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賈詡勸李傕造反的話,王允幾乎已經穩住了董卓的涼州兵團

殺掉董卓之後,對於東漢新的當家人王允,首要的任務就是穩住董卓的涼州兵團。畢竟涼州的軍隊遍佈長安周圍,一旦他們趁勢作亂,局面將不可收拾。對於這一點王允不能不知道,一開始就頒佈詔令除董卓一人罪不及其他人。可接下來王允卻做了一系列與詔令相悖的事,先是殺了董卓提拔的士人蔡邕,接著又讓呂布派李肅帶詔書去抓捕屯兵安邑的董卓女婿牛輔。牛輔自然不會乖乖受死,大敗李肅。可是之後,牛輔自亂陣腳,在兵營大亂之時,自己帶著錢財逃跑,被僕人殺死,首級被送到長安。


如果不是賈詡勸李傕造反的話,王允幾乎已經穩住了董卓的涼州兵團

圖1、牛輔的首級被送到呂布跟前(《犯長安》)

看到牛輔的首級,王允肯定鬆了一口氣。董卓帶兵撤退到長安前,留下的三員大將牛輔、董越、段煨中的兩位已經報銷——董越被牛輔殺死、牛輔被自己僕人殺死。而另一位段煨此時則積極向朝廷示好,董卓最為信任的部將中的其餘兩位胡胡珍、徐榮,此時都在長安,也已經向朝廷順服。局面看來還是穩住了,本來就高傲的王允此時更是得意洋洋。


如果不是賈詡勸李傕造反的話,王允幾乎已經穩住了董卓的涼州兵團

圖2、徐榮

可王允對董卓這些軍頭的瞭解還是不夠,對董卓西涼軍團的生存規則,更是全然不解。之前我們介紹過皇甫嵩和董卓的差異,說皇甫嵩是名將,而董卓則是軍頭。名將打仗無敵,而軍頭則是嫡系無數。董卓是靠著和手下弟兄們生死、榮辱與共,才能一步一步走到朝堂最高處的。董卓依仗著自己的西涼軍團,而西涼軍團看董卓不過是個帶頭大哥。

有酒有肉的時候大家認你這個帶頭大哥,可窮途末路的時候把你換掉再找一個又有啥關係。帶頭大哥不一定非要是一個人,董卓沒了可以再找一個,只有讓我們這些人有肉吃、有酒喝就可以。董卓死了,董卓手下的幾個心腹大將被殺的被殺、被降服的被降服。可對於西涼這些窮當兵的會怎麼辦?乖乖的等王允你來砍頭嗎?不會,對於他們不過是再找一個帶頭大哥和你王允拼命罷了。在拼命這件事上,你王允能拼的過我們這些戰場上的老油條?


如果不是賈詡勸李傕造反的話,王允幾乎已經穩住了董卓的涼州兵團

圖3、馬騰

董卓和其部下的關係,和西北一波一波的羌族叛亂中,那些叛亂將領和部下的關係如出一轍。從漢靈帝末年又起勢,羌人叛亂一撥一撥的被平定下去,可是叛亂一股一股的再起來。叛亂的首領換了一個又一個,可是那股羌亂就是不能完全平定下去。韓遂、馬騰為首的那股羌人叛亂,領頭的多還是漢人,走馬燈似的,先後換了北宮伯玉、邊章、李文侯、王國、閻忠、韓遂、馬騰,真是走馬的將軍鐵打的叛軍。而同是出自西涼的董卓涼州軍團,生存邏輯也是一模一樣的。這可以從董卓軍隊進京之後,控制不住的燒殺搶掠窺出一斑。當家人董卓自然知道在京城周邊搶劫,對自己穩住朝局的危害。可董卓有什麼辦法?這幫人就是這德行,而且你要真是去管他們,他們返回頭就會把你吃掉。而董卓焚燒洛陽、盜掘皇陵,十足的土匪習性,也是董卓西涼軍團除不掉的習性所致。

董卓被殺、牛輔被殺,對於西涼兵團算不得什麼大事,我們再選一個帶頭人罷了。可王允卻不知道這一點。當然對於西涼軍團,不存在什麼民主選擇,誰能在絕境之中帶領他們,他們就會跟著誰。這時候站出來的是牛輔下面的幾個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其中以李傕為首。


如果不是賈詡勸李傕造反的話,王允幾乎已經穩住了董卓的涼州兵團

圖4、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犯長安》)

在牛輔被殺的時候,李傕他們正帶兵在潁川劫掠。之前他們奉了牛輔的命去討伐屯兵在中牟的名將朱儁。大敗朱儁之後,他們自然少不了在中牟周邊劫掠點財富的。可是等他們回來,卻發現自己這邊的“天塌了”,帶頭大哥董卓被殺,頂頭上司牛輔也丟了性命。怎麼辦?怒氣之下的李傕他們先幹了一件發洩怒氣的事。因為誅殺董卓的,都是幷州人,包括王允、呂布、李肅等,於是他們將怒氣遷到幷州人身上。而恰巧李傕的軍隊中就有數百個幷州人(推測可能是呂布殺丁原之後歸附到董卓軍隊中的幷州人),於是李傕將他們全部殺死。

等將這些人殺了之後,李傕才意識到有問題,此時掌握朝政的可是王允、呂布他們,而王允、呂布可都是幷州人。被李傕他們殺死的這些人,和呂布很有可能之前都是丁原的部下。這下可不好,得罪了當權者。於是趕快補救,李傕意思到問題之後,馬上派人前往長安請求王允的赦免。


如果不是賈詡勸李傕造反的話,王允幾乎已經穩住了董卓的涼州兵團

圖5、李傕等人派人到京請求赦免(《犯長安》)

可此時的王允早已不將李傕放在眼中,你老大牛輔的首級不都在這了嗎?王允對李傕等人派來的使者說:“一歲不可再赦。”駁回了李傕等人的請求。此時的王允大概不是因為拘泥於朝廷的典章,而是由於輕率的認為大局已定、不將李傕等人放在眼中才有這樣的決定。

窮寇莫追、兔子急了還會咬人,何況對方還是帶兵的將領,這點簡單的道理,王允等人不會不清楚。可是王允他們為啥不給李傕等人一條生路呢?其實,這會王允只要留下李傕等人的性命,並趁機在涼州軍隊中安插一些自己人,局勢可能就控制住了。可是此時的王允太過於傲慢了。


如果不是賈詡勸李傕造反的話,王允幾乎已經穩住了董卓的涼州兵團

圖6、王允反對赦免李傕等人(《犯長安》)

得到王允的回覆之後,李傕等人下意識的第一反應,是逃跑,喬裝改扮討回老家去。可是他想跑路的想法,被自己的同鄉,此時是自己部下的賈詡給勸住了。

賈詡我們這裡先不多做介紹,他後來成了曹操最重要的謀士。不過在投奔曹操之前,賈詡輾轉換了好幾個主人,不過他最早的主人是董卓賬下的李傕。他們都是涼州人,賈詡是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和董卓是老鄉。


如果不是賈詡勸李傕造反的話,王允幾乎已經穩住了董卓的涼州兵團

圖7、賈詡

賈詡是這麼勸李傕的:“聽說長安的東漢朝廷正在討論是不是將我們這些身在長安周邊的涼州人全部殺光。想想在這個境況狀況下,你們各位要是棄眾單行,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將你們綁縛交往朝廷。現在最好的辦法是率眾而西,聚攏所有的涼州兵團,以為董卓報仇的名義進攻長安。這樣萬一事情成了,你們就可以‘奉國家以徵天下’。即使到時候敗落了,再逃跑也不遲呀。”


如果不是賈詡勸李傕造反的話,王允幾乎已經穩住了董卓的涼州兵團

圖8、賈詡勸說李傕等人帶兵攻打長安(《犯長安》)

賈詡這一番話,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驚慌失措的李傕等人才算穩住心神,準備和王允好好鬥上一番。在賈詡的這番話中,有一個詞大家看著可能似曾相識“奉國家以徵天下”,和曹操之後的“奉天子以令諸侯”是不是如出一轍?聽了賈詡的建議,李傕他們會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