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继光,对明朝兵器,有何评价?

戚继光,生于1528年,卒于1588年。明朝名将,东南抗倭寇,北方击鞑靼。功勋卓著,被誉为民族英雄。在历史教科书里,有浓墨重彩的刻画。

决定战争胜负之事,很多。从人到钱到物,缺一不可。人少钱少,则易失败。当然,古往今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例,也不稀罕。然若打持久战,则必有一二敌人所无之优势,如抗日战争之时,中国虽兵器不如人,训练不如人,但人数比日本多,资源比日本多。

今日想说的,是决定战争的另一物事——兵器。且看看戚将军继光,对于大明的兵器,有何评价。

抗倭英雄戚继光,对明朝兵器,有何评价?

弓矢,最古老的兵器了。戚继光说,“机一枚,近世做者无式眼孔皆圆,人指却扁,孔圆必塞以楮布,外则杜血指黑,里则兜弦,致扫食指根之皮,宜将孔做前后稍长,横入指中,转正则骨扁机长,不复打落,而眼中圆活,不磨指节,不逼矢扫皮,此法鲜有会之者”,因没玩过弓箭,故不知“机”为何物。但从中可知,戚继光对当时所制之弓箭,颇不以为然。因为这些经箭,会扫食指根之皮,应该是会导致手痛,导致射不准吧。

抗倭英雄戚继光,对明朝兵器,有何评价?

这是鎲钯,“于马上最便,可戳可格,利器也。此自杀倭始”。他对这种兵器,评价还是蛮高的。而且,其发明,也专为倭寇。无论是岳飞的岳家军打拐子马,还是戚继光打倭寇,虽然制式兵器,那是必备,若无专门针对敌人弱点的兵器,也难取胜。

抗倭英雄戚继光,对明朝兵器,有何评价?

线枪,“北边旧有之,柄短刃秃,粗器不堪”,所以,戚继光将军用的是改良版“新制铁头长二尺,盖因柄细,防敌刀砍断及用手夺去也。柄长七尺,粗仅一寸,锋用两脊两刃,形稍扁,至锋稍薄,一谓之透甲枪”。能透甲,可见也是利器。但——“终不能御长器,于腰刀互有胜负,得十之五”。与腰刀比拼,平分秋色。其实也差不多了,哪里真有削铁如泥,百战百胜的兵器呢?

抗倭英雄戚继光,对明朝兵器,有何评价?

仔细一看,这不就是根大毛竹吗?对,正是。然它有个更神气的名字——狼筅——“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枪丛刺,必不能入”。拿着这武器,就能刀枪不入?自然不是。在戚继光练兵之前,浙兵用此,未及交战,便已弃之,反而成为己方的累赘。“比因练兵既成,硬反人言,必以为前列,遂百战全胜,恃此为第一。今用之以拒敌马,尤为可用,用法别见”——为何?盖因一个字“胆”——拿这东西站在队伍之前,“未练无胆,执之临敌,每每弃之”——胆大胆大,岂是白说的吗?

抗倭英雄戚继光,对明朝兵器,有何评价?

藤牌与狼筅,乃天生一对。“此牌兵持必以狼筅为恃,盖此皆短器,不能当敌马,用筅拒其马,以牌出筅下砍其马足。此器出入阵中行伍之内,进退便利。且卫且杀,南北通用之利物也”。战时狼筅兵站最前,藤牌兵躲其后,敌骑兵冲来,被狼筅挡住,藤牌兵趁势而出,专砍马腿,马跌人落,上前一刀——南北皆可用的利器!

抗倭英雄戚继光,对明朝兵器,有何评价?

佛狼机,不必讳言,并非中国原创,乃从葡萄牙引进。然则“此器最利,且便速无比,但其体重,不宜行军,北无车营,只可边墙守城用之。今有车营,非有重器,难以退敌冲突之势”。一个“最”字,说明戚继光对其之重视。射速快,杀伤大,当然好啦。不过,也有劣势,太重,难动。然则,到了戚将军手里,有了车营,就方便咯。

说到底,兵器虽重要,最重在人心。人心若不归,再好的兵器又如何?士兵们也是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