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公布!

就在剛剛,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最終結果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佈揭曉。

北京時間10月1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詹姆斯·艾利森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他們因在腫瘤免疫領域(PD-1 免疫治療靶點)做出的貢獻而獲獎。

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

詹姆斯·艾利森,美國免疫學家。他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微生物學學士學位,後又獲生命科學博士學位。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14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唐獎生技醫藥獎。

艾利森主要以對T細胞抗原受體複合體、協同刺激分子受體以及刺激T細胞的其他分子的研究而知名。他尤其把精力放在搜尋那些引導區分幼稚T細胞的信號,以及那些決定抗原受體的參與是否引發T細胞功能的激活的信號上面。這些研究可能對指定攻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策略,以及癌症的免疫治療有促進的作用。

本庶佑(日語:本庶 佑/ほんじょ たすく Honjo Tasuku ?),1942年1月27日出生,日本醫生、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客座教授、靜岡縣公立大學法人理事長。文化功勞者。

本庶佑於1992年發現T細胞抑制受體PD-1,2013年依此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功績名列《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

本庶是德國醫學最高獎羅伯·柯霍獎的“科霍獎”得主,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之一”。

2014年與詹姆斯·艾利森共同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 2016年9月21日,入選2016年引文桂冠獎名單。2016年9月25日,首屆唐獎生醫獎得主本庶佑獲獎。

今天,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揭曉,也正式拉開了2018年諾貝爾獎“開獎周”的帷幕。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從獲獎的研究成果中,不難一窺逾百年來醫學發展的軌跡。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6年12月10日,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一部“百年醫學發展史”

青黴素是誰發現的?“試管嬰兒之父”是誰?為啥老馬能識途、飛鴿可傳書?在歷年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名單中,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上百年來,該獎項獲獎人的研究領域涵蓋遺傳學、DNA和分子生物學、傳染病等,涉及多項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研究,幾乎是一部“百年醫學發展史”。

每年,該獎項的獲獎名單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評定,研究成果的評估工作皆由該學院的諾貝爾委員會承擔。

作為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意味著研究成果得到學界的認可。除此之外,諾獎得主在12月的頒獎典禮上,還能獲得一枚金質獎章、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2017年,諾貝爾單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

被這筆鉅額獎金“砸中”可不簡單。事實上,每年諾獎候選人都要經歷約一年時間“錘鍊”。從9月起,第二年的諾獎評選程序就已啟動。之後,候選人都將經過嚴格篩選、審定,以及專家審查,才能成功“晉級”。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7年10月2日中午,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傑弗瑞·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憑藉“發現控制生理節律的分子機制”榮獲該獎項。

想拿獎牌不容易:2017年得獎者等了33年

1945年,亞歷山大弗萊明在發現青黴素17年後,與另兩名科學家獲得諾獎;2017年,傑弗裡霍爾等3人,在發現人體“生物鐘”原理33年後才獲獎……

追溯至上世紀,諾獎首次頒發後的10年,獲獎者的平均年齡僅56歲。近10年,該獎項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7歲。科學家獲諾獎所需等待的時間似乎越來越長,獲獎得主年齡也越來越大。

“科學家並不會在研究獲得突破後,就立即獲獎。”諾貝爾博物館館長古斯塔夫謝爾斯特蘭德曾指出。

這是因為,通常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會嚴謹地對研究成果進行驗證,部分研究成果有時甚至需要經過數十年的評估,才能確定研究價值,這也是諾獎能延續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當然,謝爾斯特蘭德稱,科學家人數在逾一個世紀內大量增加,這也是科學家獲得諾獎所需的等待時間變長的重要原因。

數說生理學或醫學獎:弗洛伊德“陪跑”32次

117年中頒獎108次

自1901年12月10日諾獎首次頒發至2017年12月,已走過117年。該獎項共頒發了108次——受諾獎評選“寧缺毋濫”的理念和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有9年未頒獎。此外,該獎項得主中迄今還未曾有人能獲獎2次或以上。

214位得主中有12名女性

這一獎項共產生了214位諾獎得主,其中包括12位女性。得獎的總人數和女性得獎人數在諾貝爾科學獎項中均“拔得頭籌”。女性得主中,還包括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她於2015年因“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療法”獲獎。

提名32次未得獎,弗洛伊德成資深“陪跑”

作為心理學歷史上的“宗師級”人物,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被提名該獎32次,仍未得償所願,成為了該獎項最資深的“陪跑者”之一。1936年,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甚至提名弗洛伊德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弗洛伊德並未“跨界成功”,依然鎩羽而歸。

其他獎項本週陸續揭曉

今年的諾貝爾獎其他獎項將在接下來的幾天中陸續揭曉,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諾貝爾獎會是個「6缺1」的組合,僅生醫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及經濟學獎會公佈,而文學獎則因爆發評審醜聞延至2019年頒發。青塔將持續關注併為大家帶來第一時間的報道,具體的揭曉時間(北京時間)為:

本週諾貝爾獎頒發時間如下:

10/01(週一)17:30生理醫學獎

10/02(週二)17:45物理學獎

10/03(週三)17:45化學獎

10/05(週五)17:00和平獎

10/08(下週一)17:45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至今已有117年曆史。而今年文學獎延後的原因在於,法國裔攝影師、「瑞典學院」女院士福斯藤森(Katarina Frostenson)丈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涉嫌性騷18名女子,遭到瑞典檢方控告2項強姦罪名。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檢察官敦促法官判處阿爾諾3年刑期。

此外,諾貝爾獎始終飽受性別差異嚴重等批評。數據顯示,過去892位獲獎者當中,只有48人為女性,而其中30人為文學獎或是和平獎得主。但此現象背後原因錯綜複雜,可能是投身科學研究領域的女性比例原本就較少,但也有批評者認為,這是提名入圍者的教授沒有提名女性的結果。

剛剛,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公佈!

詹姆斯·艾利森

剛剛,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公佈!

本庶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