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當年在香港票房失利的《大話西遊》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百味君君


1995年,一部叫《大話西遊》的電影在香港上映。

影片分為上下集,總投資為2500萬港元,但是影片的最終票房收穫如卻只有20萬港元。為避免損失,上映不過幾天,就被影院迅速下檔了。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2年後,這部電影開始通過網絡和光碟在大陸傳播,並且好評如潮。而20年後,這部影片已經成了很多大陸人心目中的神作。

一邊是口碑票房慘淡,一邊是被奉為神作,為何差異會如此之大呢?

根本原因在於文化步調的不一致。1995年的香港是當時的東方之珠,是全亞洲面向世界的窗口,那裡匯聚了全世界各種各樣的文化,

因此所謂的“荒誕學”、“後現代風格”在他們眼中並非新鮮事,所以《大話西遊》這樣的影片在港人看來只是一部充滿冷笑話的“類喜劇”。

但是大陸卻不一樣,1997年的大陸,各種消息還相對落後,大部分民眾接受的是正統教育,所以《大話西遊》這種類型的影片自然顯得非常的與眾不同。

更重要的是首先對《大話西遊》予以肯定的是大學生群體,作為整個社會階層裡最有活力、最有思想的群體,他們對於社會的文化傳播是有導向作用的。

可能周星馳拍攝《大話西遊》時並沒有想得太多,但是經過影迷們的分析和解讀,這部電影的內涵已經上升了好幾個層次。

這時候,大家看到的可能已經不再是《大話西遊》,而是“改良版”《大話西遊》。這也就是所謂的文化跟隨性。

總而言之,這是因為文化步調、大眾文化的差異而造成的。

不過其實這些都無關緊要,你覺得好看,能夠成為你心中的經典,有時候會忍不住翻出來再看一遍,對於你而言,這就足夠了。

(文丨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我也是一名電影愛好者,所以對此還稍有一番瞭解,與君分享。

首先來看一下《大話西遊》當時在香港的境況。

當年在拍攝《大話西遊》時,幾乎劇組所有人都在罵周星馳和劉鎮偉是個瘋子,當時的劇組成員大都來自於西安電影製片廠,開工的時候一大堆人站得遠遠的,看著劉鎮偉和周星馳拍戲,跟看耍猴似的:“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而劉鎮偉那時是很傷心的,因為他覺得自己寫了一個天才的劇本,結果全世界都在罵他,很多人覺得這種片子居然跟堂堂《西遊記》掛鉤是一件極其可恥的事情。

就比如說《仙履奇緣》開場時,朱茵划船時的那段《蘆葦蕩》,創作這首配樂的人叫趙季平,是圈裡數一數二的配樂大師,當年拍《大話西遊》時特意讓趙季平來譜曲。

結果趙季平一看劇本,腦袋就大了,當時電影還叫《大話東遊》,沒有完全成型不說,而且邏輯寫得亂七八糟,於是趙季平就去片場探班,正巧碰上劇組拍攝牛魔王和春三十娘打架的那場戲,當時片場到處掛著五臟六腑腸子內臟什麼的,趙大師一看就噁心壞了,後來做了配樂,還到處找人請客送禮,請求片方不要在片尾出現他的名字,來敗壞他的名聲。

西安電影製片廠的群演更是罷工不想演這樣的垃圾劇,好不容易拍完了,6000萬港幣成本的《大話西遊》只收回了不到5000萬港幣,內地票房更受益慘淡,只有不到20萬的票房。

所以看到沒,從票房來看,《大話西遊》在大陸和香港沒任何區別。


為什麼內地票房也這麼慘呢?

據說當年《大話西遊》上映時,一場就沒超過10個觀眾,唯一一次超過10個的,還是一群小夥伴相約喊著退票,結果剛上映兩天就被撤下來了,劉鎮偉一氣之下去了美國做了家庭煮夫,星爺更是賠了個底兒朝天,剛成立的星彩公司也倒閉了,劇組碰頭開會,也把失敗原因歸功於周星馳和劉鎮偉,劉鎮偉沒有成行的本子,邊拍邊改,星爺更是一個天馬行空的主。

那麼問題來了,當年成為反面典型的一部電影,票房還慘敗,咋後來就變成經典了呢?它的轉折點到底在哪裡又歸功於誰呢?

其實周星馳和劉鎮偉最要感謝的是一群人,而這群人就是大學生。

1996年,片方將《大話西遊》的拷貝送給了北京電影學院,沒成想,電影在學校一放映,大學生們瞬間就瘋了,立刻把這部電影當做自己的寶,大學老師一看這架勢,也立刻把它當做一部偉大的學術作品來研究,說裡面包含了大量的後現代主義,而事實上週星馳和劉鎮偉聽到這個詞後就蒙圈了,啥玩意兒?後現代主義?我們根本沒聽說過好嘛!!

後現代主義是啥呢?

簡單來講,就是對給定的一個文本、表徵和符號,可以有無限多層面的解釋可能性。放在電影裡,就是假如導演放了一隻襪子,觀眾可以解讀為孤獨,可以解讀為整蠱,它不再是導演的單一指向性思想,而倡導觀眾自由解讀。

自此,《大話西遊》就因為“後現代主義”,成為了經典流傳在了中華大地上……


馬丁馬小虎




我走在香港的街道,走累了想騎共享單車,對不起!沒有共享單車。

中午肚子餓了,到哥哥樂吃個快餐,支付時候不自覺拿出了手機,對不起!沒有移動支付!

坐公交不熟悉路線,問了幾個中學生,對不起!不會說普通話!

和聯交所合夥人,談共享經濟模式,對不起!太複雜了,不符合規定!

大話西遊,後現代主義了,對不起!什麼玩意。



從改革開放大陸用了30年脫下了計劃經濟和階級鬥爭為綱,同樣大清律例在香港廢除了30年,對於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思考?對於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認同?獅子山下成長的一代,正在消逝創新精神和進化功能,苦苦守著自己是有丁還是有權?除了TVB那些經典IP的炒剩飯,大陸吃瓜群眾致那些逝去的青春,香港青年正在被泛民主思想帶入混亂,漸行漸遠民族的本源,喪失了自我的認知,拿來主義的批判猶在昨天,彷彿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之中國,把自己裝入套子裡作繭。



周星馳說其實我是一個演員:王晶說我是一個導演,演員明白了藝術來源於生活服務於人民重新找到了自己,導演知道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以有了格局和境界。一部西遊電影,映射文化主權喪失意識下,民眾的悲哀。


我認為流行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其貼近時代生活,後現代主義表現形式如同互聯網+,它們代表了科技與生活結合產生數列組合的無限想象,在中國大學生電影節上週星馳與大學生交流,談到了後現代主義時說自己也不清楚,什麼叫做後現代主義?

不知道那就先探索起來,生活需要改變以便保鮮,香港也需要跟進時代以免落後太多,在民族文化認同上保持自信,才能更好繼承和發揚,如同美國黑幫電影教父系列,教父更新換代總能找到一個讓所有人無法拒絕的理由,還有速度與激情繫列,漫威英雄系列,站在美國自由民主包容價值觀上,兼容幷蓄,讓文化產生撞擊,讓流行變得時尚,讓傳統得到發揚光大。


唐俊龍55398571


準確地說,“大話西遊”確實具備爛片的各種元素。包括票房,口碑,技術,音樂都有問題。

那麼,為什麼這部影片後來出現巨大的反轉,反倒被大陸影迷認成經典呢?

首先,大陸觀眾對周星馳不太熟悉。

“大話西遊”出爐時間是1995年,而1995年春晚,最火的喜劇小品是趙本山的“牛大叔提幹”。

正在我們沉浸在趙本山東北式喜劇的時候,周星馳突然出現了。

他顛覆了我們對喜劇的既成觀點,他那無厘頭的“哈……哈……哈”,有些人感到噁心,有些人感到好奇,有些人如獲至寶。

這些好奇的人和如獲至寶的人成全了周星馳和“大話西遊”。



其次,歪打歪著。

這部作品最厲害之處在於有“後現代元素”。而作為導演,劉鎮偉也不是後現代派文學的大師。甚至起本人,在面對鳳凰衛視的記者時,也坦承他根本就不懂什麼是後現代派藝術。

但是,這部作品確實厲害。

當時的大學生無論看得懂還是看不懂,都看了n遍。

一步作品能夠歪打歪著到這種程度,這是什麼精神?據說,日本有一位本因坊丈和下棋稀爛。某日,這個人在外地旅遊時,遇到鬼。從此以後,棋力大進,成為一代宗師。

劉鎮偉,就是中國的本因坊丈和。


吉林大福圓


曾踏著大話西遊的足跡流連於賀蘭山下,從鎮北堡到西夏王陵,走過看了不知道多少次的電影場景裡,摸著那熟悉卻又從未觸碰到的,腦子裡電影開始回放。


也許,這部電影只是無意中拍成了經典,上映那時候,社會的氛圍還沒有今天的銅臭味。我們還很單純,相愛還是件很簡單的事。看不懂這部電影。

當自己漸漸長大,開始看不懂這個世界。在一起,未必是因為相愛,分開,未必是因為不愛。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象狗一樣活著!

明明相愛,卻要遙遠的思念……

大話西遊,演進了每個傷心人的心裡!

坐在王陵旁,思念著曾經屬於自己的紫霞


午後紅茶174696300


首先是觀看方式的原因。香港人看電影都是真金白銀,買票進電影院看的。而大話西遊分為上下兩部,擺明了是想圈錢。這種分上下兩部的電影,在華人區是絕對沒有市場。吳宇森的《赤壁》和《太平輪》,就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而《大話西遊》在大陸傳播完全是網絡,花錢看和不花錢看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樣,如果好看,那我覺得,你只是對得起我的票價,而不花錢看的話,如果還好看,那我覺得我是賺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香港和大陸口碑完全不一樣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文化的差異。在香港,文化圈對於經典的顛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他們早已經,耳熟能詳,見怪不怪了。而在大陸,則完全是另一番天地,每年暑假,我們都要重溫一遍西遊記。那如果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訴你,西遊記還可以那麼拍,而且拍的還挺搞笑的,挺煽情的,那麼這種反響是,如暴風般劇烈。這就是為什麼香港和大陸翻譯不同原因之二。

第三點還是與網絡的興起有關。網絡的傳播已經不同於以往的口口相傳,他的速度幾乎是以毫秒來計算。有些人可能覺得大話西遊可能並不那麼好看,但是在網絡面前,每天受到這些輿論的薰陶,即使不好看,也能背上來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大話西遊》可能創造了一個紀錄,我沒有全面的考證,所以只是推測,那就是一部電影了,在賠錢的情況下,還能拍出兩部續集,這可能是很罕見的一種現象。這也是大話西遊的一個過人之處吧!

那大話西遊到底有沒有它值得追捧的地方呢?首先我覺得它在敘事邏輯上是失敗的,他近乎達到了一種失控的狀態。但是在演員表演上面,我覺得他是值得肯定的,周星馳,他家孫悟空這個角色完全演繹出了另一種味道,如果當時在大陸敢有人這麼演絕對會被罵死,我估計連送審都通過不了。當然,幸好我們有香港,香港幸好有一個叫周星馳的演員。我不知道他在演孫悟空,之前有沒有看過我們大陸拍的西遊記。我個人推測他是有看過的,而周星馳的性格是,別人有的,我一定要拍的,比他更好,至少是跟她不同的,所以至尊寶這個角色,不管他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創造,他絕對是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從這一點來說,他已經足夠成功,多年以後我們,肯定是記不住他這部電影到底講了什麼,但是那個在城門樓上,夕陽之下,落寞的背影,將永遠留在觀眾的心中!

以上就是我對貴問題的解讀,謝謝!


影海泛舟


大話西遊我看了有幾十遍,是我心目中最經典的電影之一。

說一下我的感受,

第一次看,吵吵鬧鬧拍的什麼玩意,孫悟空怎麼能那麼醜。

第二次看,很搞笑,情節也很吸引人。

第三次看,忍不住眼淚掉下來。

第四次看,原來還有那麼多經典的細節。

第五次看,外景的選擇也很贊。

第六次,有那麼多出彩的配角。

第七次,為什麼說他好像一條狗。

第八次,牛魔王和關二爺。

第九次,彩星公司。

所有人最開始都是當一部鬧劇或喜劇的心態來看的,有多少人看到後來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的地得的地


不要說香港人認為《大話西遊》是爛片,我在2004年看的時候也覺得不知道拍的什麼,覺得也是爛片,看不懂的同時還TMD完全顛覆了我對西遊的認識 ,我對西遊的認識來自西遊記哈!



我個人有通行證和護照,請原諒我沒有去過香港一次,倒是在深圳上班遇見很多香港人和香港同事。這個電影最後也是北京電影學院作為課件來講才受到人們的關注,也許是人們開始對自己愛情的一個總結吧!讓我記住的還是周星馳的那句對白: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好好的珍惜,等到失去後,我才後悔莫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老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會對那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其實還是那首《一生所愛》,盧冠廷唱出了死了老婆的感覺,讓我聯想起來!


Tyler梁州笑笑生


誰說《大話西遊》是香港人公認的大爛片了?

《大話西遊》在1995年入圍過第十五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和最佳男主角獎,周星馳也因此片獲得過第一屆香港電影金紫藤獎最佳男主角。和第二屆香港電影評論協會獎最佳男主角獎。

不知道道的可以自己去百度。當時這部理念超前的片子我想能看懂他好的人不多,但懂行的人都能看出這個是一個好電影,起碼香港當年擁有一一批電影行業的精英。

如果拿票房來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就太不全面了,其實有人多經典電影的票房都不高,因為種種原因在市場推廣和商業運作上的不足,導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也沒在影院看過,但後來通過其它途徑看到的時候也許是多年以後了。

記得我當年第一次看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是在部的幹休所。幹休所是部隊老幹部離休退休住的地方,像一個小社會,什麼設施都有,包括一個大禮堂,每週末都會放電影,並且當時有很多電影院還沒播出的電影,就能提前在那裡放映了。

第一次看大話西遊,我那會也就十幾歲,當時和院子裡小夥伴,當兵的戰士一起看的,當然還有老幹部們,那會九幾年那會,大家不管男女老少都是全神貫注的從頭看到尾很歡樂。一個不大的禮堂大家沒有座位的都站在過道邊上看。從當時的觀影效果來看,大家的反應程度證明大話西遊放在當時就是一部好片!不管在內地還是香港!


凡哥雜談fan姜


什麼時候香港人的看法,成為了審美和正確與否的標準?


95年的時候,第一次看《大話西遊》,看不懂,既沒有笑也沒有哭,完全是非常失望的離開了錄像廳,內心甚至認為周星馳的電影退步了,更不用說裡面的其他演員“二當家的、瞎子、葡萄”等。


突然,《大話西遊》火了,至於為什麼火,在當年並不清楚,甚至是從哪裡開始火起來的,是誰帶的頭……也完全不知道,只知道《大話西遊》火起來了。


然後又去看了一遍……請記住:去看第二次的時候,只知道這部片子火了,其他的一概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里面的那句臺詞有什麼含義。


第二遍的時候,竟然感覺到了幽默的所在,也確實發現了以前從未留意的笑點“搶劫腳底板、老婆,出來看上帝了、沒事,你繼續”。但是對片尾曲也沒啥感覺。


後來又看了第三遍……竟然落淚了兩次。一次是在至尊寶不顧金箍在頭上的不斷收縮,頭痛欲裂下依然奮力去拉紫霞的手,另一次當然就是“他,好像條狗啊”。


轉眼20年過去了,我看《大話西遊》應該有6遍吧,雖然很多橋段都已經爛熟於心,但是依然會落淚,依然會笑出聲。當然,我並不認為我看懂了周星馳想表達什麼,但是從他的電影中,我看懂了我能懂的地方,這就夠了!


至於香港人不喜歡……呵呵,我又從來沒把香港人的審美觀、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當做我的目標,當做我的標準;甚至可以說:我尊重你的看法,但是我更尊重的內心,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