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

梅蘭芳


《梅蘭芳》電影由陳凱歌執導,該片2008年12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了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傳奇的一生。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京劇大師,四大名旦之一,清朝光緒二十年出生,這一年,爆發中日甲午戰爭。 局勢非常動盪。朝代更迭,沒有對他的事業造成太大的影響,梅蘭芳通過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更新,終於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一爐,創造出獨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人稱“梅派”,影響很大。

《梅蘭芳》電影經典語錄

真正的好戲是人打破規矩

只有心裡最乾淨的人才能把情慾表達的如此完美。

輸不丟人,怕才丟人

只管一萬,不管萬一,才能不敗

無論戰爭誰勝誰負,梅蘭芳是不朽的。

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觀眾)的

梅蘭芳:“我的爺爺十三燕,讓我給唱戲的爭一點地位。”

福芝芳:“自從我進了梅家,就沒有見過他做哪件事情是自由自便的。”

電影編劇:嚴歌苓,主演:黎明、章子怡、陳紅等,電影播出後,得到人民群眾好壞不一的評價,有人表示,黎明扮演的梅蘭芳太胖,找不到哥哥扮演的那種感覺,還有人表示,本部電影拍的相當到位,將劇中人物表達的淋漓盡致。

梅蘭芳


下面是部分網友觀影后的影評:

1.前半部分拍得不錯,少年梅蘭芳與十三爺大唱對臺戲,“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後半部分大失水準。

歷經滿清、北洋、民國、日寇、汪偽、中共,梅蘭芳聲譽日隆,用四川話來說,人對了,飛機都要剎一腳。

友人回憶,梅蘭芳平常默默地在那裡坐著,你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會覺得眼前一亮。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黎明扮演的青年梅蘭芳偏胖,且太過壓抑、拘謹,眼神都不對,沒有梅蘭芳不卑不亢、風神瀟灑的味道。

蓄鬚明志,變賣家產也不同流合汙、助紂為虐,日寇無可奈何,是梅蘭芳傳奇人生濃墨重彩的一筆。影片畫蛇添足,虛構日軍拔刀脅迫梅蘭芳演出,表面上弘揚民族氣節,實則不僅褻瀆歷史,還矮化了人物。

中外名流的名和姓,包括日韓精英五體投地的魯迅,日本朝野均以“和音”(日語發音)稱呼,唯有“梅蘭芳”直接用漢語發音。日本人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此實罕有之事”。

1919年4月,25歲的梅蘭芳東渡扶桑,《天女散花》、《御碑亭》令島國“萬人空巷,爭看梅郎”,京都大學狩野直喜、鈴木虎雄、青木正兒等著名漢學家,一改京劇“鄙俗”的成見,出版《品梅記》,京劇自此在東瀛生根發芽。

其它劇團吃的都是開口飯,惟獨梅蘭芳1922年成立的承華社既養老又養小。

人對了,飛機真的都要剎一腳:1950年代周恩來特許梅蘭芳保留自己的私人劇團(1960年4月改為“梅蘭芳劇團”)。改開之前,梅蘭芳是大陸獨一無二的私營企業家。

忍辱負重、出汙泥而不染,有太多的負擔與無奈……

但凡對生活和藝術,一笑萬古春的梅蘭芳都講究一個不爭之爭:你說你的,說的都是好的;我做我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不傷害人,不忘本。

2.《梅蘭芳》這部片子看時也許沒太多感受,但觀後細細咀嚼,還是能品出許多味道來。只是由於我畢竟是個女人,我哭的最多是為情,想的、寫的最多也是為情,時代的洪流、人性的掙扎、思想的閃光之處。。。那些就讓旁人去寫吧,我寫不出來,也不想寫。

另:《梅蘭芳》和《霸王別姬》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片子,沒有任何可比性。

3. 電影《梅蘭芳》分三段敘事,第一段講梅蘭芳如何一夜成名,這是影片最漂亮、最給勁兒的部分,王學圻的表演、餘少群的扮相,絕對都堪稱驚豔,有人說,單看這一段已值回票價,不算誇張;第二段梅孟之戀,我個人覺得抓住了七分神韻,但拍得還嫌單薄,戲沒做足,尤其是把高潮放在一個只做了表面文章的美國之行上,更透出一股子欲震乏力的頹喪——梅蘭芳、孟小冬的故事,以其天然的戲劇性和情感的豐富性,足可以單成一部電影,陳凱歌在這裡手軟,實在可惜;但最軟的,還是第三部分的蓄鬚銘志,這部分與歷史實情頗不相符,是硬要把梅蘭芳推到一個悲涼神話的高度,結果適得其反,很難服人,且敘事上刻意放棄戲劇高潮的做法也相當不明智,是劇本的硬傷。

最後想借電影臺詞表達一下,輸不丟人,怕才丟人。

梅蘭芳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什麼是成功,如果一個人活到60歲風光無限,到61歲的時候關進大牢,這是成功還是不成功呢。走好人生每一步,像大師梅蘭芳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