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兒童焦慮症

你可能想不到,兒童也可能患上焦慮症,而且患病比例在逐年升高。男孩與女孩都有可能患上焦慮症,男孩由於大腦控制情緒、情感的區域較弱,因此患上焦慮症的可能性是女孩的7倍!

輕度焦慮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重度焦慮症還會給孩子的生理健康也帶來很大的影響!

然而,大部分家長都不知道、或者不懂得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得了焦慮症,缺乏早期判斷意識和知識。

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快樂,也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抑鬱、焦慮、強迫症等。應該讓孩子知道,情緒低落、悲傷都是很正常的,人不可能永遠只有快樂這一種情緒,當他們感覺不好時要說出自己感受並尋求幫助。

有個男孩的家長,經常接到學校老師的反饋,說兒子在學校特別內向,不喜歡說話,愛自己一個人站在角落裡,也不和別的小夥伴一起玩。

一開始,家長和老師都以為這個小男孩只是性格內向,比較害羞,再加上害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於是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動。

但隨著情況越來越嚴重,家長終於承受不住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診斷結果為“焦慮症”。

那麼,除了內向、害羞以外,還有哪些行為表現能夠顯示出孩子有可能患上了焦慮症呢?


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兒童焦慮症


兒童焦慮症自測11條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下多種症狀,很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

食慾下降、睡不好覺;

腦海中總有很可怕的幻想,比如有人藏在窗外或床下;

不能融入集體活動,不敢和別人說話;

特別害怕做錯事,比如打翻玩具;

不喜歡噪音,只能待在安靜的地方;

在幾個月內總是重複問大人同樣的問題,比如我們的房子會不會著火;

有潔癖,懼怕觸摸馬桶或水池;

因為害怕某種動物或物品而歇斯底里大聲尖叫;

過度擔心與他無關的、或者大人的事情,比如家裡有沒有錢;

出現了無緣由的生理性反應,比如噁心、嘔吐;

過於鎮靜或者很容易被激怒。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上多種症狀,很可能患上了焦慮症。


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兒童焦慮症


焦慮症的6個種類

1、一般性焦慮症

孩子過度擔心他本不應該擔心的事情,並且總是想象最壞的情境。

2、社會性焦慮

孩子害怕見人或者和別人說話,並且擔心別人會取笑或羞辱他,總覺得所有人都在評論他的一舉一動。

3、選擇性緘默症

孩子可以和父母及朋友輕鬆交談,但是在老師、權威人物甚至同齡人面前變得非常焦慮,怯場,不能說話。

4、分離焦慮

孩子恐懼和父母分開,他們覺得自己一個人會面臨傷害。

5、強迫症

對儀式感的需求異常強烈,經常有強迫性的行為,比如洗滌或者計數。

6、恐懼症

對事物無邏輯的、強烈的恐懼(比如對狗、嘔吐、電梯或昆蟲的恐懼)。

可能誘發焦慮症的4個原因

孩子的大腦中有類似煙霧報警器的裝置。當大腦感知到危險,報警器就會報警,會發出戰鬥還是逃跑的信號。在患焦慮症孩子的大腦中,報警器的敏感度更高,因此他們也會有更過激的反應。

1. 遺傳因素

如果家長本身就患有焦慮症,那麼孩子患上焦慮症的幾率是普通孩子的7倍。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人有相關疾病,就要特別在意孩子日常的行為表現了。

2. 父母過度保護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平時生活中總怕孩子磕了、碰了、受傷了或者生病了,把周圍環境打掃得一塵不染,任何帶有一點點可能的危險性因素的事物都不讓孩子去碰觸,那麼就很可能增加孩子患上焦慮症的風險。

3. 一系列不可抗事件的發生

比如,當家中連續發生親人去世、搬家、父母有一方失業等“不好”的事情,就會使孩子內心對未來產生極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引發焦慮症。

4. 經濟困難所帶來的持續存在的壓力

如果家中經濟困難,父母又總在孩子面前抱怨,就會在孩子心中不斷複製恐懼,引發焦慮。


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兒童焦慮症


焦慮症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焦慮症不能自愈需要治療

輕度焦慮症: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能在幾周或幾個月內改善焦慮症。雖然不會完全消除生活中的焦慮,但是孩子能學會判斷他們的感受並且應對他們的反應。

比如,有的孩子有強迫性細菌恐懼症,當看到有人咳嗽時,他就會心跳加快,這個時候深呼吸能讓自己平靜下來。或者用心理暗示,告訴自己“每天很多人都會觸摸各種東西,也不會生病。”

總結一下,家長首先要意識到孩子有可能是焦慮症的行為表現,早期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懷疑孩子可能患上焦慮症,要及時去看醫生,並進行適當的人為干預,通過認知、行為、談話、藥物等方式進行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