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北伐軍可以戰勝當時的日軍嗎?

清晨醒來74659497


黃埔一期的李延年在北伐軍撤離濟南時,奉命率領全團與西北軍鄧殷蕃團阻擊日軍,共同掩護大部隊脫離戰場,兩團不過3000餘人,卻頂住了日軍第六師團5000多人馬的進攻,血戰三晝夜後主動撤離,李延年戰後因功升任第九師26旅旅長。



(李延年)

當時還有一位北伐軍憲兵連長主動率部留了下來,配合李延年團死守城垣,他的名字叫王耀武。

這就是發生在1928年5月3日的“濟南慘案”,面對北伐軍高歌挺進華北,其實日本帝國主義曾經兩次出兵濟南。第一次是1927年5月,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動駐於大連的第10和第63兩個聯隊各一部約3000人,由部隊長鄉田兼安少將率領到達濟南,由於國民黨發生內部“寧漢分裂”,北伐暫時中止,所以第一次沒有發生碰撞和戰爭。



(方振武)

要說張作霖還是有點骨氣的,聽聞日軍出兵後,他所控制的“安國軍政府”立即向日本駐華公使提出抗議,意思是我們自己的家務事,勝敗都不用外人操心,日軍只好撤走。

1928年初曾經下野的蔣介石復職後,開始組織“二次北伐”,當第一集團軍(蔣系)賀耀祖的第3軍團和第二集團軍(馮系)方振武第4軍團迫進濟南時,日軍再次悍然出兵山東,並且派遣的是精銳的第六師團,師團長福田彥助中將。



(賀耀祖)

北伐軍進入濟南的兩個軍團的總兵力接近40000人馬,以方振武為濟南衛戍司令,而日軍不過5000餘,面對日軍的挑釁和暴行,北伐軍官兵摩拳擦掌要求還擊,蔣介石權衡再三,決定不予抵抗,退出濟南繞道德州北上平津,致使北伐軍和濟南百姓傷亡7000餘人,於是有了李延年和王耀武的斷後作戰。

通過李延年部隊的作戰實踐,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北伐軍當時奮起還擊的話,是完全有能力戰勝日軍的。首先是兵力佔絕對優勢,大約八倍於敵;其次是那個時代的北伐軍士氣如虹,黃埔軍官團的作風和能力正是上升期;最後是蔣介石的黃埔黨軍和馮玉祥的國民軍都使用蘇式武器,裝備上絲毫不落下風。



(日軍開入濟南的裝甲車)

日軍全面侵華時的一些制式裝備,比如九二步兵炮、九二重機槍都是1932年才定型的,在1928年完成列裝的制式武器只有三八大蓋和歪把子等輕武器,其它全部依賴進口,步兵裝備根本不具備優勢。

並且1925年的“大正裁軍”也使其常備師團數量有限,對戰蔣馮閻李四個集團軍100多萬國民革命軍,哪裡來的勝算。



但蔣介石不這麼考慮問題,他避戰的中心思想,是不想因為與日軍發生戰爭而破壞了北伐大計,一旦北伐軍與第六師團全面開火,日本必然增兵,雙方大打起來姑且不論勝敗,張作霖和張宗昌都將漁翁得利,北伐進程將被迫中斷。當然,這裡面仍然不排除蔣介石有“恐日症”的因素。

內鬥不休,才是民國時期對外軟弱的主要原因,而並非不能一戰。

(1927年的北伐軍)


度度狼gg


不可能,看北伐軍的總兵力,北伐軍共七路軍:第一路軍蔣介石的中央軍約55萬人,第二路軍馮玉祥的西北軍約30多萬人,第三路軍閻錫山的晉綏軍們27萬人,第四路軍李宗仁的廣西軍約22萬人,第五路軍唐生智的湖南軍共15萬人,第六路軍石敬塘約10萬人,第七路軍石友三約5萬人,全部加起來才約150萬人,而日本佔領軍共200萬人,還有210萬的偽軍,光總兵力都輸。


照影吹笙


如果在1927年就奮起抵抗日軍,將其擊敗打怕,以日本人的性格,其後日本軍部再想對華動武,肯定會權衡再三,瞻前顧後,應該就不會有什麼九一八事變了。因此老蔣的軍事才能充其量只能做一個團長,不具備審時度勢能力和戰略眼光。


kangwo


現在的解放軍能戰勝日軍嗎?


nikeal


北伐軍應該在山東抵抗日軍的,不應該聽馮玉祥放棄山東的歪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