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父子,那北伐會成功嗎?

多情公子62456781


許多人都有這麼一個印象,諸葛亮平生最大的敵人是

司馬懿,假如司馬懿能夠死去,那麼諸葛亮肯定能夠北伐成功。於是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假如諸葛亮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父子,那麼北伐會成功嗎?答案是不會,為什麼呢?

司馬懿之才能在魏國只能算是中等偏上,曹操時期之謀士,諸如荀攸、荀彧、程昱、賈詡等人,司馬懿恐怕都要奉為長輩。而和司馬懿一樣有智謀的也大有人在,例如鄧艾、郭淮、孫禮、張郃、蔣濟等人。

首先聲明一點,諸葛亮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的橋段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為了渲染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悲壯而故意加上的一個橋段。我們在此假設此橋段成立,諸葛亮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那麼北伐就會順利,魏國就無人可用了嗎?非也,一個蔣濟就夠諸葛亮對付的了

蔣濟幾乎和司馬懿同名,翻開史書你會發現,蔣濟和司馬懿既是同僚,又是好友,兩人總是在關鍵時候一起出現。

公元209年,關羽圍襄樊,曹仁被困於樊城,而於禁投降,龐德戰死,一時之間許都南部大亂。於是曹操決定要遷都,以避關羽鋒芒。這時蔣濟和司馬懿同時建議:于禁等人投降皆因漢水暴漲之緣故,非戰鬥不力。這點損失對於強大的魏國不算什麼,而南部的孫權向來覬覦荊州,如果聯合孫權,那麼關羽必敗。

濟說太祖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曹操採納了蔣濟的建議,暗中聯絡孫權,讓孫權偷襲荊州,隨後關羽果然敗亡。這就是蔣濟的大局觀,這種大局觀甚至在曹操之上。那麼蔣濟用兵能力如何呢?應該說比司馬懿還要厲害。

公元222年,孫權又和蜀漢締結聯盟,這使曹丕非常生氣,於是曹丕御駕親征,兵分三路伐吳。蔣濟負責攻取羨溪,曹仁負責攻取濡須口。這時曹仁想要趁吳將朱桓攻擊羨溪的時候偷襲濡須口內的中州,蔣濟表示了反對。

蔣濟認為:吳軍佔據西岸,列兵於上游,而魏軍卻攻取下游的中州,這樣是將自己置於必死之地。後來前去攻擊中州的常雕戰死,王雙被生擒,魏軍戰死數千人。此次戰役之後,曹仁隨即去世,曹丕令蔣濟統領曹仁的軍隊,然後分批撤退。

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果敗。

蔣濟跟司馬懿很像,總是善於在未戰前即能預料到戰爭的勝負。公元228年,東吳鄱陽太守周魴詐降,曹休受到誘惑,於是派兵前去接應。蔣濟上表曹叡,

曹休孤軍深入前去邊境,而吳軍朱然駐兵在長江上游。一旦周魴詐降,而朱然又從後方截斷歸路,那麼魏軍就要全軍覆沒。

曹叡根據蔣濟的建議,派賈逵領兵和曹休合併,誰知道賈逵還沒有趕上曹休,魏軍已經在石亭一帶遭到吳軍埋伏。幸虧賈逵急速前進,又虛張許多魏軍旗幟以為疑兵,東吳陸遜見到魏軍援軍已到,於是撤軍。曹休免於全軍覆沒的危險,事後蔣濟因為進言有功,被曹叡加封為中護軍

因此,依照蔣濟的才能,假如司馬懿在上方谷之戰中死去,那麼很有可能會被魏明帝派去前去抵抗諸葛亮。而蔣濟幾乎跟司馬懿是一樣的人,同樣卓越的大局觀,同樣謹慎的性格,同樣的知兵和善於用兵。再加上在關中駐守多年的郭淮、鄧艾等人的輔佐,恐怕諸葛亮還要繼續在五丈原堅守。

退一步講,假如曹叡不用蔣濟,而是就地提拔鄧艾為大將軍,統領關中之軍抵禦,諸葛亮也未必能夠佔到什麼便宜。鄧艾用兵既有司馬懿之謹慎和持重,也有大膽冒險的特點。鄧艾在後期和姜維對戰時,總能夠料敵先機,在姜維有些許徵兆時準確判斷出姜維的用兵方向,數次戰勝姜維。因此,即使諸葛亮和他對敵,最起碼也能夠打個平手。

總之,諸葛亮雖然有才,司馬懿固然重要,但是魏國人才濟濟,司馬懿死了還有蔣濟,還有鄧艾,還有孫禮,還有鍾會等等,有太多太多諸葛亮要對付的對手。而諸葛亮死後只有姜維一人可以繼承衣缽,你說,這仗怎麼打?

因此,即使諸葛亮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請放心,魏國依然堅挺。也許燒死司馬懿魏國會更加興盛,因為司馬懿一死,就沒有後面的高平陵政變了。也許魏國會國祚綿長,歷史將更加精彩!


每日趣評


從《三國》來看,如果諸葛亮上方谷燒死司馬懿父子,那麼北伐極大極大可能成功!!!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這個答案都在大罵小編,那麼為什麼說如果諸葛亮上方谷燒死司馬懿父子,那麼北伐很可能成功呢?其實也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從北伐戰略,北伐困難兩個方面分析。

首先,我們從諸葛亮的北伐戰略分析。


當時天下已經三國鼎立,魏蜀吳三分天下,分而治之。諸葛亮意圖北上,佔領雍涼二州,當時的雍涼二州分別為雍州是今陝西關中一帶,涼州是現在的甘肅一帶,大家都知道,這兩塊兒在當時的重要性可不比現在的差,雍州那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涼州呢,馬匹精壯,也是一塊好地方。


所以,諸葛的戰略是北伐得雍涼二州,再伺機而動,觀察魏吳,壯大蜀國,他的目的是統一天下,恢復漢家天下,但是這個時候的諸葛亮也明白,全靠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畢竟還有個東吳,所以,其實諸葛亮北伐其實只是戰略的北伐,他心裡的目的就是佔領雍涼二州。那麼如果諸葛亮上方谷燒死司馬懿父子,他心裡的北伐其實已經成功了!


其次,諸葛亮北伐的困難。


諸葛亮出了這麼多次祁山,最終都乖乖回去了,為啥?就是因為司馬懿在那兒守著,聽說諸葛亮要北伐,司馬懿馬上就趕去雍涼,其實諸葛亮的心思司馬懿也是很明白的,你要雍涼二州,我就守在這裡,就不給你!而且司馬懿也明白,諸葛亮已經快油盡燈枯了,就這麼耗下去,諸葛亮哪裡熬得住。所以,如果真的諸葛亮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還真說不定諸葛亮就成功了!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熟讀《三國》十年卻老愛跑偏,歡迎各位大佬一起探討每一個問題。


青梅煮史


“火燒上方谷”本就是《三國演義》杜撰出來的橋段,既然你問的小說,那咱們就按照《三國演義》的劇情來分析,如果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父子,那我也可以肯定的告訴你,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

《三國演義》的主要宗旨是什麼?那就是講究“天命”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開頭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三國演義》結尾

說明全書的宗旨,或者叫最大的法則是天命!比如大將要謝幕,必然會有“主星幽暗,客星倍明”等描寫。

按照全書的宗旨來說,在火燒上方谷之前,全書沒有一點關於司馬懿要隕落的跡象,如果你假設硬是寫死了司馬懿,按照天授之意,最後諸葛亮還是會北伐失敗,魏國肯定還會冒出類似司馬懿的人出現,保證魏國的強大。

《三國演義》本身的主角是諸葛亮,結果卻是蜀國滅亡,這是基調,其實諸葛亮妖力化身,乾死誰都是正常的,但是不能違背天意,那就是蜀國滅亡。


笑嘗歷史百態


這個問題如果按照當時魏國和蜀國的情況來說,只要沒有司馬懿阻擋,那麼魏國就沒有人可以擋住諸葛亮北伐。相信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魏國是先派大將軍曹爽和司徒王朗去進攻諸葛亮,結果曹爽大敗,王朗戰死。

因為無法阻擋諸葛亮北伐,才讓司馬懿官復原職出戰。所以只要沒了司馬懿,魏國很難擋住諸葛亮北伐,可能有人會說魏國難道沒有其他人阻擋諸葛亮了嗎?這樣的問題。


要知道魏國的皇帝曹睿,是非常忌諱司馬懿的,當初就是曹睿想方設法去處了司馬懿的兵權,如果魏國有其他人阻擋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讓司馬懿重握兵權,所以魏國當時的朝堂上除了司馬懿已經沒有人能阻擋諸葛亮了,這也是為什麼曹操和曹丕懷疑司馬懿卻沒有殺司馬懿的原因。

所以只要司馬懿死了,魏國就沒有能阻擋諸葛亮北伐的人了,而且司馬懿在魏國軍隊中威望非常大,當時魏國軍隊和魏國朝廷都認為只有司馬懿可以阻擋諸葛亮,一旦司馬懿死了,魏國軍隊和魏國朝堂就會大亂,毫無戰意。

所以只要司馬懿一死,那麼諸葛亮北伐必勝。

喜歡的朋友希望你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訴我有什麼不足,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奇異秘聞


其實司馬懿是打不過諸葛亮的,每次都是諸葛亮攆著司馬懿打,而司馬懿也很聰明,打不過我還躲不過嘛,於是就躲在營地不出來,不管諸葛亮怎麼罵就是不出來,其實這也是明智之舉,諸葛亮見司馬懿不敢出來就想點子,讓馬岱在谷裡提前弄好乾柴和火藥,然後讓高翔用糧食故意讓司馬懿搶去,諸葛亮自己跑到上方谷的附近躲著,就等司馬懿上鉤,不了司馬懿果然中計,被引到谷裡,於是一把大火燒的魏軍死傷大半,就在快要團滅的時候天降大雨,其實是因為谷裡的地理位置和大火才引起下雨的,最後被老狐狸司馬懿逃掉,

如果當時真的燒死司馬懿了,意味著中原徒手可得了,因為魏軍裡實在是沒有諸葛亮的對手了,但是這也要看諸葛亮的身體能不能撐個幾年,所以沒有了司馬懿這個老狐狸諸葛亮完全可以北伐成功,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或許這就是天意吧,


NG


北伐並不是是殺一個人就能成功,而且諸葛亮火燒上方谷,那是三國演義編的。

諸葛亮北伐並不是為了攻佔魏國,只是一種消耗魏國國力方法,因為如果吳國不配合,如果魏國不內亂,光憑蜀國,哪怕換成曹爽,諸葛亮也沒有辦法。

理由非常簡單,魏國非常大,而且當時百姓只知魏不知漢,所以諸葛亮對於魏國百姓來說,它就是一種侵略。

即使攻佔之後,肯定會有很大的抵抗,蜀國的兵力也沒有那麼多。

如果當時老百姓只認漢不認魏的話,那麼諸葛亮攻佔長安,就有可能引起魏國內亂。

事實上承認漢就一小部分人,你可以看到曹丕當上皇帝是很順利的,就可以知道人心。

所以諸葛亮是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佔領魏地。




知常容


火燒上方谷與空城計皆源於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目前並無其他史書可以考證,大多數學者都否認其存在。倘若如題主所述,那麼我們只能從三國演義的大背景下去分析。

天下十三州,魏佔9州半,擁有400多萬人口,可動員最多100多萬軍隊。蜀漢僅擁有一州,人口不過百萬,最高也只能動員30餘萬軍隊。可以看出其兩者綜合國力天壤之別。然,兵者不在於多而精於調動。老羅筆下諸葛有天人之智,精於排兵佈陣。在其所述的6次北伐中,除司馬懿採取的保守防禦政策外,其他無論是曹真還是張頜面對諸葛攻勢皆不堪一擊。如此時司馬懿被殺那麼諸葛大軍將佔領隴西,直逼長安。長安及其以北皆無險可守,而精於打陣地戰的諸葛更是佔據地利。守住街亭進可攻退可守,如再與吳國聯手那麼北伐成已。

歷史是嚴謹的,以上假設皆源於三國演義大背景。歷史也註定諸葛一生的無奈,空有一身抱負與驚人才學,然而魏蜀間國力的巨大差別仍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飲一杯白開水


不會,就算上方谷諸葛亮燒死了司馬懿父子,諸葛亮北伐還是不會成功的。三國國力最弱的就是西蜀,上方谷的時候,諸葛亮因為常年勞心勞力早就已經是風燭殘年,命不久矣,而且蜀國連年征戰,國庫空虛,將帥後繼無人,就算是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父子,也不過是對魏國一時的損失,魏國除了司馬懿之外還有曹氏宗親,鍾會,鄧艾等,可謂人才濟濟,諸葛亮其實自己也知道北伐無望,但是為了先主肄業,又不能不伐,但蜀國只是偏居一隅,若和東吳聯手還有成功的希望,可是在那些的亂世裡,誰都想要成就王圖霸業,孫權也不例外,一時聯手也是為了各自利益,天下雖說三分,其實曹操已經得了二分,實力不可小覷,以蜀國一國的實力,是不能與之抗衡的,魏國經歷曹操,曹丕,還有曹睿三代的勵精圖治,國力強盛,對付蜀國,曹睿就說過只要堅守就可以熬死諸葛亮,諸葛亮知道他們和魏國實力懸殊,他在上方谷的時候也只有區區十萬人,這還是集全國之力,他一貫只想智取,快打,他的這種戰法魏國心知肚明,所以司馬懿才選擇堅守,諸葛丞相再聰明睿智也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魏,蜀兩國實力懸殊過大,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子非魚00111


從小說看,好像就是給讀者這樣一個念想

上方谷事件是演義中的,真實歷史並不存在歷史上諸葛亮司馬懿正面交鋒也就兩次,並且並未大規模發生戰鬥

但第五次的對戰確實讓司馬懿一方吃了些虧,可謂賠了張郃又損糧,不過誰知道這是不是有陰謀論存在呢

隨後曹魏坐擁九州之六,自己無須大動干戈,守而不出便可攔敵於城牆之外。

先給對方希望,再讓對方絕望,這是最難受的,所以成就了千年縮頭烏龜最終司馬懿贏得了這盤棋局,不過在後世看來諸葛亮贏得了人心

《三國演義》是從蜀國出發的,其中將劉備寫得過仁,將諸葛亮寫得過神

諸葛亮自然是智謀過人,但也沒有那麼神機妙算

隆中對雖然是完美計劃,但不代表可以與時俱進

小說終是小說,歷史上有玄奘,但沒有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演義亦是有諸多憑空虛構的事件

歷史上,夷陵之戰後,蜀國只佔益州,雖地大但仍屬貧瘠,諸葛亮六出祁山,僅是困獸之鬥

早前,大將軍曹真便成功阻擊諸葛亮北伐的勢頭,所以馬謖來背了這個鍋

當時魏國與蜀國差距已經很大,三分天下之勢已經確立。也許當時的魏國一發力,可以打破這個平衡,但魏國選擇保守,發展經濟,再裝備碾壓

所以,即便沒有司馬懿,曹魏依然還有鍾會,鄧艾,甚至曹氏宗親也有不少能人不會被雪藏


從兩國當時的實力來看,蜀國已經不及魏國,依靠地勢勉強固守問題不大,想要打敗曹魏興復漢室,難於上青天

畢竟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主要還是拼兵力,糧草物資

即便攻下城池,也是易攻難守,別人也不會給你機會讓你攻下後在這慢慢發展的

所以沒有司馬懿,蜀國北伐之路仍是極其坎坷

除非夷陵之戰不打,或還有一戰之力,屆時勝負難說


老知什麼都想說


怎麼說。。。重複問題,回答過一次了,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嗯,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都是不世出的奇才。

可以說,司馬懿是能諸葛亮北伐最大的障礙,雖然並不是唯一的障礙。

那麼問題也可以這樣看,司馬懿死了,還有人能阻止諸葛亮嗎?

這個問題,誰的回答最準確,最有效呢?只有一個人,沒錯,就是魏明帝,曹叡。

魏明帝可謂一代明君,而他一直非常忌憚司馬家族的存在,可是他不敢動司馬家族,為什麼?因為只有司馬懿能夠阻止諸葛亮北伐的腳步,鄧艾不行,張郃不行,曹真更不行,就像司馬懿說的,諸葛亮一死,就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他了,同樣的道理,司馬懿一死,就再也沒有人阻止諸葛亮了。

為什麼當時有“臥龍雛鳳得其一可得天下”說法,因為一個軍事奇才對於戰場的影響太大了,絕不是地球少了誰都轉這樣的理論可以一致的。

曹真病死,司馬懿再一死,蜀漢大軍,無人可擋。

既然魏明帝都這麼認為,難道在座的各位,誰比明帝更有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