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作為市級公立美術館,在新年來臨之際舉行的美術館年度提名展,是成都市美術館重點打造的品牌展覽。每年一度的美術館提名展具有學術高度和視野廣度,也是通過展覽提名去關注和鼓勵美術界的新探索與新討論。

每一個美術館都應該有自己的學術態度,一個城市的美術地圖就是由不同學術態度的美術館共同打造的,博物館之城成都有著眾多的美術館,各自有各自的學術面貌,相對而言成都市美術館依託於成都畫院的學術支持,近年來更注重於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去追求藝術的創新。繼2016年成都市美術館年度提名展“藝術的尺度”後,2017年美術館年度展繼續關注這一學術方向,並且將對藝術尺度的討論,轉變為對本年度藝術方向的觀察。2017年美術館提名展將主題定為“觀察•新當代”,以期通過展覽聚合、鼓勵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和他們在這個領域內的探索。

展覽以“觀察”為切入點,去關注本年度的展覽和藝術家,因此今年提名的藝術家整體而言更年輕,探索方向更多元,在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等這些傳統的平面藝術之外,還有雕塑、裝置等藝術品類。展覽的提名以今年省內優秀展覽上藝術家所表現的藝術態度為依據,提名那些作品充滿思考的藝術家參展。今年的展覽改變了去年一人一張的方式,只邀請了二十幾位藝術家參展,每人三到五件作品的集中展示,更能體現一人一品的藝術面貌,也更能讓觀眾深入的觀察和理解藝術家的藝術態度。展覽不按照傳統的畫種去劃分展區,而是從他們作品所體現的內涵出發,劃分為“觀”、“尋”、“破”三個單元,單元之間並非截然分割的,而是共同訴說著藝術家們在繪畫思想、語言、媒介等諸多方面的探索。


部分參展作品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蔡麗輝 《命運交叉的城堡》 銅版畫 17cm×26cm 2016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陳偉才《非理性關係》160x97x11cm 不鏽鋼上色 水 黑色薄膜 石頭 2016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杜彪 《可再生》 木雕 80x90cm 2012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鄧楓 《絲路風情》 紙本水墨 171x44cm 2017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鄧莜 《思維空間》 玻璃鋼烤漆 150x70x70cm 2012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付業君 《夏的記憶·午寐》 套色木刻 58.5x60.5cm 2005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盧雲鶴 《囈語》 70x54cm 絲網版畫 2012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米金銘 《大渡河系列-成昆線》 紙本水墨 180X97cm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毛海波 《塵述》 尺寸可變 2016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歐勇 《桌面上的風景——紅色的誕生》 水印木刻 85X75cm 2016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邱光平 《火燒園林之空山》 200x100cm 布面油畫 2017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魏葵 《八千里路雲和月》 紙本水墨 300cmx121cm 2017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文豪 《2017系列.MO1》 石膏 樹枝 95x160x210cm 2017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鄔林 《塵封的記憶之盛夏》 黑白木刻 120x90cm2016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王瑋 《這個夏天 NO.1》 紙本水墨 121x96cm 2015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王小雙 《華燈》 200cmx150cm 布面丙烯 2016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吳玥 《白澤》銅 90x70x35cm 2017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姚磊 《灻町1112》木板油彩 76x112cm 2011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曾妮 《僥倖地暫留No.7》 紙本水彩 27cmx34.5cm 2016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張志超《老家故事》 紙本水墨 96x140cm 2017

“觀察·新當代”成都市美術館提名展即將開幕

莊子(莊勁松) 《俄羅斯蘇慈達裡的清晨之一》 布面油畫 50x100cm 2017


白晉菁(成都畫院評論員):

漢娜•阿倫特語“採珠者潛入深海不是去開掘海底,讓它重見天日,而是在深處撬開豐富而奇瑰的藏物,獲得海底遺珠與珊瑚,將其帶出水面。”於批評家如此,在此展覽中藝術家們如是。

直覺總是優先與展示之前,這種直覺處立在先驗與現實的邊界線上,容易讓人耽溺在豐富的形象和符號世界之中,但是“迷路不容易,迷失需要學習”,所以鎖定能與藝術主張達到通感的現象,經過開採、挖掘、加工,給作品的位置與價值的作品值得觀者去誠懇地對話。

“觀察”裡的作品發生於不同的目的,洗淨泥土的珍珠都煥發出不一樣的光澤,但我們卻能觀察到同一種東西,就是對藝術的熱忱與現實的思考。

打開採珠者的盒子,在此場域裡體驗當前的當前所滋衍出的崇高,透過迷霧看到現實之境,讓真實更真實。


曹箏琪娜(成都市美術館策展人):

伴隨著近年來圍繞藝術展開的幾場思辨與討論,都顯示出藝術正在從尋求結果和固態化的呈現轉向尋求過程和動態化的態勢,藝術的形式從有形拓向無形,藝術的探索從定式轉向過程,藝術的尺度從確定變向流動。藝術家在這種變化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人文責任、藝術責任越發重要,特別是在跨界的範疇中藝術家可以嘗試的事情越來越多,在符合時代的前提下去求新、創新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點。但所謂藝術語言的創新,不是什麼宏圖大業,也不會是天翻地覆,而是無數人從無數細節上去對已有繪畫經驗範圍一點一滴的拓展,是一個具體而微的過程。放到每個單獨的藝術家身上,甚至可能微乎到無法覺察,所以我們通過展覽的方式去觀察藝術家,去觀看他們的創作,體察他們的探索,就是想從中去尋找這種邊界擴展的訊息。我們如何在複雜的關係間找出可行的線索,我們如何去討論這種線索下的發展,繼而去求得一個合乎時代與心性的圓融,這是我們觀察者、實踐者和被影響的人都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馮石(四川省美術館策展人):

自“藝術的尺度”後,我們看到一種藝術創作與生態關係的嶄新嘗試。

中國當代藝術在經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照搬挪移、九十年代的投其所好、新世紀與資本的合謀與博弈,08年以來的整體低迷後,近期開始面臨嶄新的時代語境與社會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當代藝術不僅需要解決自身語言、機制的基本問題,更需要直面中國與全球的關係,重構傳統與未來的內涵。對於以時代、社會、體制、現實為價值座標的當代藝術而言,嶄新的時代語境與藝術人的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無疑是所謂“新當代”最重要的價值內涵。

本次成都市美術館年度提名展“觀察•新當代”所呈現出的整體面貌,讓我們看到了藝術家、理論家與藝術機構作為最重要的藝術實踐主體,所呈現出的直面問題的擔當意識。藝術創作的現實關照,理論批評的深度介入,藝術機構的支撐與把控,無一不體現出成都市美術館對時代語境的主動回應,以及更重要的,對文化機制與藝術生態的再造“野心”。而這正是“新當代”這一命題的初衷——藝術從來都不是答案,而是回應現實的另一種可能性。


何禹珩(成都畫院評論員):

本次展覽的藝術家的年齡跨度與風格取向未必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在“疏離”的表象背後,我們要從中“觀察”什麼?我想,我們觀察的是“經驗”。個人生活某一方面來說是由經驗與記憶構成,對於藝術家來說,作為個體如何將經驗與創作相結合從而產生某種“化學反應”生成作品,是一種微妙轉化。這些基於個人化、小樣本的敘事,難以概括所謂“時代風貌”,但這也正是當下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一些東西——個體存在的輪廓與邊界交錯衍生;對於經驗精神尚難以言明的探究追問……藝術家在表達中所採用的言說方式,不論宏大或是內斂,都是脫胎於經驗之上的慎重選擇,在這些斑斕的面貌背後,個性的伸展與多元的視角正是我們要透過藝術家之眼所需要關注的。


葉瑩(四川省美協理論研究員):

相較去年的“藝術的尺度”,今年的“觀察”似乎顯得更加冷靜。觀察,以一種旁觀者的狀態,非介入的方式,來冷靜地呈現和分析現有的作品。展覽更加關注藝術家個體的經驗和表達,每一個個體都是完整而獨特的,我們尊重每一個個體,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將之統領在某一種理念與方向下,也沒有必要將之歸類與總結。特別是中青年一代,他們的作品更具激情張力,也更具有可變性和爆發力,而正是可貴的多元性和探索性,讓展覽呈現出更為生動生機的一面。

2017觀察,觀察的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動態……


主辦單位

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承辦單位

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

四川當代書畫院

協辦單位

成都畫院美展館

策展人

曹箏琪娜、白晉菁、何禹珩


提名參展藝術家

(按拼音順序排序)

蔡麗輝、陳偉才、杜 彪

鄧 楓、鄧 筱、付業君

盧雲鶴、米金銘、毛海波

歐 勇、邱光平、魏 葵

文 豪、鄔 林、王 瑋

王小雙、吳 玥、姚 磊

曾 妮、張志超、莊 子


批評介入

成都畫院第三工作室

白晉菁、曹箏琪娜、馮石、何禹珩、葉瑩


展覽時間

2017年12月28日—2018年1月16日

開幕式時間

2017年12月28日下午2:00

展覽地點

成都市美術館(青羊區下同仁路80號)


四川美術網(www.sichuanar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