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創新發展慈善事業,創建「慈善之城」

「他山石」创新发展慈善事业,创建“慈善之城”

「他山石」创新发展慈善事业,创建“慈善之城”

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廣東省的決策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人人慈善為人人”的理念,以深化“羊城慈善為民”行動、創建“慈善城市”為主抓手,積極探索城市慈善發展體制機制和路徑模式,創新推動廣州慈善事業發展。三年來,“廣東扶貧濟困日”共籌集款物16.61億元,慈善捐贈和慈善活動的年增長率都超過10%,慈善信息公開達標率為100%,廣州城市愛心GDP指數持續上揚,多個慈善項目和企業分獲“中華慈善獎”和廣東省紅棉杯獎項。

「他山石」创新发展慈善事业,创建“慈善之城”

創新頂層設計

完善慈善事業發展機制

政策創制不斷完善。2012年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出臺施行廣州市募捐條例,目前正結合慈善法加緊制定廣州市慈善條例。2016年慈善法施行以來,廣州市先後出臺《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等18份配套政策文件,研究建立廣州市慈善信託配套制度,深入推動創建“慈善之城”的“七大行動”與“十大指標”有序開展,厚植“慈善之城”愛心GDP。

組織運作機制多方協同。建立政府部門協同機制,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由民政部門牽頭,會同宣傳、統戰等部門和各區政府建立創建“慈善之城”聯動機制。出臺《鼓勵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廣州市創建慈善之城的意見》,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廣東扶貧濟困日”暨“羊城慈善為民”行動等慈善活動。

慈善組織培育力度加大。發揮行業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成立廣州市公益慈善聯合會和全國首個創建“慈善之城”聯盟,採取政策支持、資源鏈接、稅收優惠、公益創投等措施,強化行業指導,培育推動公益慈善組織發展。截至今年9月,

廣州市正式註冊登記社會組織7926家,社會組織培育基地45個,重點吸收入駐包括公益慈善組織在內的社會組織1336個。自2014年起,連續5年舉辦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投入財政資金10044萬元,資助項目696個,撬動社會配套資金6438萬元。在全國率先出臺《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條例》,全市 188個社工站年服務群眾超300萬人次。

綜合監督體制創新引領。通過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行業自律、組織自治等形式,不斷築牢綜合立體監督防線。2013年在全國率先成立第三方慈善組織社會專業監督機構——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截至目前,廣州已對全市51家公益慈善組織進行了執法檢查和審計,審計資金14億多元,公佈25份慈善監督報告。發佈全國首個區域慈善指數和慈善組織透明度評價體系,在全國率先創新開展“慈善之城·盡善淨行”行動、創新舉辦慈善公眾開放日活動等,推動慈善公開透明。

創新慈善發展模式

打造“羊城慈善為民”品牌

“人人慈善為人人”格局初步形成。

自2016年以來,廣州市深化“羊城慈善為民”行動,創建全國“慈善之城”。創新開展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華、尋找慈善家庭等活動,推動慈善進家庭、社區、學校、企業。廣泛發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社會各界、家庭和個人奉獻愛心,營造良好的全民慈善氛圍。“羊城慈善為民”行動是目前該市參與人數最多、籌款最多、惠及百姓最多的慈善項目。

慈善特色不斷彰顯。緊緊圍繞“羊城慈善為民”行動和創建 “慈善之城”,實施慈善+教育、科學、文化等“慈善+”戰略,先後開拓“微公益”、月捐、網絡眾籌、運動眾籌等新型募捐方式,打造了為愛騎行、為愛奔跑、為愛徒步等“為愛系列”慈善品牌,創新開展迎春花市慈善行、廣府廟會之慈善廟會等活動,將慈善與體育、民俗、消費、實體相融合。搭建“廣益聯募”全國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慈善救助對接、企業參與、慈善信息發佈等平臺,開通全國免費救助熱線電話。其中,“廣益聯募” 全國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有242家公益慈善組織入駐、482個公益項目上線,累計募集善款3.55億元、捐款人數近22萬人次,慈善信息發佈平臺發佈信息1700多條。

慈善為民作用凸顯。大力實施慈善醫療與應急救助、困境兒童救助、肺癌高危人群免費早篩等活動,自2014年以來,受益群眾達6.27萬人次,累計救助金額7.65億元。成立“珠珠救助——大病慈善醫療救助平臺”;修訂出臺《廣州市慈善醫療救助和應急救助實施辦法》,最高救助金額從3萬元提升至6萬元;設立“長者飯堂·愛心餐”慈善項目,帶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慈善事業。

積極參與脫貧攻堅。2010年以來,積極做好“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創新開展慈善項目推介會、“羊城慈善為民”行動等慈善活動,鼓勵引導慈善力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2010-2018年共籌集款物33.54億元,全部用於對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和市內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惠及民生的慈善項目。

弘揚慈善文化

創建全國慈善之城氛圍日益濃厚

大力弘揚慈善文化。結合深入開展“文明廣州”主題月宣傳活動,今年6月設定為廣州首個“慈善為民月” ,開展27項重點慈善活動,近1000萬人次參與。編印中小學慈善讀本,在高校開展“慈善沙龍”,設計“善城廣州”標識、吉祥物,譜寫“廣州慈善之歌”,

連續5年出版《廣州公益慈善事業發展藍皮書》,營造“立善心、用善能、聚善財、行善治”良好社會氛圍。

建立慈善激勵機制。探索完善慈善榮譽回饋新機制,設立廣州慈善榜,開展慈善家庭評選活動,讓“行善光榮得尊重”成為城市導向。目前,共有656家單位、496名個人登上廣州慈善榜,10戶家庭獲“最美慈善家庭”稱號、90戶家庭獲得“優秀慈善家庭”稱號。2018年6月,廣州市77個單位和個人獲得2017年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佔全省獲獎總數的28%,獲獎數居廣東省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