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推動商業轉化

豆瓣,一個靠書影音起家的社區網站,被稱為文藝發燒友的聚集地。隨著時年推移,體驗口碑向好,用戶規模穩健增長,豆瓣已經成為了流行風尚的指向標,成為了年青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而就在2017年3月,許多“豆友”在改版更新的豆瓣當中發現了一個全新板塊,叫做豆瓣時間。豆瓣時間作為豆瓣專屬的知識付費板塊,主要以體系內孵化為渠道,以音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以推出內容付費產品為目的,被外界看做是豆瓣進行商業轉化,重拳出擊IPO的一大亮點。

文藝青年推動商業轉化

所謂知識付費,說白了,就是幫助用戶節省時間,並獲取有價值信息的一種方式。市面上常見的知識付費產品主要有音頻錄播、視頻錄播、圖文內容、音視頻直播、在線問答和當面諮詢,付費機制可以是訂閱式、打賞式、收取社群會費或是單次付費。

去年開始,由各大平臺和知名大V引領的知識付費,席捲了國人的生活。從“習慣無償”到“抗拒收費”到“主動付費”,無論是方式還是心態,人們都在漸漸實現轉化。據統計,就2017年一年,市場估值大約在150億上下。相關專家預測,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會上漲至500億左右,可見其中市場價值是相當龐大的。

根據2017年知識付費相關數據顯示,約63%的用戶熱衷學習提升工作效率或收入的內容,39%的用戶喜歡聽取職業或學業選擇發展方面的專業建議,32%的用戶希望掌握提高生活質量的方法和技巧,31%的用戶則傾向於選擇與業餘興趣愛好有關的課程。

豆瓣選擇在2017年這個時間爆點,讓自家知識付費品牌上線,幾乎可以說是文藝青年又一次站在了時代前沿,並積極參與了豆瓣的商業轉化和產業鏈改革行動。

什麼是商業轉化和產業鏈改革呢?豆瓣為什麼要展開這些轉變?

傳統出版年代有五大環節:作者、經紀人、出版商、批發商、零售商。而在知識付費出現之後,除了作者以外的環節都被整合了,從而大大增長了產業鏈價值。

基於豆瓣背後,有著強大的市場經驗和文化資源,可謂是在充分發揮先天優勢罷了。甚至於豆瓣時間負責人姚文壇本人,還曾親自操刀過文化視頻項目,真正實踐起來,更是得心應手。

隨著知識付費的廣泛推行,用戶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原本的消費習慣。區別於傳統商業路徑的由需求帶動消費,用戶可以在接受到知識之後,產生對應的需求。例如,知識付費平臺先教會用戶化妝技巧,再推出化妝品;先傳授理財知識,再推出理財產品,以此類推。

當然,豆瓣知識付費並非一直在走尋常路。區別於傳統的嚴肅的文學課程,豆瓣時間還提供了一些花道、茶道等生活方式類課程,然而這類課程之間收費差距較大,貴則上百,而最便宜的僅售9.9元。這可以看做是豆瓣篩選精準用戶的一種戰略方式,畢竟生活方式類的音視頻,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非剛需產品,那麼剩下的很可能就成為了豆瓣商業深化的潛在用戶。

所以從今年開始,豆瓣的知識付費又開闢出新的板塊,那就是和國家大劇院等合作方聯合開展活動,將線上的內容延伸至線下實體,這意味著豆瓣時間再一次提高了商業化的速度。

不過,線下課程相對來說收費會更高一些,但豆瓣表示相信精準用戶是具備消費能力的,而現在也已經收到了私人會所的課程邀約。將來,豆瓣時間會根據市場反饋,進一步深化知識付費,不排除推出遊學活動類的產品。因為豆瓣深知,在將來,知識付費勢必成為商業轉化的主流形式之一,熱度定會愈演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