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道德經」的管理智慧,不尚賢,使民不爭

我們的的學員中,曾有過這樣一個案例。

這位學員在公司帶領著8個人的電商運營團隊。有一次,公司計劃擴充團隊,將他的一個組擴成兩個組,打算在他的團隊裡面先提拔一個“副部”,之後再發展為正式部長。原本以為這件事能夠激勵員工積極工作表現自己,爭取升職加薪。誰知後面發生的事情,讓他感到十分意外。團隊原本有兩個能幹的,有這兩人合作,作為部長的他輕鬆了許多。但是自從這次晉升的事件公開後,兩人之間的合作變少了,反而相互挑毛病、推責任。另外六個人也出現了情況,雖然他們工作能力不強,但之前他們的工作也算認真,把自己當成團隊的一份子,他人需要幫忙的時候都很熱情。可自從這個事件之後,他們失去了原有的團隊意識,那種感覺就是過去他們把自己當作團隊的一員,現在僅僅只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基層員工。

國學“道德經”的管理智慧,不尚賢,使民不爭

更糟糕的還在後頭,後面公司取消了擴充計劃,也就取消了提拔副部。這下倒好,沒過多久兩個團隊主力都跟他提辭職,最終勉強只留下一個人。這是為什麼?難道公司不該給員工晉升機會?

國學“道德經”的管理智慧,不尚賢,使民不爭

在《道德經》第三章有這麼一段內容: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不去恭維有才華的人,就不會使得大家相互爭鬥。如果稀缺的東西我們都不覺得它貴重,就不會有人去偷盜,不顯露能引起別人慾望的東西,就不會引起別人迷亂。所以,聖人管理國家,會讓民眾都虛心做人,讓大家都吃飽,人人都沒有野心,個個強身健體,大家都不去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算有個別人有妄念也不敢有什麼作為。消除了妄念,就沒有不好管的事。

國學“道德經”的管理智慧,不尚賢,使民不爭

《道德經》這一段的深意是讓人不要被一些表面的虛榮所迷惑,去追逐事物的本質。就算想當皇帝,你是為了當皇帝而當皇帝,還是為了天下百姓而當皇帝,是完全不同的。有才華的人,你尊重他就可以,但不要追捧,好的物件用的其當就可以,不要去炒作它。虛榮的東西不要到處顯擺,就不會引起人家的嫉妒。

一個才華橫溢的歌手,我們欣賞他的作品,給予他相應的報酬,尊重他的職業,自然的相處就足夠了。但是,一個歌手受到大家的追捧之後,很多事情就變味了,多了一份妄念,有些人自身會覺得自己很大牌,旁人亦羨慕這份追捧,爭先恐後的想去當歌手,為了錢、為了名氣去當歌手,這本身就違背了一個歌手應有的職業理念。跟著,一系列相互攻擊隱私,作假,炒作等行為就發生了。

國學“道德經”的管理智慧,不尚賢,使民不爭

如象牙、犀角、魚翅、燕窩、磚石等諸多東西都是在人們的追捧下,把人們的關注點從他的使用價值轉移到了背後的利益。跟著就是偷獵、爭奪...

我們這位學員所說的情況也是如此,他讓員工把職位當做獎金一樣的東西,是一份榮耀、收益,一個增加收入的機會,而不是一份責任。原本是想讓有能力的人,讓願意承擔責任的人來做這個事,但是現在,大家追逐的是利益。於是,最靠近這個職位的兩個人開始相爭,與這個職位距離較遠的6個人產生了劣等感,自然就只把自己當作員工。

國學“道德經”的管理智慧,不尚賢,使民不爭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升職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擔更多責任,而是加薪。所以如果要提拔下屬,首先要把事情先交代下去,如新人來了,讓願意帶的人去帶,做工作彙報的時候,讓有意願有能力幫你分擔的人去分擔,先讓願意承擔更多責任的人去承擔事情,之後再提職位空缺的時候,自然水到渠成。員工事情都還沒做,你就先把職位提出來,大家爭取的不是責任而是利益,這樣升上來的人難以服眾又不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