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孫震生

字:雨辰

1976年生於河北唐山。

北京畫院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2004年《春天的約會》獲首屆中國畫電視大賽工筆人物組金獎,2007年《五月陽光》獲全國“2007百家金陵畫展”金獎,2009年 《回信》 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美術獎·創作獎-金獎”,2011年 《新學期》獲全國第四屆青年美展優秀獎。,2012年 《收穫金秋》參加《東方彩韻--中日建交40週年-中國工筆畫、日本畫當代精品大展》並獲金獎,2015年 《霜—晨—月》獲第五屆全國青年美展優秀獎。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現 實 與 唯 美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文 / 尚輝

圖 / 孫震生 《那年花開》宮扇系列

當代工筆畫的繁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當代現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上,相對於水墨寫意人物畫的某種侷限性,工筆人物畫似乎具有了更加寬泛的語言融合性,從而促使這種繪畫呈現的藝術形象更加接近這個後現代社會的人文形象與審美經驗。

這種審美經驗顯然映射了後現代城市生活人們對於審美的某種訴求,一方面是將玻璃與鋼的建築、筆直與圓弧的道路以及被幾何化規整的城市景觀所同化,並由此再度反射到對自然物象的內在抽象形式的探求上;另一方面則是高度物質化生活所造就的精緻化的現代生活,使人們越來越傾向於精緻類藝術的欣賞,工筆畫在內在抽象性形式語言探索的同時,都無一例外地通過細節或精緻語言來呈現這種具有普遍性的審美追求。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工筆人物畫在這種時代審美的潮流中,從歐洲古典寫實繪畫裡汲取了諸多審美因素,尤其是對於文藝復興時期肖像人物、空間與平面的轉換以及理想美的人物造型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借鑑。應當說,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在形象描繪的真切感與形象塑造感的表達以及複色調性的運用等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突進,而這些突進又是如此巧妙地被限定在勾勒與暈染等典型的工筆畫語言特質內,從而形成了當代工筆人物畫在特徵發揮與表現擴張之間構成的巨大創造空間。

孫震生就是這種時代審美浪潮中脫穎而出的青年才俊,他榮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金獎的《回信》、榮獲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優秀獎的《新學期》,不僅讓美術界迅速記住了這個在近幾年閃出中國畫壇黑馬的名字,而且他對於現實生活人物形象的描繪,既讓人們看到了當代工筆人物畫極強的表現力,也讓人們看到了這種對現實的描繪又無不具有現代審美的精神性。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他的《回信》無疑是具有情景敘事特徵的人物畫。作品的魅力首先體現在其構思的巧妙不是直白地告訴人們畫面的主題,而是通過給救護他們的解放軍的回信,表達藏族民眾對人民解放軍的感激。作品以畫面左下角那個神情專注寫信的男孩為畫作情景中心,刻畫了其他三個同學為表達回信內容而流露出的不同神態,站在這四個孩子身後的祖母與母親同樣表現出對於回信內容的關切與某種期待的神色。顯然,畫家並不直白地告訴人們回信的內容,而是通過這四個孩子與祖母、母親這一組人物各富個性的專注神情的刻畫,形象地呈現了他們心存感激而全神貫注、字斟句酌地書寫那封感恩之信的內心世界。情景的設計、各種富有個性的神情刻畫以及這組人物各富角色的設計,都擴大了畫面內涵的表達。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這種情景的設計雖富於文學意味,卻不是文學故事的插圖,畫作之所以是一幅完整的獨立的繪畫作品,便在於這些情景的描繪是繪畫尤其是工筆畫獨特的藝術語言。這一方面是畫家把這六個人物設置在門口這個特定空間——既有空間的轉換,也有門的窄小空間為人物組合提供的濃縮條件;另一方面是門的空間延展性與人物形象塑造一樣具有繪畫平面性的形象特徵——那些人物形象的生動真切無疑來自畫家對現實生活的觀察,但呈現在畫面上卻經歷了高度提煉並進行繪畫性改造與整合的必要處理。

譬如,人物動態的典型性誇張、衣紋勾畫顯現工筆線描組合的審美特點,以及畫面整體色調以墨色統一而追求灰調之中的微變等,都體現了工筆畫獨特的繪畫性的語言特質。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此作在當代寫實的精微上具有了藝術語言的探索性,但藝術語言的高妙卻並不是如實照抄,而是如何進行符合工筆畫語言特點的再創造,從而在工筆畫唯美語言的創造中實現對現實真切感的表達。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同樣具有情景敘事特徵的《新學期》,將一群塔吉克族新女生下車之後對著新環境環望的瞬間所流露出的陌生與憧憬表現得絲絲入扣。這個主題或許是新生入學常見的情景,但當畫家把新生對象設計為來自塔什庫爾乾的一群塔吉克女生時,作品所具有的內涵也隨之而昇華。因為,來自雪域高原塔什庫爾乾的這群新女生,她們因考上大學而改變各自的命運,已意味著少數民族聚居區在當代社會獲得的新發展。

畫家通過對畫面上那七位新生的神情所刻畫出的愉悅、陌生與憧憬,也最為形象直觀地表達了她們內心對未來充滿的期待。就情景的設計、形象的刻畫,尤其是她們粘滿塵土的鞋子、行李等細節的描寫而言,無不體現了作者對塔吉克民族生活習性的熟悉、對形象素材蒐集的詳備,但畫家同樣沒有掉進客觀實寫再現的陷阱,而是以工筆畫特有的線描來重組人物、服飾、行李包之間複雜卻被簡化了的空間關係,這種重組顯然是對審美對象的再度創造。

而由線描的簡化所處理的平面、淺空間的變化,則更加豐富了工筆畫的繪畫性意趣,色彩在總體具有固有色平敷的基礎上,進行了複色的普遍運用及整幅畫面暖色調子的處理。畫家在此作中,強化了塔吉克民族女性紅頭巾的紅色運用,並因此而增添了紅外衣、紅花裙等紅色來呼應,但這些紅色不僅具有濃純度與複色的變化,而且以大面積的黑色外衣來互襯,從而形成了頗具古典主義油畫似的高貴與典雅。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除了《回信》與《新學期》對情景的獨特構思,《收穫金秋》《納木錯的清晨》《聖徒》《受洗日》和《冬至》等,都是孫震生在工筆人物畫多人物組合的敘事上的佳作。《納木錯的清晨》和《冬至》,都取材於藏族女性清晨汲水的場景,相對來說,《冬至》在人物組合的疏密節奏上顯得更加完整,畫作似乎是將不同的藏族女性形象來共同展示等待、協助、負水、行走等一個完整的汲水過程,從而展現了動作幅度較大並富於變化的優美而生動的造型。尤其是暖灰色底搭配的古樸素雅的花裙、頭巾,也更增添了畫面的古典氣息。塑造了20餘個藏族男女老幼的《受洗日》,是畫家目前在多人物組合上塑造形象最多的嘗試。

畫面並不因人物眾多而感覺凌亂,相反,畫家以分組及濃淡輕重的方式而讓這些人物形成了兩個具有不同制高點的高潮,從而凸顯出那個立於畫幅右方、背對觀眾卻並不搶眼的播撒聖水的紅衣僧侶形象。應當說,《回信》《新學期》與《冬至》等,都是當代中國反映現實生活的主題性繪畫創作的典範,它們一方面體現了畫家對於現實生活的深入觀察與提煉創造生活詩意的能力,另一方面則顯現了畫家擅長通過工筆畫獨特的藝術語言,賦予那些素樸的生活以審美的昇華,從而使之富有古典主義繪畫的審美理想與優美高貴。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美並使之完善、進而提升其古典主義的審美精神,也正是孫震生工筆畫的藝術特徵。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這種藝術追求還體現在孫震生的一些單體人物形象塑造上。譬如,《蟲兒系列》對藏族兒童純真眼神的刻畫,是通過那些孩童專注觀察畫面上一隻只昆蟲來展現的。畫面將情境與肖像塑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體現了畫家構思的巧妙,也體現畫家在工筆畫藝術範疇塑造人物肖像的細微深入。同樣描寫藏族兒童那種純真的《山風》《午後》,既可看作這是兩幅各自獨立的單體人物畫作,也可看作是雙聯畫。

畫家以對人物神情的敏銳觀察,捕捉了藏族女孩的天真爛漫與小僧侶沉靜多思的細微表情。而《古道》《日暮》《聖光》《遲歸》等似乎是用一個個片斷對藏民日常生活的截取,在此呈現了畫家充分運用工筆畫藝術語言來造型的探索,它們一方面體現了用工筆畫對形象簡約概括性的處理,另一方面則體現了畫家對於生動體態與瞬間表情的再創。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來自於生活,卻超越生活,這或許正是孫震生在這些畫作裡探求的藝術魅力。而如何超越,則顯現了孫震生對於美的深刻感悟與別出心裁。總體而言,他注重對於歐洲古典主義理想與精緻之美對於現實生活形象的改造或昇華,而不是陷入對現實人物原型所謂形象真實的照抄照搬。譬如,《新學期》對於那些塔族少女修長腰身與曲線式體態的塑造,就不完全是哪個特定人物的實寫,而經過了畫家理想化的想象與再造;畫面上的暖調子經營,尤其是紅色與黑色的配色方案,也頗能體現古典主義油畫對於他的深刻影響。

再譬如,《那年花開宮扇系列》對少數民族女性肖像的刻畫,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丟勒、何爾拜因等在勾線與人物面部淺空間之間細微過渡的藝術手法。這些畫作或可看作是畫家對於工筆人物肖像畫的探索,它們一方面力求走出傳統工筆人物畫的概念化,用深入的素描功底將線與面的轉折處理更精深地運用到勾勒與渲染中,另一方面則是充分發揮工筆人物畫那種素雅柔和、輕淡如雲的畫法,追求人物面部膚色與髮飾處理薄而厚、簡而豐的藝術效果。

顯然,孫震生正是從歐洲古典主義油畫中汲取了他在工筆人物畫的現代性突破裡所需求一種審美精神,並由此為他的畫作注入當代現實人物所渴求的優雅、精緻、簡淡與高貴。這正是他在現實與唯美之間對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一種突破。

2018年1月29日於北京22院街藝術區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蟲兒系列之一》2011年 50x50cm 皮紙 礦物色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大美西藏-古道》 2011年 58x158cm 皮紙 礦物色箔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大美西藏-午後》 2012年 58x158cm 皮紙 礦物色箔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夏至》2016年 60x90cm 皮紙 礦物色箔

「國畫」現實與唯美 / 孫震生對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向度的突破

《深藍》 2014年 54x83cm 皮紙 礦物色箔

學國畫篆刻請搜索微信公眾號【宣和印畫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