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居然有八位宰相出自邓州

邓州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藏龙卧虎的地方。据笔者所知,仅在邓州市内,历史上就出了八个宰相。他们辅助皇帝,佐政于朝,大多政绩卓著,在历书上有记载或列传,可谓历史上的贤臣名宦。

历史上居然有八位宰相出自邓州


刚正不阿的东汉名宦左雄左雄(出生年不详—138年)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邓州市穰东镇)人。汉安帝和顺帝时举孝廉,后任刺史、议郎、尚书令(东汉时不设宰相职权)。左雄的最大特点是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指摘时弊,直颜敢谏,曾使贪官污吏者敛迹。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作法深得顺帝称赞。左雄死后葬于故里,今邓州市穰东镇金鸡冢为其墓地。左雄的事迹在《后汉书》中有记载。

历史上居然有八位宰相出自邓州


多才多艺的南朝梁尚书右丞刘之遴刘之遴(出生年不详—548年)是南阳郡安众县(今邓州市汲滩镇)人,曾任梁代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南郡太守、尚书右丞等职。他笃学明审,博览群书,爱好收藏和书法,著有文史集五十卷。因其才学遭湘东王萧绎之嫉,被湘王毒死。刘之遴在《梁书》、《南史》中均有列传》。

历史上居然有八位宰相出自邓州


敢与李世民论政的参知政事刘洎刘洎是南朝梁尚书右丞刘之遴的曾孙,后徙居江陵。唐李世民时为尚书右丞、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副宰相)。刘洎与魏征、岑文本等名臣都是贞观年间敢于谏诤的谏官,参加了李世民组织的“贞观君臣论政”。后刘洎因拥立李泰为太子,死于皇嗣派系斗争中。《新唐书》、《旧唐书》中均有他的列传。

历史上居然有八位宰相出自邓州


忠贞不渝的唐代两朝宰相岑羲岑羲为唐代邓州人,后徙居江陵。唐中宗李显时为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和宰相。睿宗时仍为宰相。岑羲忠贞不渝,敢做敢为,削藩集权,维护了软弱的中宗、睿宗皇权地位。玄宗李隆基时罢宰相任刑部尚书。岑羲后参与武则天太平公主党羽,被玄宗所杀。因东汉先祖岑彭是邓州西棘阳人(北魏孝文帝元宏置县,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今岑彭墓仍存村北),《新唐书》列传中称他为“邓州棘阳人”。

历史上居然有八位宰相出自邓州


唯才是举的唐代两朝宰相赵宗儒赵宗儒(746—832年)为唐邓州穰县人,中进士后步入仕途,后为德宗、宪宗两朝宰相。他的主要政绩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制定了一系列选官用官制度。赵宗儒的业绩在《新唐书》中有记载。

历史上居然有八位宰相出自邓州


《元史》的奠基人成遵成遵(1308—卒年不详)是元代穰县(今邓州市)人,中进士后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他奉敕撰定《泰宗、明宗、文宗三朝实录》,为后来编撰《元史》奠定了基础。顺帝时(公元1356年)升为中书参知政事,后又升中书左丞,再升丞相。元代蒙古人选用汉人做宰相,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成遵后来死于太子之争祸端中,在《元史》中有他的列传。

历史上居然有八位宰相出自邓州


拨乱反正的明代内阁首辅李贤 李贤是明代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人,中进士后为吏部验封主事。英宗时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内阁首辅(明清两代不设宰相职)。李贤的主要政绩是,辅佐英宗、宪宗两朝皇帝,唯才是举,敢于拨乱反正。李贤著有许多著作,在《明史》中有“伟哉!宰相才也!”之赞。他死后葬于故乡邓州市龙堰乡阁老坟村。

历史上居然有八位宰相出自邓州


文韬武略的南明宰辅李永茂 李永茂,明代邓州城内人。崇祯十年举进士,任大名府浚县知县,后擢兵部给事中。明亡后,李永茂拥立桂王朱由榔继位,史称南明。李永茂任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入参机务(相当于宰相职)。李永茂著有《西掖焚余》、《平贼十事条目疏》等著作,是明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史称“尽有相才”。永茂48岁时病逝,归葬于故里。

宰相是辅佐君主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行政官,往往手握大权,叱咤风云,左右着朝代的兴衰。邓州历史上的这些宰相文韬武略、居官清正、敢于谏言、刚正不阿,不但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且善于著书立说,资政育人。他们的品行和业绩如珠辉玉映,永留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