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劝退学生太残忍?“宽进严出”时代来了?你怎么看?

大学劝退学生太残忍?“宽进严出”时代来了?你怎么看?

大学劝退学生是个别现象吗?

第一则: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通告,决定对学业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进行清退。另外,还有40名学生留级。这些学生当中大多是上课玩手机、睡觉,陷入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的原因导致学业不合格的。

第二则:华中科技大学发布一则通告,决定把18名学生的本科学历转成专科。原因还是考试成绩不合格。考试不合格的原因,是沉迷网游:

第三则:2003年据海南日报消息,海南大学23名本科生转为专科生。

第四则: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劝退了81名大学生。

第五则:上海纽约大学第一届学生有35名学生没有毕业。

第六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每年都有15%的人没法正常毕业,不少学生被劝退,大约200人左右;陕西某高校每年有约四十位在校大学生选择退学;山东某高校休学、退学的在校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约5%。几乎所有高校都有大学生休学、退学的情况。

其实,即使在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这样的名校,每年也会有学生因为学业问题而退学。因此,很多网友都发出了“大学不好混了”的感叹,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大学生的现状。

大学劝退学生太残忍?“宽进严出”时代来了?你怎么看?

大学生被退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一,对就读的学校不满意或对就读的专业没有兴趣,退学后复读,重新参加高考。在大学新生刚进入校园的前几个月内,一部分学生会对学校或专业产生厌倦。有的学生觉得学校层次不高;有的学生是因为学校地理位置不佳、交通不方便、校园文化与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有很大差距;有的学生报考专业时没有慎重考虑,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者调剂到“没人去”的专业,申请转专业又没有成功。凡此种种,导致这些大学新生坚定的要退学回去复读,希望第二年考取一个更好的学校、更好的专业。这部分学生相对较少,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在报考前一般对所在高校会有一个了解。

第二,心理问题,被迫退学。一些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出现很多不适应的症状,比如生活不能自理;学习非常吃力,挂科较多;与室友关系不和谐、与同学经常发生冲突;没有朋友。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无法得到释放,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部分高校反馈的信息看,因心理问题退学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高中学生也有这个问题,会因为心理问题而退学。

第三,家庭原因。有些大学生家里突发变故:父母发生意外或重病需要照顾。没有生活来源,还需要承担家庭责任,一些大学生只好选择退学或休学。最近几年,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因这种原因退学的大学生就越来越少了。

第四,沉溺游戏或其他原因导致学业荒废。虽然多数大学生都对网络痴迷,或玩游戏或玩社交媒体,但是他们基本上都能较好的控制自己,不过也有少数大学生不能自已,对游戏或其他某个事物非常着迷,严重影响学业。有的挂科很多,达不到毕业标准,不得不休学或者退学。这个原因是大多退学的学生的主要原因。人民日报发文,《致还在沉睡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作家清欢说:“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大学劝退学生太残忍?“宽进严出”时代来了?你怎么看?

第五,认为在大学里并不能学到什么,相反还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有些大学生觉得在高校里学的净是一些“虚里吧唧”的东西;有的老师把自己都不相信的理论教给学生;有些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做出很多违心的事情。认为校园里充斥着虚伪和谄媚,与其在这种环境中堕落,不如及早撤出,至少还能保留那份真诚。

综上,有些大学生是主动退学,有些大学生是被动退学。主动退学的原因或许能让人理解,而被动退学的就有点“天理难容”了。但有人认为高校这样做法简直就不近人情,“寒窗苦读十几年,就这样毁了”,他们的父母一边痛骂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一边祈求学校再给孩子一次机会,但是,各高校在作出这些决定前已经给过这些学生们很多次机会了。学生每个学期至少得修满15个学分,单门课不及格可以重修。他们中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玩物丧志“,没日没夜的玩游戏,课不上,甚至有的学生任课老师都没见过。这跟大学是不是“宽进严出”无关,关键是学生自已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了,按要求学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政策,对自己顺利毕业应该不会有影响。

大学劝退学生太残忍?“宽进严出”时代来了?你怎么看?

大学混日子后果是什么?

大学,是12年中小学教育之后,进入社会以前,最后一次系统学习。相对来说,大学更有包容度,更有自由度,塑造的,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有体系化思考,价值观锻造,良好习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大学混日子的人,废掉的不只是这4年,很有可能,废了一生。

首先,知识会不成体系。没有体系化的思考与知识,就没有深度,人会变得浅薄。万科一项针对于应届大学生的考核标准之一就是:是否有成体系的知识,和开放的思考态度。

其次,缺乏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就无法有自主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曾发表过一次针对中国大学生的演讲,他提出过一个概念:“思想市场”。大学,就应该是“思想市场”的承载体,是各类观念、知识、理论的承载体。在演讲中,科斯对于知识的定义是这样的:知识,意味着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符合部分事实的理论。知识不是真理,事实上,从人类历史上可以看得出来,知识一经被提出,就已经过时了,而且是残缺不全,等待更新的,甚至有可能是错的。也就是说,你接收到的任何知识,都是已经落伍的。而你一旦具备了这种快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哪个领域,做事的道理,都是一样。任何一项工作,你可以快速上手、熟练、做出产出。如果你在大学就这么混过去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任何训练,后果就会很严重,意味着你5年的收获,可能别人1年时间就可以完成。

大学废了,也可能导致一生废了。

第三:自我教育能力的丧失。大学混过去的人,自我教育能力,基本丧失殆尽。自我教育能力,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阅读习惯;第二个是自我行为能力纠正。大学混过去,阅读习惯基本没有。大学混过去,自我行为能力的纠正能力,基本也没有。什么叫自我行为能力的纠正呢?是指你能意识到,你正在做不合适的事情,你知道自己做法不妥,试图纠正。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阈值”,指的是人类心理所能容纳的界限值。对于大学混日子的人来说,混过每一天过后,对错误行为的“阈值”都在降低。从迟到,到翘课,甚至到之后不再去上课,最后发展到,天天在网吧泡着,学校都不回。并且心中坦然接受,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自我纠错能力基本为0。当一个大学生阅读习惯丧失,自我纠错能力丧失,就可以宣布这个大学生的人生结局了:他会就这么一辈子混下去,一直把自己混废掉。

大学能给什么?大学,真的可以改变你。大学,真的能改变你,你的人生,你的阶层,你的收入,你的见识,你的人脉,等等。别再只拿大学当混日子的场所了,混完就出去找工作。大学是你人生下一步起点的基础,是你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最后的过渡期。好好念大学,真的可以改变你很多。

大学劝退学生太残忍?“宽进严出”时代来了?你怎么看?

给大学生的建议:

(1)不要晚于8点起床,不要晚于12:00睡觉。人生的失控,首先就是从睡眠失控开始的;

(2)你可以不喜欢某一门课,但不要用来玩手机,可以用来学习你感兴趣的学科;

(3)图书馆几万册书,别浪费;


(4)少回寝室,少躺床上;

(5)如果不能合群,就不要逼着自己合群,鹤是不能合鸡群的;

(6)别花太多心思在兼职啊、积累所谓人脉上,大学里这些人脉,很多虚的;

(7)每周至少运动三次,跑10公里;

(8)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吃早餐会逼着你按时起床。

小学生也好,中学生也罢,大学生也是一样,我们终究会蜕下稚气的壳,飞到社会的沧海上去历经风雨。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手持何等学历,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立锥之地,可要想有立命之基,则“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世界这么大,我们真的不发愁没有职位,该发愁的是没有安身立命的本领。然,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只要梦醒了,行动起来,总还会有别样的可能。只不过,你错过的,是在这个年龄,可以让自己活得颇有价值的那条路。

大学劝退学生太残忍?“宽进严出”时代来了?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