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梁、溫之溫瑞安——最後的武俠大師

昨天,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令人震驚,一代武俠泰斗駕鶴西去,留下眾多優秀的武俠作品和浩然俠氣。如今,四大武俠宗師只剩下溫瑞安先生了。

金、古、梁、溫之溫瑞安——最後的武俠大師

溫瑞安(原名溫涼玉),1954年1月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港臺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香港戶籍。

1973年赴臺灣留學,1976年其創立的社團遭檢舉“為匪宣傳”,拘留3個月後,被臺灣政府驅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發展,1990年轉至中國大陸。筆名有溫涼玉、舒俠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玲草等。其代表作《四大名捕》等被多家電視公司多次改編。其耳熟能詳的作品《逆水寒》、《少年無情》等。

金、古、梁、溫之溫瑞安——最後的武俠大師

溫瑞安先生最出名的便是四大名捕系列,《四大名捕會京師》、《四大名捕震關東》、《四大名捕逆水寒》等等,還有《神州奇俠》、《大俠傳奇》、《七大寇》、《遊俠納蘭故事》、《殺楚》、《溫柔一刀》等。金庸先生的江湖是少林武當、五嶽劍派,而溫瑞安先生的江湖是蜀中唐門、老字號溫家,江南霹靂堂雷家,山東食色大口孫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四大名捕戰神槍》,曲折離奇的故事引人入勝,甚至還有一絲恐怖,當年看鐵手去山東神槍會的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結構是溫瑞安先生的弱點,所以有的時候看起來有點混亂。

金、古、梁、溫之溫瑞安——最後的武俠大師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金、梁及臥龍生等作家均已封筆,古龍 等優秀作家逝世,溫瑞安成了“古龍之後,獨撐大局”(香港作家倪匡語)的作家。20世紀90年代以後,溫瑞安更是成了熱點中的熱點。有人說他可以與古龍相比,也有人說他甚至可以與金庸相比。對溫瑞安的極力稱讚和截然相反的貶斥,亦成了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武俠文壇上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無論是在香港、在臺灣,在中國大陸,即使是在武俠小說已處於明顯的不景氣的時候,溫瑞安的書仍照樣暢銷於市。至1992年,溫瑞安出版的著作居然多達382部——這是一個令人難似置信的.

溫瑞安的詩人氣的多變及散文氣的隨意,對他的長篇小說創作是有幫助(局部精彩、語言有特色),卻有負面的影響,即不利於嚴謹的結構和佈局。這不僅是一個才能的問題,而是性格與心態的問題:詩人氣的溫瑞安難免衝動太多、變化太快而使心氣浮躁。這對長篇小說的創作當然不利。更為不利的則是:溫瑞安自信過人、任性亦過人,當慣了老大,聽慣了掌聲,恐怕難有自省與自審的閒空,而亦少接受批評的準備,因而以他的才華,本可以克服某些缺陷而更上層樓,終於卻沒能如此,那隻能說是性格所致了。

金、古、梁、溫之溫瑞安——最後的武俠大師

除此之外,長篇小說的敘事結構及其完整性、創造性的問題,一直是中國文學史中的頭號難題,可以說是一個民族心理及思維習慣的問題。不僅俗文學是如此,純文學創作亦是如此。我們是“詩歌之國”,向來缺乏邏輯思維的傳統,以及理性建構的學術/藝術的傳統。因而一部分長篇尚停留在講故事的層次,而另一部分長篇則滿足於“講經”(即以“經”的思想作為小說的結構框架和情節發展的依據)。正因為此,金庸的小說結構之精妙才稱得上是一種奇蹟,而溫瑞安缺乏結構意識及結構才能,反倒是很正常的了。不能不承認溫瑞安想象力豐富,而且才華橫溢。他的武俠小說創作,起點就高,雖說小說的結構總有些問題,但他的故事,卻仍有許多精美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