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康熙國庫銀兩留下800萬,雍正留了6000萬,乾隆留了多少?

羽評郡主


乾隆自稱“十全老人”,史上最自戀的皇帝,號稱“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之一,但他去世時,究竟給國庫留下多少錢呢?

康熙給國庫留下800萬

康熙皇帝大家都知道,被清朝尊為“聖祖”,意思是堪比聖人的祖先,近年來很多媒體還把康熙吹捧為“千古一帝”,把他捧得不成樣子了。

康熙帝確實有很大功績,也是傳說中“康乾盛世”的開創者,但很多人不知道康熙在晚年施政過於寬鬆,導致官員紀律鬆弛、貪圖腐敗、懶政怠政、鋪張浪費現象十分嚴重。

康熙在位期間,老百姓的賦稅負擔並未減輕,但錢都跑到官員腰包裡去了,必然導致國家財政收入受到影響,據說康熙去世時,國庫僅剩下800萬白銀,給雍正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雍正給國庫留下6000萬

雍正還在當皇子的時候,就深知朝政弊端、社會危機和百姓疾苦,他不想當一個別人嘴裡的“好皇帝”,而是想做一個實幹家,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於是開始了努力奮鬥的歷程。

雍正的各項措施基本上都是針對康熙晚年的弊病而來,他嚴懲貪汙腐敗,同時建立養廉銀製度,給官員漲工資,但不允許貪汙,刷新吏治;實行攤丁入畝,減輕百姓負擔,有利於發展生產;將火耗歸公,防止官員藉機侵吞國家財產,等等。

雍正是一個勞模,他當皇帝13年,在位時間比康熙和乾隆少將近50年,但就在這13年內,雍正就把國庫的800萬兩變成了6000萬兩,而這一切都是在不增加百姓負擔基礎上取得的,因為雍正是從官員嘴裡”奪食“,把本該屬於國家所有的錢財,從那些貪官汙吏口中”搶回來“。

這在清朝的歷代皇帝中,可以說是無人能及。

乾隆是千金散盡回不來

乾隆是幸運的皇帝,老爹雍正給他留下一個好攤子,打下好基礎,所以當乾隆中前期還比較理智的時候,沿著老爹鋪好的路子前進,整個財富還在增長,並且達到了清朝盛世的巔峰,也就是康乾盛世的巔峰,乾隆四十二年時,整個國庫存銀總數高達8182萬兩!

不幸的是,乾隆犯了和他爺爺康熙一樣的錯誤,更嚴重的是以為當前的盛世都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前面辛苦了幾十年,到了後期應該享受成果了,千金散盡還復來嘛!

所以乾隆在執政後期幹了幾件大事,發動邊疆戰爭,花了幾百萬兩;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陵墓,耗費幾百萬兩;經常外出巡遊,尤其喜歡下江南玩美女,每次都花幾百萬兩;辦壽辰、過生日、舉辦千叟宴,每次都是上百萬兩;鎮壓農民起義,耗費幾百萬兩……

這個折騰法,多少錢也不夠花,於是到了乾隆晚期,國庫基本已經空虛。

乾隆死後,陪葬的奇珍異寶多的不計其數。據記載,慈禧的陵墓中陪葬的奇珍異寶摺合白銀約5000萬兩,乾隆或許不如慈禧豪奢闊氣,但摺合白銀也絕對不下3000萬兩。

嘉慶繼位後看著空空如也的國庫,為了花錢,只好把和珅給抄了,據說和珅的總家產摺合達8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10年的財政收入,各種奇珍異寶數不勝數,很多就連皇帝都沒見過。這便是”十全老人“乾隆的真實面目。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兩個數字都是錯的,康熙留下的存銀說少了,雍正留下的存銀說多了。

根據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二十九日,軍機處查奏的《康雍乾年間戶部銀庫存銀數目奏片》可知,康熙末年國庫存銀:

康熙五十七年實在銀四千四百三十一萬九千三十三兩
康熙五十八年實在銀四千七百三十六萬八千六百四十五兩
康熙五十九年實在銀三千九百三十一萬七千一百三兩
康熙六十年實在銀三千二百六十二萬二千四百二十一兩。

康熙六十一年的數據可見於《雍正朝漢文硃批》收錄的雍正二年(1724)四月十四日的怡親王奏摺:

康熙六十一年實在銀兩千七百十一萬九千二百八十六兩七錢五分

總而言之,康熙晚年國庫保留有2000-3000萬左右的存銀。

再說說雍正的數據,還是根據《康雍乾年間戶部銀庫存銀數目奏片》:

雍正元年實在銀二千三百七十一萬一千九百二十兩
雍正二年實在銀三千一百六十二萬七千六百八兩

雍正三年實在銀四千四十三萬四千七百四十四兩
雍正四年實在銀四千七百四十萬九千七百八十兩
雍正五年實在銀五千五百二十五萬二千九百三十三兩
雍正六年實在銀五千八百二十三萬五千七百八十兩
雍正七年實在銀六千二十四萬八千七百四十七兩
雍正八年實在銀六千二百十八萬三千三百四十九兩
雍正九年實在銀五千三十七萬三千九百五十三兩
雍正十年實在銀四千四百三十九萬二千八百四十八兩
雍正十一年實在銀三千七百九十三萬三千七百四十三兩
雍正十二年實在銀三千二百五十萬三千四百二十八兩
雍正十三年實在銀三千四百五十三萬四百八十五兩

6000萬隻是雍正七年(1729)、八年(1730)的數據,雍正最終留給乾隆的國庫存銀的數額是3400萬。

最後說說乾隆,他在乾隆六十年退位時留下的銀子是六千九百三十九萬一千九百九十兩,差不多7000萬兩。


HuiNanHistory


嘉慶二年,這時的國庫存銀是2791萬兩,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大概乾隆留下的國庫數字和這個相差不大,估計也在2000-3000萬兩。

(數據來源論文:嘉慶朝的財政危機與傳統體制運行的困境)



而康熙和雍正年間的國庫存銀,早已有前輩總結出來了,這個參看數據即可。


康熙在位的最後一年,國庫存銀是3262萬兩。



而雍正在位最後一年,國庫存銀是3453萬兩。


所以無論是康熙,雍正,乾隆,實際給後任留的銀子從絕對數字上來說都差不多。

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一個事實:通貨膨脹,康熙60年的物價和乾隆60年可是不一樣的。

以1682年的物價為100的話,那麼康熙60年(1722年)物價指數粗略估計約為140左右,而到了乾隆60年(1795年),物價指數幾乎到了300.也就是說,物價幾乎上漲了一倍。


所以乾隆在位時留給後代的銀兩,實際購買力估計只有康熙時代的一半左右。


閉家鎖的紅楓


“HuiNanHistory”老師在回答中,已經指出康熙國庫銀800萬、雍正留下6000萬數字完全不正確。他把雍正庫銀數量已經完全給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本人更詳細地說說三代皇帝的庫銀問題。

(1)康熙和雍正真切數字解讀

總結說雍正元年到十三年平均每年存銀4486萬兩,雍正元年最低2371萬兩,最高為雍正八年6280萬、雍正七年6024萬,其餘都是6000萬兩以下。

康熙在位六十年,總提上說就是:六年為249萬;十一年1810萬;十二年2136萬;十六年531萬;十七年334萬;二十五年2605萬;二十六年2896萬。這些數字都是不連貫的,即七年到十年、十三年到十五年、十八年到二十四年數字都是空白,我們無法確知真實情況。

康熙十一年才531萬、十六年才531萬、十七年340萬。影視劇和小說等是把康熙年輕時因為戰亂造成的戶部存銀數量奇缺,嫁接到了康熙晚年。目的很明確:為了捧雍正。因此,很明顯,康熙晚年並不差。康熙年之所以出現幾年幾百萬兩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戰爭。

(2)康熙前二十五年為何戶部庫存每年才幾百萬兩

“三藩之亂”從1673年到1681年,即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在戰爭期間,清朝給官員發的工資都是折扣,例如六折發錢、大規模賣官鬻爵籌集軍費。

“三藩之亂”後就是兩年收復臺灣。戰爭一停,戶部存銀立刻上來了,二十五年即達到2605萬兩。

縱觀康熙朝,年份最高的是康熙五十八年的4737萬,其後為四十七年的4718萬。

(3)乾隆掌政63年數字總評

從乾隆元年到十二年,白銀庫存平均在3300萬以上‘’乾隆十三、十四兩年掉到了2700萬以上。乾隆十五年到十九年又升到3700萬兩以上;從乾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都三四千萬兩;乾隆二十九增長到5427萬兩;乾隆三十到六十年都在六七千萬間。

乾隆六十年為6940萬兩,嘉慶元年為5658萬兩,嘉慶二年為2792萬兩,嘉慶三年為1919萬兩。這63年其實都是乾隆掌權,嘉慶四年以後除了六年的1694萬兩,最高也沒超過3200萬,基本都是兩千多萬兩。

嘉慶朝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嘉慶元年爆發的“白蓮教大起義”。在這次戰爭中,“鄉勇”在中國崛起,可惜沒有留住全被裁了。

綜上所述,乾隆朝並非人們所說的那樣,許多都是因為受到影視文藝作品影響,過高地誇大了乾隆的“揮霍”!


坐古談今


乾隆給嘉慶留下一個和珅:

《清史稿·和珅傳》中記載了嘉慶登基後下詔宣佈和珅罪狀,略曰:

“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多於大內數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頂,大罪十五。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勝於大內,大罪十六。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大罪十七。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大罪十八。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餘萬,與民爭利,大罪十九。家奴劉全家產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庸庵全集》中有《查抄和珅家產清單》的清單內容,從和珅家中查抄出來的金銀財寶、房產田地、銀莊當鋪、珍珠寶石、玉器古玩、珍稀皮毛等物品不計其數。

預估財產總額大約價值11億兩白銀。



史書又記載:

“四年正月,高宗崩,給事中王念孫首劾其不法狀,仁宗即以宣遺詔日傳旨逮治,命王大臣會鞫,俱得實。”

看來,乾隆生前就早有準備了。

那麼,網上所說乾隆胡吃海喝,四處遊玩享樂,以至國庫空虛,使得清朝財政捉襟見肘,走向了沒落,就沒有道理了吧?

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4億人民,11億兩白銀,誰接這個攤子不是個好攤子?

還要乾隆怎麼樣?留下多少錢才算夠?

說乾隆閉關鎖國的,來看看:

四港貿易總額達到36571777兩白銀。

這能不能算“閉關鎖國”?

說乾隆不重視火器的看看,清軍從乾隆年間,已經實現了全火器化,火器裝備率高達70%,大刀長矛不過是點綴。



到了道光時期,幾乎就沒幾個人會玩射箭了。

《清史稿》中記載:

“西藏旗兵,自乾隆五十七年始。前後藏各設番兵千。定日、江孜各設五百。前藏領兵者曰戴琫,其下如琫,又下甲琫、定琫。原置戴琫三人,二駐後藏,一駐定日,復增戴琫一人駐江孜。前藏番兵,遊擊統之。後藏及江孜、定日,都司統之。原有唐古特兵,歸戴琫督練。初制,每番兵千,弓箭三之,鳥槍七之。嗣選唐古特兵三千,鳥槍、刀矛各半。至是新設額兵三千,每千人五成鳥槍,三成弓矢,二成刀矛。”

這還只是一支邊區的地方部隊而已。

說清朝害怕漢族人掌握火器,推翻滿族統治的睜大眼看看:

《道鹹宦海見聞錄》的記載,清朝咸豐九年九月十八日上午,咸豐帝在北京玉泉山召見福建布政使張集馨,問起了福建械鬥的具體事情。


咸豐:“械鬥是何情形?”

張:“……大姓欺凌小姓,而小姓不甘被欺,糾數十莊小姓而與大族相鬥。”

咸豐:“地方官不往彈壓麼?”

張:“臣前過惠安時,見械鬥方起,部伍亦甚整齊。大姓紅旗,小姓白旗,槍炮刀矛,器械具備。聞金而進,見火而退。當其鬥酣時,官即禁諭,概不遵依。……”

咸豐:“殺傷後便如何完結?”

張:“大姓如擊斃小姓二十命,小姓僅擊斃大姓十命,除相抵外,照數需索命價,互訟到官……”

這是一次打群架,雙方“部伍亦甚整齊”,“槍炮刀矛,器械具備。聞金而進,見火而退。”

談到傷亡情況,用的是“大姓如擊斃小姓二十命,小姓僅擊斃大姓十命”

一場村民械鬥都打出了野戰軍的水準。

要正確看待歷史,要有依據,有頭腦,別跟風吃屁,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無知,成為別人的笑料。


饞嘴肥貓鏟史官


不知道康熙雍正留下多少,也不知道乾隆留下多少,到知道乾隆給他兒子留下了和珅,足足8億兩白銀,比放在國庫裡安全多了,國庫裡各級官員還不撈點,那時候財產又轉移不到外國去,多穩穩當當。我認為乾隆是最聰明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