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誰都知道老北京城門多,俗話說“內九外七皇城四”,再加上後來新開的復興門、建國門、和平門什麼的那就更多了。我們以往主要介紹的是北京的內城城門,今天我跟您聊聊北京的皇城城門。

皇城

京劇《游龍戲鳳》中,正德皇帝對李鳳姐說:“在那北京城內,大圈圈裡頭有個小圈圈,小圈圈裡頭有個黃圈圈。我就住在那黃圈圈裡面”。“大圈圈”指的是內城,“小圈圈”指的是皇城,“黃圈圈”則是紫禁城。

《大清會典》記載,皇城南起天安門,北到地安門,東起東安門,西到西安門。也就是今天南起長安街,北到平安大街,東起南北河沿(今皇城根遺址公園),西達西黃城根一線的廣大區域。

北京市文史館館員劉宗漢曾經對我說,在帝王時代,普通人是不準進入皇城的。如果有人要從西面的阜成門到東面的朝陽門,只能繞著城牆走半圈。據說,清末管得不那麼嚴了,普通人戴個假官帽子,也能從景山前面那條街混過去。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明皇城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清皇城

“皇城四門”雖然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但也有不同意見。陶然野佬認為:天安門不是皇城南門而是宮城南門,皇城南門應該是大清門。

皇城南牆外,應該是天安門外。天安門外原是一“丁”字形的皇城外郛,處於京城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展開,在天安門前形成一“丁”字形廣場,它屬於皇城範圍,此“丁”字形廣場外圍由皇城牆相連,牆內南北向,東、西側各建有達110間的廊房,到達北端後,折向東、西還各建有34間,即千步廊。千步廊南端是大清門,民國改為中華門,此門應作為皇城南門。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種說法也有道理。學術爭鳴,各抒己見,您就當是多一種說法吧。

東安門毀於“北京兵變”

東安門是皇城東門。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將原位於御河以西的皇城東牆遷移至御河以東,東安門也隨之被遷到河東,原來的東安門處改為“東安里門”。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現在,東安門只留下一個地名,見過東安門的人估計都已經作古了。因為,東安門被毀於“北京兵變”。

“北京兵變”的前因後果,學過中學歷史課本上都寫過。1912年2月,孫中山舉薦袁世凱代替他出任臨時大總統,並要求袁到南京就任。可是,袁世凱的勢力都在北京,去南京就成了光桿司令。於是,他授意手下軍閥曹錕,上演了一出“北京兵變”。

1912年2月29日夜,曹錕所屬第三鎮士兵從朝陽門闖入內城,在城區焚燒劫掠。當夜,前門大街、大柵欄、琉璃廠、王府井大街、北新橋、東單牌樓、東四牌樓、東安市場、東安門等處的金店、銀號、綢布店、糧油店等皆遭大肆搶掠、

當時的《順天時報》報道:

至一日,各鋪戶一律閉市,既有罹火災者四五家,多系錢鋪綢緞鋪各富商。其一隊則駐在東城內剽劫,東四牌樓、北新橋、東單牌樓、王府井大街、丁字街一帶地方到處放火焚燬,將東安市場至椿樹衚衕之一半、東安門街南之全部、街北約一半又東單牌樓約十餘處、東四牌樓約二十餘處、北新橋方面約三十餘處、朝陽門內外五十餘處盡付灰燼,此外東四牌樓之北牌樓、東牌樓,東安里門(又稱“三座門”)及東安門之門樓均皆焚燬……

是晚,該兵叛變時即先在東四牌樓及朝陽門、安定門內外肆意搶掠商鋪之財物,然並未傷人,後貧民攫取餘物致燃火焚之劫而東安門亦付一炬,其他鋪戶延燒有數百家,瓦礫滿地濃煙凌空,次日午前始為少熄,其慘況不堪入目。

“北京兵變”沒有白折騰,這麼一鬧南方也不敢強迫袁世凱去南京了,就這樣袁世凱在北京接任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可惜的是東安門就這樣被折騰沒了。

東安門的照片存世很少,有的只是個模糊的背景,一鱗半爪。它的大概形制跟地安門類似。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06年至1908年間,一對在東安門大街逛街的外國人在路邊駱駝旁留影,遠處就是東安門,是不是長得跟地安門挺像的?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東安門被焚燬現場,看著真是痛心啊!遠處是東安里門,也就是俗稱“三座門”。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遠處影影綽綽的就是東安門。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站在東安里門往東拍攝,遠處是東華門。後來,常有人誤以為東安里門就是東安門,這是一種誤解。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東安門大街,遠處是東安里門。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00年,東安門內外。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00年,八國聯軍法國兵從東安門翻牆攻入皇城。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東安門以北皇城。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東安門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兵變後的東安門大街東口和丁字街

新東安門

1915年,京都市政公所決定擬拆除東安里門,將其磚瓦用於新建之門。一年後,新東安門建成。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新建之東安門

新建的東安門在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17年7月,張勳率辮子兵進京,企圖復辟。段祺瑞率軍討伐張勳。張勳部退守皇城內位於現南河沿磁器庫南巷的張勳宅邸,負隅頑抗。討逆軍在東安門一帶與張勳部交戰,最終攻佔了張宅,張勳本人則遁入荷蘭使館之內。

遺憾的是,新東安門建起沒多久就在拆賣皇城案中被拆除了。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張勳復辟時,前門大街掛起龍旗。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辮帥”張勳。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照片中的討逆軍士兵正在新建東安門外休息,周圍一片狼藉。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討逆軍在東安門外“德茂永”綢緞莊外列隊休整。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為了阻擋討逆軍的956進攻,辮子軍在東安門設置了工事,這裡是前往張勳宅邸的必經之路,三個門洞僅保留一個供行人通過。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街頭歇息的“討逆軍”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張勳在南河沿的宅邸。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張宅被炸得稀巴爛。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新建東安門附近是辮子軍和討逆軍交戰最激烈的地方,儘管戰事已經結束,設在門洞內的工事也已經拆除,但從城門上密佈的彈孔仍可想見當時戰鬥的激烈程度。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軍隊在東華門集結。

原來在東安門內跨玉河有一座石拱橋。清時,太監們選入宮後,都要從東安門進宮,他們希望仰沐天恩而騰達,所以這座橋俗稱此望恩橋或皇恩橋。

民國初年,望恩橋橋翅被拆除,橋身掩埋,改為道路。據記載,望恩橋上原有一座真武廟,廟名“皇恩橋玄真觀”,故有“橋上廟”的說法。民間流傳著“橋上有廟,廟裡有橋”,說的就是這裡。此觀建於清初,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及配殿。觀內有《光緒重修碑記》和民國十二年(1923年)《改建碑記》碑,鄭重聲明“望恩橋乃皇恩橋之訛也”。

不久,在拆賣皇城的過程中,東皇城牆被拆除,真武廟遷建於橋之西北。後來玉河故道形成的南、北河沿大街與皇城牆間陸續建滿房屋,自發形成了一個居民社區。

東安門大街

1917年至1924年,美國社會學者甘博在北京拍攝了很多照片,現存於美國杜克大學圖書館,其中有幾張是在東安門大街拍攝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20世紀初期東安門大街的風貌。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19年5月,在東安門大街19號的東興樓飯莊門口拍攝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19年5月,在東安門大街一號的祥宜坊門口拍攝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19年5月,在東安門大街東段拍攝五四運動。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19年5月,在東安門大街東段拍攝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東安門大街與南北池子大街路口東北角,路邊還有東安門大街的路牌。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位於路北著名的東興樓飯莊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三十年代的東安門大街東段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59年的兒童劇場,原名為建於1920年的真光劇院。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56年的東安門大街。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56年的東安門大街。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56年的東安門大街東口

東安門:北京城最早被毀的一座門原來是它

1980年代的東安門大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