也符合經濟規律。但是,隨著公共基礎設施的平權加速,更主要的是,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的流動性下降,人們更注重生活質量,必定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將宜居地選擇在條件較好的縣城。

沒有“夜生活”的小縣城

來源:高德地圖《2018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樂觀預計,未來中國城市格局將會同時出現兩大現象,一是強省會將成為一種普遍趨勢;二是,每一個省,都將湧現出一個或幾個比較突出的縣,並擁有獨立意義上的發展地位,不再是大城市的附庸。

所以,未來縣城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說它有一個仍待開發的萬億市場,更蘊含著中國城市發展的新邏輯和新空間。

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