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骑虎难下” 上演“保皇党”与“革命党”之争?

娃哈哈“骑虎难下” 上演“保皇党”与“革命党”之争?

多项资料显示,年仅31岁的娃哈哈垂垂老矣,娃哈哈盛极一时的昔日帝国风光不再。

年轻一代的“革命党”宗馥莉渴望利用资本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但是作为老一代企业家“保皇党”宗庆后不愿上市,宗庆后和女儿的分歧犹在,如何突围迫在眉睫,可供娃哈哈选择的机会不多。

01

“由盛转衰” 经历了什么?

娃哈哈“骑虎难下” 上演“保皇党”与“革命党”之争?

翻看娃哈哈可喜的几个时间节点,1987年创立,1991年突破亿元达到2.17亿元,到2003年突破100亿元,最终在2013年实现782.8亿元的营收,娃哈哈站在了历史的巅峰。对于宗庆后来说,他的目标是娃哈哈在2014年达到千亿元。然而令这位在秘书口述中,凡事事必躬亲的掌舵者意想不到的是,从2014年开始,走上了接二连三的下坡路。

数据显示,2013-2017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2.8亿元、720亿元、494亿元、529亿、456亿元,逐年下滑趋势显著。

作为主力单品的营养快线更是呈现出断崖式下滑,2014-2016年销售额分别为153.6亿元、115.4亿元和84.2亿元。

曾经的娃哈哈宏观上借势,微观上新品给力,且迎合了当时的消费者。宏观上,随着中国经济大潮,中国饮料消费市场的井喷,娃哈哈品牌一路飘红;微观上,娃哈哈口服液、营养快线、八宝粥、爽歪歪等数款产品成为了主力军,赢得消费者追捧。

然而,时易世变,卖方市场已转化为买方市场,以前的营销不足转变为如今的营销过剩,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比比皆是,饮料的替代品也是多如牛毛。新一代消费者追求个性、时尚,而娃哈哈品牌老化颓势显著,由于内外部的原因,娃哈哈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知名度和美誉度下降、销量萎缩、市场占有率降低等品牌老化迹象愈发明显。

如今的娃哈哈或许感叹“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实则暴露出根子里的产品老化、思维僵化、品牌淡化,逐渐被消费者淡忘乃至抛弃。主业不振,副业乏力。娃哈哈启用的多元化战略,试水奶粉、童装、白酒、商业地产等多领域都屡遭挫败。

2015年受网络谣言打击、营养快线等大单品迅速老化,缺少明星新品接棒等问题困扰,遭遇营收下滑。

娃哈哈从钟爱的“只打广告”转战娱乐营销,2013年,娃哈哈重磅推出的“启力”牛磺酸功能饮料,也曾借势娱乐营销,斥重金赞助了热门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然而也许是跟随者的落寞,这档节目火了“加多宝”,“启力”并未被外人道也。除了启力,无疾而终的娃哈哈新品还有:猫缘咖啡、清透椰子水、绿茶等。众所周知,投资一款新品,研发、人员、运营等成本不在小数,这也从一定层面挖空着娃哈哈这座昔日帝国。

目前充当娃哈哈业绩的排头兵还是2004年诞生的营养快线。可是营养快线也道是“廉颇老矣”,产品老化、负面不断,加上消费者对含乳饮料的热情逐渐排斥。

而纯净水领域,娃哈哈又面临着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百岁山的强势挑战,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02

“衰落”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对于一些在改革开放早期崛起、迅速扩张规模的企业而言,过于依赖过去成功的做法也是阻碍企业进步的因素之一。

为了扭转颓势,娃哈哈近日又有新动作,对外宣布开始进军大健康产业。

娃哈哈“骑虎难下” 上演“保皇党”与“革命党”之争?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宗庆后表示,2018年娃哈哈集团将加速创新,利用中医食疗开发健康食品,以满足消费者饮食需求向保健、养生方向的转变。同时,娃哈哈进军社交零售,并提出用互联网粉丝经济,来连接实体经济和人,让消费者变成“代理+代言”的联营者。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娃哈哈业绩已经连续下滑,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一个刚需性行业,符合整个宏观发展趋势。

中食君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一篇有关娃哈哈文章下,一位江苏苏州的网友评论道,娃哈哈的产品有问题,奶茶用奶精和香精兑,不健康;茶饮料中绿茶中还加糖,没有茶味;咖啡饮料用速溶咖啡冲,不用咖啡豆萃取,不香。这则差评或许能代表部分消费者的心声,对于娃哈哈来说,无论是创新说还是健康说,目前的症结还在于产品上。

当然,娃哈哈市场能力、市场渗透力仍然还是一流,娃哈哈出了任何新品都可以在广泛的渠道铺货,问题的确出在产品上。虽然娃哈哈为此也做出了不屑的努力,2017年娃哈哈经销商大会盛大开启并推出了7大系列18款新品,角逐2017年的饮品市场。此外,用OAO颠覆互联网、晶钻水助力G20峰会、瞄准势头加码自动售货机、把300亿瓶身打上广告……

“这些年来娃哈哈业绩下滑明显,从产业端到消费端,娃哈哈错过了整个消费升级的红利期。有的企业赶上了这波红利,迅速起来,有的企业没有跟上,娃哈哈、旺旺都没有跟上。”朱丹蓬如是说。

尤为关键的是,有业界人士表示,娃哈哈创新不足,没能迎合当前消费主力人群的需求,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管理上宗庆后的“家长制”作风,没能建立起完整的人才梯队。

也可以说,这个企业的需要从宗庆后开刀,然后进行全面的企业架构梳理才有获得新生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