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夺商标,海外食品巨头最终败给本土企业娃哈哈(上)

前言

2007年4月,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就“达能并购娃哈哈”事件首次公开表态:由于当时对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给娃哈哈的品牌发展带来了麻烦与障碍。达能一旦得逞,中方将丧失对娃哈哈的绝对控股权。

但是在2009年9月,宗庆后以回购达能所持有娃哈哈合资公司51%的股权,宣告了自己的最后胜利,达能出局了。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海外食品巨头最终败给本土企业娃哈哈到底原因出在哪里?让我们从故事起源讲起。

以小博大夺商标,海外食品巨头最终败给本土企业娃哈哈(上)

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背景

1996年,法国达能、香港百富勤与娃哈哈集团共建合资企业,娃哈哈集团拿出旗下五家子公司,用于跟达能及百富勤合资。其中,娃哈哈集团持股49%,达能及百富勤在新加坡组建投资公司金加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达能占股70%,百富勤占股30%,)此时,娃哈哈集团是最大的股东。

以小博大夺商标,海外食品巨头最终败给本土企业娃哈哈(上)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百富勤将其在金加的30%股份转让给了达能,自此,达能以金加100%持股人的身份间接持有了娃哈哈合资公司51%的股权,比娃哈哈本身持有的还多。在维系合资合作的十余年时间中,双方所组建的合资公司的数量,从最早的5家一直增加到了39家。

2006年下半年,达能发现娃哈哈集团在合资公司之外另行组建了一系列非合资公司,数量同样达到近40家。这些总资产已达56亿,年利润超过10亿元的非合资公司,涉嫌与娃哈哈合资公司同业竞争,侵害了达能作为合资公司股东的利益。

达能遂向宗庆后提出谈判,要求收购娃哈哈集团非合资公司的51%股权,以便统一纳入合资公司体系中去,于是,达能与宗庆后签署了收购非合资公司51%股权的框架协议,代价是40亿人民币,但1个月后,宗庆后便反悔了。

以小博大夺商标,海外食品巨头最终败给本土企业娃哈哈(上)

面对娃哈哈的强势崛起,达能认为,这是对当前的非常大的利益侵犯,更是对未来危险的利益威胁。

宗庆后与范易谋的分庭抗衡

2007年4月,宗庆后做客新浪财经披露强购事件内幕,全面谈及了他与达能之间的矛盾,说出来文章开头的那一段话,也彻底引爆了与达能之间的第一波舆论战。

以小博大夺商标,海外食品巨头最终败给本土企业娃哈哈(上)

而在宗庆后做客新浪财经的第二天,达能便发布了一份回应性的声明,表示对宗庆后的谈话十分不满,因为他的观点不完全符合事实,最重要的是达能集团与娃哈哈在合作创立合资企业的时候便签订了合法协议,而宗庆后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合资企业拥有的娃哈哈以及原产品配方,进行大量的生产销售行为,完全违背了《公司法》。自此,宗庆后被外界钉上了“草莽”的标签。

2007年4月,达能在新闻发布会上出示了当年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以证明娃哈哈商标属于合资企业,范易谋说道,考虑到商标转让过程有一个时间空档,因而双方又签订了一份《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约定在商标转移到合资公司的相关手续完毕之前,合资公司独家拥有娃哈哈商标的使用权。

娃哈哈集团在次日便以国家商标局保护自己民族的驰名商标与知名品牌的角度出发,未批准《商标转让协议》为由,否定了该合同的作用,并发出了十余家地方政府的函件,而这些函件都无一例外的表达了对宗庆后的支持以及对达能的谴责。

一场关于娃哈哈商标的风波

“娃哈哈”事件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自2007年5月9日起,双方从舆论层面的口水战,升级成了法律层面的诉讼战,并且达能集团启动了正式的法律程序——就娃哈哈争端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8项仲裁申请,简而言之就是达能在美国起诉了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境外控股母公司及法人代表。

以小博大夺商标,海外食品巨头最终败给本土企业娃哈哈(上)

在达能采取法律行动的同时,娃哈哈集团方面也在启动相应的针对性法律程序。娃哈哈方面发出《十一年合作与纠纷的历史真相》,其中专门提及“范易谋一直认为国家商标局未予书面答复,故转让手续尚在办理中”,但“国家商标局口头答复实际上已确定了不予转让”。

关于“未同意转让”这一说法,达能反驳道:

商标局对申请转让只有 核准 和驳回 两种行政行为,但商标局对于合资公司申请从未做出过驳回的回函,商标局出具的 未同意转让 回函,有可能仅是娃哈哈集团单方面进行咨询时得到的解释。”

与此同时,比质疑商标案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伪造签名”事件的曝光,在多份工商资料下均出现了陈仲华的签名,而作为持有四家娃哈哈非合资企业的荣辉投资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之一的陈仲华又否认了这些签名,并表示自己没有这家“荣辉投资”的离岸公司,那么真正签名的人究竟是谁呢?而“荣辉投资”的幕后大老板究竟又是何方人士呢?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百强学堂明天给大家带来以小博大夺商标,海外食品巨头最终败给本土企业娃哈哈》(下)更多企业背后精彩故事就在百强学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