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佛說的那些事兒!

任何文化需要傳播,都是有一套特定的方式,從而能迅速為受眾者所察覺。而作為宗教的一大類別,佛教文化能夠為世人熟知,也必然有它特有的普及方式。今天拋磚引玉,希望各位能夠指正並且補充。

文化傳承的第一步都是首先理解專用名詞的內涵,從而才能更深入的從大方向認識文化的整個脈絡。儒家有如: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道家則有:有無相生、兩儀、八卦、四象等。理解了這些高度融合思想的詞彙後,那對文化的認知也能更上一層樓。

二諦:真諦、俗諦

三學:戒、定、慧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藏:經藏、律藏、論藏

三寶:佛、法、僧(與自性三寶:覺、正、淨相應);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三法印: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

四聖諦:苦、集、滅、道

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四大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

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樂,勤神足是精進無間,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觀神足是心不馳散;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聖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五力:五根堅固發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長,能破諸邪信;精進烽是精進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慧力是慧根增長,能破三界這諸惑;

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七覺支:又名七菩提分或七覺分。為五根五力所顯發的七種覺悟:

擇法菩提分、精進菩提分、喜菩提分、輕安菩提分、念菩提分、定菩提分、舍菩提分

佛教八宗:禪宗、密宗、唯識(法相)、天台、華嚴、三論、成實、淨土

八關齋戒:一日一夜受持以下八法: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六不塗脂粉香水,不穿華麗的衣服,不觀玩歌舞妓樂,七不睡臥高大床褥,八不非時食(日中一食,過午不食);

十願 : 禮敬諸佛 / 稱讚如來 / 廣修供養 ——弘揚修持淨土唸佛法門即是最殊勝最圓滿之供養 / 懺悔業障——稱念阿彌陀佛能消一切罪障 / 隨喜功德 / 請轉法輪 / 請佛住世 / 常隨佛學 / 恆順眾生 / 普皆迴向

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緣起,是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

無明、行、 識、名色、 六入、觸、 受、愛、 取、 有、 生、 老死

(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業、受生等一切因果,週而復始,至於無窮。)

文化之深遠,無論佛、道、儒,其宗旨都在於陽明先生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才是,佛說的那些事兒!

三教合一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