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俠小說興衰史

中国武侠小说兴衰史

從左至右依次為:金庸、香港武俠小說大家梁羽生、被譽為臺灣文壇一代鬼才的古龍。

【綜合報道】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在過去被視作“雕蟲小技”的“道”,而武俠小說就更是“小道中的小道”了。然而,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以金庸、梁羽生、古龍等為代表的港臺武俠小說大家的橫空出世,使得武俠小說席捲全球華人,至此,武俠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了自己的地位。通過梳理這一時期臺港武俠大家的創作,可以一窺武俠小說在現當代的流變。

港臺英雄逐鹿爭鼎

中國武俠小說起源於太史公的《遊俠列傳》,歷經唐人傳奇、宋人評話、清人俠義與公案說部,降至民國,有海上漱石生、平江不肖生及趙煥亭等人輩出,並逐漸發揚光大,武俠小說於焉成型,併成為大眾文學的主流。這其中,以金庸、梁羽生、古龍等為代表的港臺大家功不可沒。

臺灣武俠小說評論家胡正群指出,20世紀三四十年代,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等北派諸大家與南方的顧明道、姚民哀、文公直等崛起武林,開家立派,奠定了武林霸業。

1949年,近300萬軍民湧入臺灣,數十萬人湧進彈丸小島的香港。這批萬里投荒的遊子,在客鄉草建家園,生活雖日趨安定,但精神食糧仍極貧乏,於是,一些藏在箱底、渡海而來的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等,就被人當做奇貨般的搜求出來,加以翻印出售。

1952年,臺灣局面趨於穩定。政府當局實施地方自治,提高民權,開始重視新聞輿論;民營報紙也在此時相繼問世。民營報紙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首須充實內容,而競爭最具威力的利器就是副刊,於是,《大華晚報》第一家刊出了郎紅浣的長篇武俠小說《古瑟哀弦》,開了風氣之先。

新聞、出版較為開放的香港,也於1955年前後,升起兩道沖霄劍氣,那就是梁羽生和金庸兩位大家崛起於武林小說世界。

當時,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連載於香港《大公報》,隨後,《新晚報》刊出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由於反響奇佳,其他報刊群起效尤,紛紛尋訪“武林高手”。原本服務文化界的如張夢還、牟松庭、倪匡等人,立即棄文從“武”,先後紛騎策馬,躍上武俠文壇。

1957年,臺灣又崛起兩位武俠名家。一位是伴霞樓主,他以《八荒英雄傳》及《紫府迷蹤》雄據《聯合報》副刊。另一位就是名滿海內外的臥龍生。

臥龍生,本名牛鶴亭,河南人。河南為中華文化發祥之地;豫省流行的河南梆子,以其特有的民俗色彩,不但通俗,更蘊藏了豐富的民族幽默。臥龍生少小離家,未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但他能在梆子戲、大鼓書以及《彭公案》、《七俠五義》等俠義小說裡汲取到精華,加上他得天獨厚的才情,從軍中退役後,蟄居臺中時,為玉書出版社試寫了第一部小說《驚虹一劍震江猢》。

哪知“牛”刀小試即“名動江湖”,於是《風塵俠隱》很快便在臺中《民聲日報》與讀者見面。挾《驚虹》、《俠隱》的聲威北上,1958年他又以《飛燕驚龍》一書進據《大華晚報》副刊,與郎紅浣先生“老少雙俠”平分天下。

此時,諸葛青雲、司馬翎也應運並出,雙雙躍馬揮戈,逐鹿爭鼎。

諸葛青雲出身將門,幼時隨父戎馬天涯,今日燕趙,明天蘇杭,年未及冠,遊屐已遍及大半個中國,加以博聞強記,對還珠樓生更是心儀私淑,是以他的小說走的完全是還珠的路子,其後雖思突破,卻終未能跳出還珠掌心。是時,他正以《一劍光寒十四州》在《徵信新聞報》副刊圖霸王業。

司馬翎,又署吳樓居士,也是一位出身將門的少年俠士,此時正負笈政治大學,並以《關洛風雲錄》一書雄峙《民族晚報》,也有待機主盟武林的雄圖。這三位便是當時武俠小說界譽稱的“三劍客”;加上已享盛名的伴霞樓主,合稱“四霸天”。這譽滿臺港的四支健筆,在名編輯王潛石的擘劃下,合辦了臺灣第一本大型武俠雜誌《藝與文》。只可惜世事瞬變,不久,這本獨一無二的武俠雜誌,就因伴霞樓主一劍下香江而風流雲散。

武林迎“黃金歲月”

臺灣的《藝與文》停刊不久,1959年,香港卻出現了兩本武俠雜誌。一本是《武俠小說週報》,另一本便是壽命最長、至今仍在發行的《武俠世界》。

《武俠世界》是以“廣派”作家蹄風、金鋒、江一明等為臺柱,《武俠小說週報》則由張夢還掛帥。

此時的梁羽生正在埋首創作他的《七劍下天山》,而金庸也正以《射鵰英雄傳》力拼張夢還的《沉劍飛龍記》,“戰況”之激烈,被傳播界稱之為“龍雕之戰”。

在胡正群看來,金庸不愧是天縱英才,他聰明絕頂,一看香港行情,自不甘為人作嫁,遂於1960年毅然創辦《明報》。次年又創辦了香港第三本武俠雜誌——《武俠與歷史》。

此期間,臺灣的報紙,家家競載武俠小說。幾位當代名家如臥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每人每天至少有兩篇小說在報刊連載;臥龍生全盛期有四五篇。他們不但收入豐厚,而且社會地位也飆升。

流風所至,引得各行各業的人士,個個摩拳擦掌,拍刀躍馬,想闖進武俠天地碰碰運氣。

這不僅是武林的戰國時代,也正是武俠小說所僅見的一段黃金歲月,而臺灣武俠文壇在這風雲際會的盛時,的確也人才輩出。

原有的名家,除郎紅浣先生因年高退出江湖、頤養天年,伴霞樓主遠走香江、俠蹤杳杳外,臥龍生的《玉釵盟》《無名蕭》《降雪玄霜》等,都在這時期完成。

司馬翎也寫出了《掛劍還情記》《八表雄風》《劍神傳》等名著。諸葛青雲的《紫電青霜》《奪魂旗》《玉女黃衫》等,也陸續問世。

這時,一代鬼才古龍已俠影初現。他早期的作品《孤星劍》《遊俠錄》等也都在此一時期完成。

至1964、1965年間,臺灣武俠文壇又亮起三道星光——

易容,因替臥龍生續完《天香飆》,並完成第一部署名“易容”的處女作《血海行舟》,立時名揚武林,又繼續寫出《王者之劍》《大俠魂》等作品。雖然就此封劍,但這幾部佳作至今仍暢銷不衰。

另一位是接寫諸葛青雲《血掌龍幡》一炮而紅的獨孤紅。他因此而自立門戶,先後寫出《雍乾飛龍傳》、《大明英烈傳》、《滿江紅》、《丹心錄》《玉翎雕》等名篇,而躋身名家行列。再一位也是以接寫諸葛青雲《江湖夜雨十年燈》而震撼武林的司馬紫煙。他連筆名都和諸葛青雲成了有趣的對偶。

彼時,在香港武俠小說界,梁羽生的巔峰之作《萍蹤俠影錄》、《白髮魔女傳》以及《雲海玉弓緣》均已完成。金庸的《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果真是笑傲江湖,睥視武林,頗有主盟武林天下的雄姿。而張夢還卻於此時退出武林去做專業騎師,牟松庭也因故退隱,蹄風移居加拿大,那“天下第一快筆”的倪匡忽然興趣大變,改寫起現代動作和科幻小說。

香港武俠文壇的“青黃不接”,只有靠臺灣作家的供稿,古龍遂成了第一人選。他那幾部名著如《風雲第一刀》《蕭十一郎》《天涯·明月·刀》,《江湖人》第一部的《三少爺的劍》,《楚留香傳奇》續集的《鬼戀傳奇》、《碧玉刀》等,還有金庸親自向他約稿的《陸小鳳傳奇》,幾乎都是在此階段完成。

無可奈何花落去

所謂盛極必衰,進入1970年代之後,港臺武俠小說漸漸式微。

1972年,古龍又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香港的武俠小說業,此時受到電視臺紛紛搶拍武俠劇的影響,市場一蹶不振。金庸寫完《鹿鼎記》之後,將《明報》副刊的地盤讓給了古龍,宣告封筆。香江的武林天下,靠梁羽生一人就獨木難支了。

臺灣武俠小說業也因日本漫畫(動畫片)和武俠片的湧進,生意一落千丈,無復當年盛況。

幾位成名的作家,為了生存,也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紛紛改變風格,競相仿效古龍,希望寫出更新、更好的作品。在此風尚下,司馬翎的《玉鉤斜》、《飛羽天關》,慕容美的《燭影搖紅》、《天煞星》,柳殘陽的《梟中雄》、《拂曉刺殺》、《明月不再》等也風光一時。

正所謂“譽,謗亦隨之”,此時有人批評古龍武功招式寫得太少,不像武俠小說。臺灣文學評論專家陳曉林在他的《奇與正》一文中就說過:“武俠小說發展到古龍時,已經沒有辦法用武功或招式來討好、吸引讀者,因為讀者所要看的武俠小說內涵,恐怕不再是一招一式的問題。”也有人說古龍缺乏“舊的學養”,少了詩情畫意的味道。

1973年,臺灣武俠出版業似乎沉入谷底;原本3000多家武俠小說出租店,剩下的不到一半,且多半改以出租漫畫和娃娃書為主。武俠出版業的“龍頭”真善美出版社改印“仙道叢書”,春秋出版社正計劃移民美國,“海光”“新臺”早已先後轉行。 香港的《武俠小說週報》、《武俠與歷史》早已停刊。

武俠名家繼古龍之後,臥龍生、柳殘陽等大有一統武林之勢。只是這些名家大多已過中年,創作力日衰,武俠文壇隱呈欲振乏力的傾向,就在此際,幸有新星溫瑞安崛起。

溫瑞安正值英年,筆疾如風。1978年至1980年,連續推出了《神州奇俠》《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系列作品,開始創出“後武俠時代”這個名詞。

近30年來,作為中國唯一獨有的類型小說題材,武俠小說創作漸漸式微。曾經煊赫一時的武俠小說,為何衰敗於閱讀江湖呢?有小說評論人士指出,近十年來,魔幻、修真、盜墓、穿越等題材的類型小說湧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品。武俠小說衰落後,以上其他類型迅速擠佔了類型小說的閱讀市場。強大的競爭對手,讓武俠小說難以收復失地。

這其中,網絡文學以及與之而來的全新閱讀模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網絡文學興起,類型閱讀的付費模式直接跳過了傳統紙質出版的流程,實現作者到讀者點對點的互動。寫作的門檻降低,只要有時間,人人都可以成為作者,讀者和作者的界限變得模糊,各種小說類型、故事架構和行文風格的作品都唾手可得,讀者的選擇極大豐富。

在題材上,修真、穿越、盜墓等題材的小說,更富有想象力,有穿越時間、空間的魔幻主義色彩,情節天馬行空。互聯網思維天然地滲透到網絡小說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遊戲改編、電影IP的運作都更加快捷,易於實現。以上這些都是傳統武俠小說不具備的。因此,網絡小說不僅僅征服了年輕讀者,也征服了年紀略長者,其中也不乏“成功人士”,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在某節目現場,就曾向馬雲推薦穿越小說《梟臣》,稱此書“是這個人把他以為的理想社會用現在人的本事,加上古代環境(捏合起來)”,還說“覺得比金庸小說好看”。武俠小說的衰落期,正值其他類型寫作的網絡化勃興時,錯失了機會就很難跟上時代腳步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