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學同學,大部分都是農村出生,地地道道的山旮旯種地為生的家庭。只有極少數性格比較要強、努力的才能夠在深圳、上海、杭州、廣州等一二線城市立足,絕大多數只能在四五線城市定居。整體而言都混得很一般,很難有突破。為什麼農村大學生越來越難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了?

路人甲

兩名同樣學歷的學生A和B。A是農村來的,讀博時科研實力槓槓的,神一樣的學霸,讀博士時在學術圈的知名度甚至大過一些教授。B家境殷實,有教養,喜愛讀書,特別努力,但是科研能力平平,屬於被A吊打的類型。他們倆畢業後在同一個大學任教。B的父母在他工作確定後立馬給他全款買了150的豪華精裝房和一輛80多萬的車。然後B安安心心的做讀書、教書、參加學術會議、做科研。A畢業後,結婚的婚禮錢都是借來的。然後現在做各種兼職,賺錢養家,房子和車子更是全靠拼命兼職,根本無法靜下心來做科研。其實,大傢俬下都知道,A是真正具有學術天賦和能力的人。無法夠否認,這樣下去,五年以後B和A在學術上可以打成平手,十年下去B將遠勝於A。最後發現A的競爭對手其實不是B,而是B他爹媽。

網友 你說你一定不要說

我就是農村的大學生,上的一所還挺好的大學,現在杭州,混的一般吧。就自己的經歷來說,我覺得有幾點吧。

一、眼界有點低。農村孩子,從小接觸的環境就是小富即安,沒有長遠的眼光。

二、人窮志短。相比城市孩子,農村孩子太可憐了,別人大學畢業父母給錢買房買車,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就好了。農村孩子呢?畢業了還一堆債務,還要面臨買房成家,這一切都要自己在短短的幾年裡完成,容易嗎?

三、負擔太重。城市的老人大部分有養老金和醫保,農村的只能靠兒女。農村的孩子工作了,都圖穩定,因為他根本不敢失業,他每月的工資意味著太多東西了。為什麼創業的大部分是家庭條件好的,真的都是因為眼界問題?

網友 路人乙

我也是農村出來的,確實也混得比較差,但跟同齡人,家境比我好的同事對比,也不比他們差,但是還有很多人,混得很差,可能有幾點原因

1.固有思維方式,以為讀了大學就出人頭地了,自己不努力

2.安逸,從小吃太多苦,現在生活好一點了,覺得知足了,就這樣平平凡凡過吧

3.見識短,只為小名小利,所以混不起來

4.人品差,沒道德的混不下去

5.以父母為中心,凡事聽父母的,不敢想不敢做,自己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其實有很多農村出來的學生,很努力,也很成功,只是我們也存在固有觀念,只為農村出來的,都比別人差,我們也有問題吧!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網友 路人丙

客觀因素:

一是,農村大學生,起點低。從小就是玩泥巴過來的,除了學習文化之外就是學放牛,學砍柴,學煮飯,學餵豬,不像城裡的孩子,打小就接受各種培訓,唱歌跳舞,畫畫練字等等,多才多藝。仔細看一下,農村大學生小的時候學的在大城市裡打拼根本就用不上,難不成城裡人招聘養牛的嘛。而城市大學生小時候,學的東西對他們在將來混社會找工作很有幫助,比較符合新時代的發展。

二是,農村大學生接受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差。無論是教學設備,還是學校基礎設施,農村的學校,鄉鎮的學校都無法與大城市的比。記得小的時候,籃球場就是一個泥巴地,但我們還是樂此不疲。上課的教室,城市的孩子都是在穩固的房間裡,大樓裡。而農村最艱苦的時候,就是幾間瓦房。教師資源就更沒法比了。

主觀因素:

一是,農村大學生普遍在自信心上比不上城市大學生。畢竟遠離家鄉,一個人來到大城市裡打拼,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人在陌生的城市裡,無親無故,高興不起來,自然無法樹立起自信心。

二是,能力上有差距。由於起點低,接受的教育,不如城市大學生,雖然都是大學畢業,但是知識的積累是有差距的,對工作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路人丁

我有最靠譜的回答,主要還是沒有關係,沒有錢,沒有好工作,沒有房,沒有女朋友。一個大學生出來就等於是小白,怎麼跟社會上的老油條相比,我就是個老油條,攆走了好幾個大學生,什麼也不會,啥額不懂,動手能力還差,最主要的是心氣高眼高手低,看不起一般的工作,你們說我能留下他們嗎?反而是那些女學生們不錯。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網友們回覆各有千秋,我覺著:

1 很心疼苦難中的農村學子,如在沙漠中負重前行,後有拖累、前無援兵,那些痛苦並非理所當然也不是無法拒絕,不要學祥林嫂似的痛苦、抱怨、承受甚至負疚,我們要對自己好點,不要太苛責自己,也不要太注重得失和現在的位次,人生的長跑還沒完;

2 躺下來只有淪陷,活路都是走出來的,你自己才是最大的救世主,保持樂觀,積極進取,雖然家庭比別人差,但是你並不比別人差;

3 不要盲目地服從或排斥父母的看法,所謂偏信則闇、兼聽則明,即使愚者千慮也可能有一得,或許他們的不同思角能些許彌補你人生經驗和閱歷的不足;

4 關於父母的過分要求,學會拒絕,滿足合理的要求,堅決拒絕任何過分要求,孝不是順,我給是因為我想給,不是因為你想讓我給。

5 關於溝通,態度要認真,原則要堅持。尊重並考慮他們的想法和提議,獨立自主做決定,這一點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聽取建議不等於商量,更不等於投降妥協。沒有人能掌控你的人生,父母也不行。

因循父母的思維,你永遠無法超越他們的層次。正如愛因斯坦所說: Significant problems we face cannot be solved at the same level of thinking we were at when we created them.

如果想真正超越自己的階層,必須進行痛苦的自我救贖:一方面要大膽假設,放開胸懷,努力學習新知識和新的觀念;另一方面,小心求證和行動,任何下意識、理所當然的決定,都要認真地審視,嘗試用全新的眼光來看世界、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老司機們,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