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益州牧」劉焉

董卓死後其手下有名望和能力接替董卓掌管西涼軍的有五個中郎將,既是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其中後三個直接投降了王允,剩下的兩個人中呼聲最高的是董卓的女婿牛輔,他又在與董越爭權的過程中,先下手為強幹掉了董卓的這個遠房親戚。本來牛輔很有可能成為又一個左右歷史的重要人物,可惜他生性恇懦難以服眾,雖然在與李肅的戰役中取得勝利,卻依然逃脫不了兵變被殺的命運。

牛輔敗亡以後,西涼軍一下子群龍無首,也失去了方向。剩下的幾個有點威望的校尉,都是僱傭兵出身,也沒有什麼大志向,本來他們打算解散隊伍逃歸鄉里,卻在賈詡的一番分析之後改變了主意。其中最主要的有六個人,既是李傕、郭汜、樊稠、張濟、李蒙、王方。

在小說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這一回中,李蒙王方因為不聽賈詡的建議一意孤行前去與馬騰韓遂廝殺,結果被少年馬超刺死王方,擒住李蒙,隨後李蒙也被馬騰韓遂斬首。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益州牧”劉焉

馬超

而在歷史上,王方在跟隨李傕、郭汜攻打長安城以後就下落不明,估計戰死的可能性極大。而李蒙的死則與樊稠有關。

在以李傕、郭汜為首的西涼軍控制皇帝把持朝政以後,發生了一場西涼軍內部的爭權戰爭,既是前面提到的小說中的馬騰舉義。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益州牧”劉焉

馬騰

在歷史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其實是這樣的,董卓被關東義軍逼入關中退守長安城的時候,曾經邀請馬騰韓遂一起對抗關東義軍,可是等到馬騰率兵來到長安城的時候,董卓已死,呂布出逃,王允被誅,實際掌權的是李傕、郭汜等一些西涼三線將領。這一點當然是名門之後的馬騰所不能接受的,估計李傕對馬騰的態度也不太友好,據《後漢書》記載“時騰私有求於傕,不獲而怒”,於是在長安城內幾個朝中大員,侍中馬宇、左中郎將劉範、前涼州刺史種劭、中郎將杜稟等人許為內應的慫恿之下,馬騰就率兵攻打李傕。可是長安城防堅固,雖然得到韓遂的協助,依然久攻不下。而這時原本作為內應的幾個朝中大員又洩露了身份,逃出長安城。李傕遂派遣郭汜、樊稠以及侄子李利與馬騰韓遂的軍隊在距離長安五十里的長平觀展開決戰。馬騰韓遂大敗,向涼州敗退,幾個與他們合謀的朝中大員也先後被殺。樊稠與李利繼續追擊馬騰韓遂,一直到陳倉的時候,韓遂派人對樊稠說道“天下反覆未可知,相與州里,今雖小違,要當大同,欲共一言。”於是兩個人並馬交臂而行,笑語良久,他們說的是什麼《後漢書》沒有記載,但在《三國志》裴注引用《九州春秋》裡的記載,韓遂對樊稠說道“天地反覆,未可知也。本所爭者非私怨,王家事耳。與足下州里人,今雖小違,要當大同,欲相與善語以別。邂逅萬一不如意,後可復相見乎!”這段記載雖然未必屬實,但是個人揣測想來大概也是類似互相給自己留條後路的話,也是合情合理。於是樊稠下令退兵。可是樊稠的這一做法卻給自己留下了禍根,因為李傕的侄子李利在回到長安以後把這件事密報給了李傕,李傕由此開始懷疑樊稠與韓遂馬騰相互勾結,但是卻因為忌憚樊稠的勇猛以及在西涼軍中的威望,不敢輕舉妄動。後漢書記載,李傕為了穩住樊稠,允許樊稠和郭汜開府,擁有官吏任免的權利,加上三公和李傕自己,當時共合開六府,導致了官吏任免頻繁,朝政混亂。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益州牧”劉焉

樊稠

然而,李傕終究還是對樊稠不放心,終於設了一場鴻門宴,讓外甥騎都尉胡封將樊稠刺死,而李蒙也受到牽連死於坐上。需要一提的是李蒙的死在《後漢書》和《三國志》中均未記載,只在晉朝史學家袁宏的《後漢紀》中有一句“二月,李傕殺右將軍樊稠、扶軍中郎將李蒙”的記載。

與馬騰聯合舉事的幾個朝廷大員,現記錄如下:

馬宇,官拜侍中,結連馬騰,約為內應,後謀事不密,出逃槐裡,被樊稠殺死。其他事蹟不詳。

種劭,字申甫。他就是上一篇《名將徐榮》中提到的種拂的次子。史書記載他“少知名。”中平末年為諫議大夫。何進為謀誅宦官,召董卓進京,當董卓軍隊走到澠池的時候,何進有些後悔,就派種劭到董卓軍中以勞軍為名,實際上是想要勸董卓退兵。董卓不聽,命令軍士脅迫種劭,種劭大怒“稱詔大呼叱之”,軍士皆有懼色。於是前去質問責備董卓,董卓這才退兵到了夕陽亭。何進死後,董卓懼怕種劭,遷他去做益涼二州刺史。後來李傕郭汜攻破長安,父親種拂戰死,種劭拒絕了李傕郭汜政權的高官徵辟,他曾對人說道“昔我先父以身徇國,吾為臣子,不能除殘復怨,何面目朝覲明主哉!”後來他為報父仇參與了馬騰舉義,在長平觀一戰中,與郭汜交戰,戰敗身死。

杜稟,官拜中郎將。據《獻帝紀》記載,杜稟與賈詡有隙,協助扶風吏人一起為馬騰守衛槐裡,李傕命令樊稠及侄子李利領數萬人圍攻槐裡,夜晚登梯攻破槐裡城,杜稟被斬死梟首。

劉範,官拜左中郎將。提起劉範大家恐怕很陌生,但要是提起他的父親,喜歡三國的人一定不會陌生,那就是劉焉。劉範正是劉焉的長子。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益州牧”劉焉

劉焉

說起結連馬騰謀除李傕郭汜一事,劉焉可謂是主謀。他當時遠在益州日漸強盛,他的四個兒子當中除了三子劉瑁在身邊以外,其他三子劉範、劉誕和劉璋,都在長安朝中充任要職。當時李傕郭汜專權,引起劉焉的不滿,於是他暗中結連馬騰攻打長安,並且授意長子劉範、次子劉誕以為內應,從中舉事。後來謀洩事發,劉範與幾個大臣一起出逃槐裡,被樊稠所殺。劉誕在長安城中被抓身死。當時擔任議郎的龐羲因為與劉焉乃是通婚之家,就暗中保護了劉焉的孫子們,偷偷送到了蜀地。而劉焉的第四子劉璋,因為之前被漢獻帝派往益州向劉焉問責而倖免於難。

實際上劉焉在漢末的歷史上可謂舉足輕重。因為正是他掀起了“廢史立牧”的風波。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漢室宗親,乃是漢魯恭王之後。他少年時就出任州郡要職,以宗室身份拜為郎中。後來舉賢良方正,徵辟到司徒府,歷任洛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職務。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劉焉因為看到漢靈帝時期“政治衰缺,王室多故”就向朝廷建議“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

當時由於黃巾之亂,連年的兵禍,政治的腐敗等等諸多因素,導致中央對地方上的刺史太守逐漸失去了控制。於是劉焉建議在刺史太守之上設立州牧,任用宗室和重臣擔任,以恢復對地方的控制。

其實劉焉出這個主意是懷有私心的,因為史書明確記載“(劉)焉內求交阯牧,欲避世難”他本意是想要到偏遠的交趾去躲清閒的,可是劉焉的一個好友時任侍中的廣漢人董扶秘密對劉焉說道“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而恰好又趕上益州刺史郗儉在益州橫徵暴斂,搞得民怨沸騰,流言四起,加上當時幷州刺史張懿、涼州刺史耿鄙被賊寇所殺,情急之下朝廷就採納了劉焉的建議,命劉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封陽城侯,前往益州收郗儉治罪。與劉焉一同被任命的還有幽州牧劉虞,荊州牧劉表,冀州牧賈琮等人,都是當時比較有名望的宗室重臣。這就是漢末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廢史立牧”。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益州牧”劉焉

益州交州在哪裡?

劉焉如願以償的當上了相對清閒,而又有“天子氣”的益州牧,而那個建議劉焉殷求益州的侍中董扶,亦討了一個蜀郡西部屬國都尉的職務,跟隨劉焉一同上任去了。這才為幾十年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埋下了伏筆。

劉焉還沒到益州的時候,那裡已經鬧翻了天。盜賊馬相自號天子,與趙祗打著黃巾旗號攻城略地,殺死刺史郗儉,一月之中連破三郡,聚眾數萬。益州從事賈龍率領家兵數百人在犍為郡東界,攝斂吏民,得千餘人,攻打馬相和趙祗,不過數天就平定了叛賊。於是賈龍等整頓州事,選拔士卒迎接劉焉入主益州。

劉焉接管益州以後,將州治遷徙在綿竹,他“撫納離叛,務行寬惠,陰圖異計”。並且與張魯聯合,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駐守漢中,命其斷絕棧道,殺死漢朝使臣。劉焉卻上書朝廷稱“米賊斷道,不得復通”。所謂米賊指的其實就是張魯家的五斗米道。劉焉又將益州的地方豪強悉數剷除,以立威名。劉焉的種種做法,引起了犍為太守任岐以及賈龍的不滿,但是大勢已去,沒多久任岐賈龍也被劉焉攻殺。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益州牧”劉焉

五斗米道始祖張道陵

至此劉焉成了益州真正的主宰,他割地稱雄的野心也暴露了出來,他擅造千餘駕輿車,以供自己使用。他聽一個相面先生說吳壹的妹妹吳氏有大富大貴之相,於是就替自己的三子劉瑁納娶為妻。荊州牧劉表曾經上書朝廷稱“(劉)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其實只是委婉的指責宗室劉焉的離經叛道罷了。

後來就發生了劉焉結連馬騰,痛失二子的故事。其實仔細想來,也正是劉焉野心慾望膨脹所致的必然結果。據史書記載,當時天火燒燬綿竹城,劉焉所造車駕蕩然無存,綿竹城無法居住,遂遷州治往成都。劉焉也終於在痛失二子與天災的驚嚇當中,於興平元年,發背瘡而死。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益州牧”劉焉

劉焉第四子劉璋

劉焉,本無雄才,為了避禍保命,想出一個“廢史立牧”的餿主意,而實際上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這些州牧們一到領地,就不再受到朝廷的控制了,也實際意義上形成了當時的地方割據政權。如果說何進為誅宦官而召藩鎮入京搞亂的朝廷,那麼劉焉的“廢史立牧”則是搞亂了天下。陳壽評價劉焉說道“聞董扶之辭則心存益土,聽相者之言則求婚吳氏,遽造輿服,圖竊神器,其惑甚矣。”而後來他受喪子之懲,天火之罰,發癰疽而死,或許也算是一種報應吧!

劉焉死後,益州眾臣們擁護劉璋繼任益州牧。當時恐怕誰也不會想到,多少年後,劉焉劉璋父子苦心經營的蜀地會成為鼎足天下的強國之一。

小A斯蒂芬寫於2017年11月2日。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益州牧”劉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