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臨清戴灣閘

推開戴灣文化站的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戴灣閘上的一個鎮水獸,站長李大爺說這是戴灣閘橋上帶回來的。歷史上,戴灣閘上曾有四座石獸分別坐落在橋兩端,但由於年代久遠至今僅保留一座。他撫摸著石獸斷尾處,老人有些傷感,“尾巴還在的時候,這個石獸有一人多長。”

漫話臨清戴灣閘

戴灣閘是京杭運河(會通河段)山東的這一支保存最為完整的閘段之一。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所建。它與明代永樂十五年所建的臨清二閘相距一百零四年,但兩閘的形制及規模大致相同,都是由墩臺、雁翅、石防牆(已毀)組成。閘門長六米七,閘墩長十三米四、寬十米,閘高五米六,閘墩上下游兩側築雁翅十三至十七米長,閘墩與雁翅分別砌成銳角,左右向上下游展開,使閘孔與正河之間從收縮到擴展形成一個過渡,使水流的流線不致於紊亂,儘量減少水流對閘墩的破壞力和保障舟船航行安全,非常符合流體力學的原理,很有科學性。閘體由長一米三,寬四十公分的青石砌築而成,條石與條石相接處鑿以燕尾槽,槽內由鐵汁澆灌相牽,渾然一體,堅固持久。閘槽由八塊杉木閘板提落調節水位,以節蓄洩,保障運河漕運。

漫話臨清戴灣閘

京杭運河臨清河段戴灣閘,跨越歷史久遠,閘建保存完整,在三百八十里的會通河上實屬僅存,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研究古代經濟、文化、漕運、治水等珍貴的實物資料,是古代勞動人民開鑿運河、治理運河的成功典範。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物價值。2006年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近戴灣閘仔細觀察發現,閘橋的橋基是用上百塊巨大的石頭砌成,縫隙嚴密。不得不令人感嘆元朝時期築橋工藝水平的高超。

漫話臨清戴灣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