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他只是爲了生活,他做錯了什麼

由文牧野導演、甯浩監製、徐崢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開啟全國分時段超前點映,繼上海千人超前點映收穫諸多讚譽口碑後,6月30日、7月1日點映成績同樣亮眼:票務平臺評分9.7分,與《戰狼2》並列國產片最高分紀錄。上座率、場均人次,連續兩日雙雙同時段第一,累積預售超5500萬,觀影人數破150萬,微博大V推薦度100%。影片引起廣泛熱議與討論,諸多觀眾在映後第一時間表達了對影片的喜愛:“前半程詼諧幽默,後半程感人肺腑。影片完成了一次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強力迴歸,講述了一箇中國銀幕上少見的故事。人物的成長,釋放著人性美好的力量。”影評人張小北表示:“終於有這樣一部電影,讓我們能夠看到時代,看到善意,看到希望。”

《我不是藥神》|他只是為了生活,他做錯了什麼

徐崢和甯浩都是以導喜劇片見長,10億票房導演,而沒想到這是一部以真實故事改編的嚴肅的電影,這個故事在今年還非常轟動,我是真沒想到,這片子講的是這個故事。

電影開頭的一個賣印度神油的不務正業的,沒什麼經濟條件,脾氣暴躁,打老婆的小混混到後來成為一個願意救大家命,去印度走私藥品幫助大家渡過難關,再到影片後面成為一名成功商人,每個月貼錢幫助更多人治病,所有人都不願意告發他,每個人都對他講義氣,保護他。從前面拼命去爭奪孩子撫養權到後面主動把孩子送到美國的媽媽那裡。

他是好人嗎?法律上看他兜售政府部門的批准“假藥”,已經違法了;從人情中看,他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是個熱心腸的人。我不禁想問,錯的是這個社會嗎?

治病難,治病貴,對於平民和有錢人都是一個難題。用以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的價格,買到療效、成分一模一樣的藥,窮人和富人一樣需要。

《我不是藥神》|他只是為了生活,他做錯了什麼

電影裡,徐崢第一次去印度拿代理權的時候,說“Life is money”。為這部電影,乃至整個社會定了一個基調。資本主義社會最大的發明就是將資本、金錢與人的社會地位掛鉤。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治病貴,是事實,也是無奈。

通常這種挑戰醫療改革,揭露現實政策漏洞,以及這種遊走在法律邊緣,甚至是人情上正確,法律上不正確的片子是非常難過審的,沒想到播出了。但為了政治正確,現實中的程勇無罪釋放,而電影中真的坐牢了,提前釋放。為了過審,主創團隊也挺不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