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行“宽进严出”有利于保证质量

今年8月,教育部通知,要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专科毕业。今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表示过,“有人说,现在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应该扭转。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高校的“宽进严出”,主要是指实行高校淘汰机制,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后才能毕业,让大学生从入学起就不敢懈怠,专心学习。就目前趋势来看,中国大学是不是也要进一步“宽进严出”了?

大学是高等学府,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承担着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大学不是孩子们的乐园,不是爱情的伊甸园,不是旅途中的客栈、驿站,更不是供人消遣的娱乐场所。

严格管理下的大学,不可能是轻松的、悠闲的,一定是严肃的、紧张的。因为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习课程多,学习要求高。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学问之机关”,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场所,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文凭的地方。他强调,学生应当在教师指导下自动地研究学问,不当“硬记教员的讲义”。

笔者认为,教育部要求大学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对学生实行“宽进严出”管理,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强调高等教育的质量。新时期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期待,突出表现在质量上。大学只有实行“宽进严出”,加强培养管理,严格质量标准,才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职能,也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的质量归根到底要落实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只有人才培养质量上去了,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上去。大学只有实行“宽进严出”,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严控人才培养标准,加强对大学生的学籍管理,才能确保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三是为了保证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是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呈现出越来越难的紧张趋势。大学只有实行“宽进严出”,以严格管理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广大毕业生的核心利益,顺利实现就业。

总之,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声誉和形象,关系到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民族复兴伟业的顺利实现。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了民族国家的未来,为了大学生的人生幸福,大学必须实行“宽进严出”,严格管理,严格标准,严把出口质量关。(本网评论员 刘运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