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福將,都有哪些人?

史學達人


在現代史上最有名的福將就是國民黨將領胡璉,胡璉在國民黨軍界素有“不敗將軍”之稱,胡璉卻在解放軍的一次次圍攻中,竟然一次次在最後關頭奇蹟般脫逃了。戰神粟裕也是多次敗於胡璉,就連毛主席也稱他是“狡如狐猛如虎”。

胡璉是陝西華縣人,黃埔四期生。抗戰爆發,胡璉先後任11師副師長、師長,18軍軍長,十二兵團副司令。胡璉在國軍中素有福將、不敗將軍之稱。胡璉作風潑辣,性格驕悍,“愛才如命,揮金如土,殺人如麻”。

石牌保衛戰,胡璉一戰成名。1943年5月,日軍以六個師團近十萬的兵力,沿長江向陪都重慶的第一道門戶宜昌石牌發動猛攻,胡璉率11師死守石牌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最後成功擊退了日軍的進攻,被外媒記者稱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胡璉確實是福將,久經沙場,大難不死。一次次化險為夷、一次次死裡逃生,幾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感嘆,這傢伙運氣實在太好了。

一、南麻戰役,天降及時雨

孟良崮戰役以後,1947年8月,胡璉為了給同鄉兼同學張靈甫報仇,以秘密而迅速的動作,包圍並攻陷魯中根據地南麻。華野迅速捕捉到了戰機,粟裕派4個縱隊外加魯中軍區3個團猛攻南麻,胡璉陷入包圍之中。

面對解放軍的猛烈進攻,胡璉近乎絕望,一方面請求支援,另一方面焚香跪拜,企求老天爺保佑。說來也巧,暴雨來臨,而且一下就是七天七夜,真是胡璉的及時雨。解放軍進攻受挫,損失慘重,敵人援軍正在趕來,不得已撤退轉移。許世友打電話給粟裕發牢騷:“胡璉這隻狡猾的狐狸……下次我定叫他碎屍萬段。”

二、淮海戰役,僥倖逃脫

淮海戰役,國民黨十二兵團陷於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司令黃維人書呆子一個,指揮無方。副司令是胡璉,本來司令應該是胡璉的,可是因為派系鬥爭,胡璉沒有當上,氣的胡璉回家拒絕上任。十二兵團危在旦夕,蔣介石又想起胡璉,胡璉匆忙空降雙堆集,表示要與黃維共患難。胡璉在十二兵團素有威望,胡璉的到來給軍隊帶來了希望。可惜,雙堆集不是南麻,胡璉也沒有回天之力,全軍覆沒。

胡璉就是福大命大,黃維所乘的坦克半路熄火成了俘虜,胡璉卻一路順風,僥倖逃出,南京城看見胡璉者無不道賀稱奇:伯玉豈止命大,簡直是命硬哩!楊勇曾經說過:“我們寧願俘虜一個胡璉,不願俘虜十個黃維。可惜讓胡璉給跑掉了。”

可是“雙堆集”和“粟裕”成了胡璉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晚年胡璉經常摸著那次逃亡留下的傷疤感嘆“土木不及一粟(裕)”。

三、金門炮戰,驚魂未定

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突然炮轟金門,459門大炮在85分鐘內集中射擊炮彈3萬餘發。當時,胡璉是金門防衛司令,正與幾名“副司令”在翠谷湖心亭宴請來金門“慰問”的“國防部長”俞大維。胡璉因為醉酒先行一步,而吉星文、趙家襄、章傑幾位“副司令”飲酒之後還在聊天。結果,胡璉又是命大福大,萬炮齊發,三個副司令真成了炮灰,胡璉驚魂未定逃過一劫。

四、當越南大使,大難不死

1964年胡璉出任“駐南越大使館大使”,在南越8年,為南越政權積極出謀劃策,胡璉自然成了越共遊擊隊的暗殺對象。

1967年5月19日,兩名游擊隊員潛入胡璉的辦公室,神不知鬼不覺安置了一顆定時炸彈。胡璉每天上午都會在辦公室裡辦公,但當天胡璉剛好有個會,他從辦公室走後不到1分鐘,辦公室便發生爆炸,胡璉又神奇地逃過一劫大難不死。胡璉嚇的稱病回到臺北療養。


非常道畢延河


中國歷史上的福將還是有很多的,不得不說戰爭中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個優秀的將領往往決定著一場戰役的勝負。

說到一個福將的出現,就改變了戰役勝利的戰爭,我就想到了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

相信大家對彭德懷將軍肯定都是不陌生,毛澤東誇讚他是的英勇是,“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在對抗日本侵略者的時候,彭德懷帶領的八路軍,打出了中國的國威與軍威。

大家都知道,近現代史上,日本發動了對我國的侵華戰爭。

所以,在面臨日本入侵者,肆意踐踏中國民眾的時候,彭德懷站了出來,他帶領八路軍開始和日軍展開殊死搏鬥的。

當時彭德懷主要是在太行山一帶和日軍展開了一系列的搏鬥。

在這期間彭德懷將軍,打的最為傑出的,讓中國人民最為揚眉吐氣的一戰,就是百團大戰了。

那時候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似乎,他們在中國還沒有遇到過什麼巨大的阻力。

所以,這時候彭德懷站了出來,他要讓日本人嚐嚐中國軍人的厲害。儘管當時彭德懷帶領的八路軍裝備很落後,簡直就可以用小米加步槍來形容。

但是,中國八路軍的心是在一起的,中國人民抗日的決心是在一起的。

所以,這一戰彭德懷帶領的八路軍有信心打贏。

雖然日本入侵者的武器十分的先進。但是,彭德懷堅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我們就可以取得戰爭的勝利的。

所以,彭德懷要給日本日以沉重的打擊,他就組織了一百零五個團,簡稱為百團大戰。

這一戰打響的時候,彭德懷不顧自己個人的安危,親自到了炮灰連天的前線,從容不迫的指揮著戰役。

試問這樣的膽魄,除了彭德懷這樣的將領之外,還有誰人能做到。

大家都知道,彭德懷帶領的八路軍,真正的打出了中國的國威與軍威,直接消滅了日偽軍幾萬餘人。

通過這一戰,日本人知道了中國軍隊的厲害,他們在中國並不是無所不能的。更加重要的是,百團大戰的勝利,鼓舞了全體中國人民抗日的士氣。

最終,在全體中國人民的團結努力下,我們擊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彭德懷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百團大戰的勝利,正是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取得的。所以說一場戰役的勝負,確實和一個人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彭德懷元帥就是這樣的福將。


不才講史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戰役的勝利,是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所導致的,對於這場戰役來說,這個人就是福將。

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也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領導的四渡赤水之戰,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的戰役。

大家都知道,土地革命的時候,本來第一到四次反圍剿戰爭, 在毛澤東和朱德的領導下,我們都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但是,到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時候,李德等人把軍隊的絕對領導權給奪了回去,最終,因為李德等人的無能,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

關鍵是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讓紅軍的數量有八萬人銳減成了三萬人。這也就說黨和軍隊再有李德等人領導下去,最終將會走向覆滅的。

在這種情況下,黨和軍隊的領導人不得不為自己的前途以及命運考慮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開一個會議,討論一下是十分有必要的。

於是,在這個期間一個偉大的會議開始召開,這個會議就是我們熟知的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的召開,在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人的支持下,毛澤東被選舉出來成為了黨和軍隊的絕對領導人。

也就是說挽救黨和軍隊的命運的權利,落到了毛澤東的身上。

對於國民黨來說,為了儘快把工農紅軍給消滅,他們派出了二十萬大軍,向毛澤東所帶領的工農紅軍殺來。

此刻國共雙方力量的對比,是國民黨的二十萬大軍,對陣毛澤東的三萬工農紅軍,這個力量的對比絕對是懸殊的。

毛澤東帶領的工農紅軍要想戰勝國民黨反動派,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不過,毛澤東打仗有一個特點,就是集中我軍優勢兵力,對國民黨反動派實施各個擊破的戰略戰術。

對於國民黨反動派,我們要在保證軍隊有生力量的情況下,盡最大的努力給予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就這樣毛澤東帶領的工農紅軍,神出鬼沒的出現在敵人絕對意想不到的地方,經過四次渡過赤水河,徹底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二十萬大軍。

這一次戰役在中國歷史上被稱之為四渡赤水之戰。所以,毛澤東在這一次戰役當中,就是一個偉大的福將。是他改寫了紅軍的命運,改寫了黨和國家的名。

四渡赤水之戰,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戰役,而且還是毛澤東一生指揮的最得意的戰役。

關鍵是這一次戰役,在關鍵的時候,挽救了黨和國家的命運,為鞏固和擴大紅軍的力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所以說毛澤東就是一個偉大的福將。


史學達人


“福將”不僅應該是在危機關頭每每化險為夷,還應該伴隨著已方陣營的不斷勝利。就這一層說,早年北伐的所謂“福將劉峙”、以及曾經撰文寫過的唐生智四弟唐生明,好像都差點意思,而在人民軍隊的開國將帥當中,真正的福將應該首推葉帥。

(葉劍英)

千萬不要以為葉帥沒有帶兵打過仗,那是對軍史不夠了解所致。早在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炮打越秀山“大總統府”的時候,時任海軍陸戰隊營長的葉劍英,就率部與叛軍激戰以保衛孫中山,而當時的蔣某人只是“隨侍左右”並未直接參加戰鬥。東征時期的言嶺關大捷,葉劍英名震一時,並且他雖然未及參加南昌起義,卻是後來廣州起義的重要領導人。

黃埔軍校開辦後,葉劍英出任教授部副主任,從黃埔一期學員算起,所有黃埔生都是葉帥的學生,這一點勿庸置疑,從而奠定了葉帥在戰爭時期軍界的地位。北伐戰爭開始後,葉劍英調任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不久以後的1926年11月,再被任命為新編第2師代理師長,駐江西吉安,年僅30虛歲。

(紅軍時期)

然而蔣介石1927年的倒行逆施,讓葉劍英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他毅然放棄年薪20萬大洋的軍職,隻身前往武漢通電反蔣,並於當年7月秘密入黨,而那正是腥風血雨的革命低潮期。在武漢,非常欣賞葉劍英的粵軍大佬張發奎,立即任命他為“鐵軍”第四軍的參謀長。

葉帥不僅是儒帥,更是一員福將,在22年的武裝鬥爭中,無論是戰場上的槍林彈雨,還是在特務密佈的武漢、重慶和北平(軍調時期),他沒有一次負傷經歷。尤其是抗戰時期在國統區從事統戰工作時,懾於葉帥的深厚資歷和巨大聲望,蔣系特務是真的不敢胡來,每每有驚無險。

(抗戰時期)

1940年3月,蔣某人企圖在重慶軍事會議上攻擊為八路軍“遊而不擊”,一幫子戰區司令和參謀長也跟著群起攻詰。葉劍英據理力爭舌戰群“將”,一一駁斥了重慶方面的誣陷,同時出示了石友三、朱懷冰等人制造摩擦甚至勾結日偽的證據,讓蔣某人啞口無言氣急敗壞,甚至連原定宴請葉帥的飯局都取消了,有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參謀長,實乃八路軍之福。

說葉劍英是福將,是因為在重大歷史關頭總會出現葉帥的身影,並且都能從容應對。1927年南昌起義之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電邀賀龍、葉挺上廬山開會,企圖藉機扣押解除他們的兵權。沒有暴露身份的葉劍英緊急下山趕赴九江傳遞消息,由此賀龍、葉挺動悉張發奎之陰謀,拒不到會並且率部向南昌開拔,成功發動起義。

(解放戰爭時期)

紅軍長征途中,張國燾搞分裂的電報本來是發給陳昌浩的,由於其正在開會,時任前敵指揮部參謀長的葉劍英率先拿到電文,立刻通知了中央領導,避免了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因而獲贊:“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至於70年代的重大貢獻,這裡就不提了。

解放戰爭取得不斷勝利之際,葉劍英先後擔任北平、廣州市的市長及軍管會主任,尤其是在廣州時期,敵特多次企圖實施暗殺但均未得逞。他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接管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協助指揮解放廣東和海南島的戰役,從而奪取了華南戰場的最後勝利,戎馬一生,功勳卓著。

(五位元帥)

說葉帥是福將,還因為他在建國以後始終位居人民解放軍的指揮中樞,凡三十年並沒有受到什麼大的衝擊和影響,到1976年仍然在主持軍隊工作,周公也引用“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來讚譽他。

葉帥子孫滿堂安享晚年,直到1986年10月因病逝世。所以葉帥不僅僅是儒將和福將,在筆者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傳奇。


度度狼gg


說到福將,必須提朱總司令,從護國運動一直到百團大戰前夕,但凡參戰,老總都是親臨一線指揮,尤其是三河壩阻擊戰至爬雪山過草地和挺進太行山這兩段時期,每戰都是惡戰硬站,然而慶幸的是,我們的總司令幾乎每次都化險為夷,從來受過傷,最典型的一次莫過於土城戰役,要看前方將士就快頂不住了,總司令為了鼓舞士氣,親自上陣,毛主席和劉帥多次勸說無果,朱:主席放心,敵人的子彈打不到我朱德得!毛感嘆:我們的總司令是一槍一槍打出來的呀!


浩然狡狼



國民黨陣營中,有很多草包將軍,但並沒有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影響仕途,相反,打了敗仗還能在國民黨陣營裡步步高昇。韓德勤就是這樣的一位福將。


說起韓德勤,很多人或許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是他在仕途上得到的地位與他的個人能力比起來,實在是不敢恭維。而且相比起其他國民黨將領,韓德勤還多了一分“資歷”,就是他在國民黨陣營裡是為數不多的被俘虜過兩次的高官。


韓德勤,江蘇漣水人,保定軍官學校步兵畢業。憑藉著保定軍校的牌子,畢業後就進入了北洋陸軍裡就職,後來因為受傷回到家裡休養。


韓德勤之所以能進入國民黨陣營裡,也是得益於有一個“貴人”相助,他就是顧祝同。顧祝同深受常凱申的賞識,隨著顧祝同的不斷升遷,作為同鄉、同學兼好友的韓德勤自然是雞犬升天,進入國軍後也是不斷得到提拔。1926年進入國軍,四年之後的1930年,韓德勤已經做到了師長級別。



韓德勤的第一次被俘,則是在“紅軍第三次反圍剿期間”。


以韓德勤為師長的第52師作為國軍的進攻主力,想拔得頭籌,可沒想到卻中了埋伏,全師損失慘重,韓德勤也兵敗被俘。可是混在隊伍裡的韓德勤沒有被紅軍發現,後來以回家種田為由領了兩塊銀元回家了。


而第二次被俘發生在抗戰期間,1943年3月的山子頭戰役。


韓德勤當時作為江蘇省省主席,面對境內的新四軍早就想一口吃掉。於是在夜色中,韓德勤以4000人的優勢兵力想搞個突然襲擊,可新四軍早就看出了韓德勤的不懷好意,早就做好了準備,打了韓德勤一個措手不及,消滅了韓部1000餘人,韓德勤第二次被俘。



其實在山子頭戰役之前,韓德勤已經多次對新四軍發動過進攻。其中著名的戰役有黃橋戰役、曹甸戰役等,都是以韓德勤的失敗而告終,其中黃橋戰役更是打斷了韓德勤的脊樑,消滅韓德勤部10000餘人,可韓德勤的反動嘴臉絲毫未收斂。


出於抗戰大局的考慮,新四軍釋放了被俘的韓德勤,此後,韓德勤雖然還是對新四軍騷擾不斷,但是沒有在發動成規模的偷襲,直到抗戰勝利後,韓德勤被調往別處。


在解放戰爭期間,韓德勤先後當過“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國大代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後來又在顧祝同的推薦下,當上了“國防部聯勤總部副總司令”這個肥缺,再也不要為前線失利負責了。


(陳毅義釋韓德勤)


後來又在國民黨敗逃臺灣後,一起去了臺灣。由於韓德勤是“國大代表”,所以在臺灣的生活過得是有姿有色,還曾當過“第一屆國大第2~6次會議主席團主席”。並且韓德勤這個人非常長壽,一直活到了1988年才去世,終年96歲。


縱觀韓德勤一生,他能力不足,並且時常犯錯,但是他有貴人相助,被人排擠時,就老實跟在顧祝同後面,也算是“有福之人”了。我們設想,如果韓德勤沒有顧祝同這顆大樹,估計韓德勤的仕途在北洋政府時期就終結了吧。


對此,你覺得韓德勤是福將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經過電視劇《長沙保衛戰》的吹捧,薛嶽這些年行情看漲,都快被一些人吹成所謂的戰神了。但是如果仔細考察整個長沙保衛戰的前三次會戰,也就是三次長沙會戰,就會發現其實言過其實了,薛嶽遠沒有那麼神。不僅不神,而且錯漏百出,日軍基本上來去自如,至於所謂殲敵十萬,更是無從談起。 只能說,薛嶽在日軍於1944年下決心打通交通線之前,一直算是一個有福氣的福將。

按照第九戰區原定的計劃,當日軍從湘北嶽陽出發,渡過新牆河和汨羅江向長沙進攻的時候,第一線部隊應該逐次抵抗,吸引日軍向長沙附近深入,第一線部隊逐步轉入外線,轉而破壞和攻擊日軍後勤補給線,也就是將日軍放到長沙附近,在日軍在長沙堅城之下苦戰一段時間後,在敵後的部隊再從山區出來,將日軍包圍,聚而殲之。


這也就是薛嶽在回憶中大肆鼓吹的天爐戰法。其實這個戰法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無非是利用日軍兵力有限的缺陷,又是在我國國土上作戰,在華中的日軍只能以保守武漢為目的,所以每次能夠從武漢和江西抽調出來用於進攻長沙的兵力都不會太多,將日軍引誘進預設陣地,迫使日軍無法速戰速決,只能進行持久消耗戰,等到日軍消耗得差不多了,被迫撤退的時候,國軍再轉入追擊,尋機殲滅敵人一部分。

但即便是如此,前兩次長沙會戰中日軍也並不上當,每次都是在接近長沙附近的時候,發現國軍第一線部隊抵抗並不激烈,日軍自身也找不到殲滅國軍主力的機會的情況下,加上後勤補給線被國軍外線部隊攻擊,保障不繼,就提前撤兵了。前兩次長沙會戰中,日軍可以說是來去自由,來的時候國軍無力阻止,撤退時國軍即使能夠包圍一部分,日軍也能夠突圍而去,國軍無可奈何。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攜帶的輜重和物資非常有限,並沒有大舉深入,攻下長沙的決心,只是對第九戰區國軍的掃蕩作戰,在物資消耗完之後,日軍自己就撤退了。國軍在追擊過程中雖然也殺傷了一部分日軍,但是戰果遠沒有宣傳說得那麼大。即使如此,在日軍突破汨羅江之後,薛嶽還是將戰區總部提前遷往耒陽,在長沙只留了一個指揮所,薛嶽帶少數人指揮。而且,薛嶽一度想要放棄長沙,是關麟徵堅持不肯放棄,正在爭執不下的時候,日軍已經開始主動後撤,國軍從而轉入追擊。

第二次長沙會戰,薛嶽更是連日軍的企圖都沒有搞清楚,而且是自始至終一直沒有搞清楚,日軍的意圖是尋機殲滅國軍在華中地區的主力部隊,但是薛嶽錯誤的以為日軍的目的是要進攻長沙,因此強令七十四軍長途行軍,趕來支援長沙防禦戰。結果導致七十四軍在行軍途中被日軍攔腰截斷,大敗虧輸,兵力損失過半,王耀武僅以身免。作為國軍統帥部的戰略預備隊的第十軍,也在薛嶽的錯誤指揮下,整師整團的補充到已經被日軍打垮的三十七軍陳沛部去,同樣損失慘重。因此,第二次長沙會戰哪怕是在國軍統帥部看來,也是敗仗,戰後第十軍軍長李玉堂被撤職,七十四軍的師長廖齡奇被槍斃。


相對而言,只有第三次日軍在孤軍深入的情況下,卻始終未能像前兩次長沙會戰一樣,能夠打垮國軍主力部隊,因此深入到了長沙附近,遇到了早已堅固設防的第十軍,陷入苦戰。這時候日軍如果只是淺嘗輒止,也能夠全身而退,但是日軍卻堅持突然要戀戰,企圖攻下長沙後再撤退,而日軍的這個意圖又意外被國軍在截獲的日軍文件中發現,從而馬上調集外圍部隊增援長沙,從而將日軍合圍在撈刀河和瀏陽河之間。日軍苦戰之後發現自己已經陷入重圍,於是再次開始主動撤退,國軍不斷追擊,從而取得了比較大的戰果。

縱觀前三次長沙會戰,日軍每次出動的部隊都只有十萬到十二萬人,要應對國軍在整個第九戰區的龐大部隊,顯然力不從心,所以每次實際上都是希望能夠擊潰國軍戰區主力部隊。這其實是為了消除國軍對武漢的威脅而主動發起的攻勢,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對日軍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失,第二次尤其一舉打垮了第十軍和七十四軍兩個主力部隊,而這兩個部隊都是國軍統帥部重金打造的準備用於攻擊的部隊。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有一個意外的原因,就是國軍在長沙的兩個炮兵團發揮了重要作用,完全壓制住了日軍炮火,所以第十軍才能持續堅守,消耗日軍,為外圍部隊增援,包圍日軍爭取了比較充分的時間。

而當日軍第四次發動長衡會戰,以打通交通線為目的的時候,明確了攻佔長沙的戰役目標後,國軍在長沙雖然極力抵抗,卻仍然未能擊退日軍,最後導致長沙衡陽失守,日軍的戰役目的完全達成。這時候,薛嶽的天爐戰法何在呢?為什麼不靈了呢?其實原因就是第一次長沙會戰其實是打了個平手,雙方都沒佔到便宜,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也達到了擊潰國軍戰區主力部隊的目的,第三次會戰則是日軍戰敗,損失較大,等到日軍集中兵力,以攻佔長沙為目的的時候,薛嶽的天爐戰法也就沒有用了。可以說,整個長沙保衛戰的四次會戰,薛嶽贏也贏得稀裡糊塗,輸就更加輸得稀裡糊塗了。


蕭武


.

戰爭中人的因素確實是最為重要的,不得不說很多戰爭的勝利,都是因為一個人的出現。可以說正是一個偉大的福將,在戰爭中決定著一次又一次偉大戰役的勝利。

我想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一個福將,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主席。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立,正是靠著毛澤東卓越的軍事才能,是他帶領中國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侵略者,帶領我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讓中國人民享受到了獨立與自主,公平與自由的。

所以,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戰爭中,起著重要作用的人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主席。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也是世界歷史上,最為卓越的軍事家。可以說正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讓戰勝了所有的國內外對手。

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讓工農紅軍迅速的發展壯大了起來。

為日軍紅軍奪取政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開闢的敵後革命抗日根據地,給予日軍以沉重的打擊。還有他發表的《論持久戰》,為中國抗日指明瞭方向,奠定了中國軍民抗日的決心,為中國抗日戰爭最終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策劃了三大戰役。正是三大戰役的打響,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蔣家王朝。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

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的毛澤東,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厲害的軍事指揮家。

毛澤東的一生,可以用征戰無數來形容。他打的勝仗,真的是數不勝數。在如此多勝仗當中,最令毛澤東倍感自豪的要數四渡赤水之戰。

因為四渡赤水之戰,毛澤東帶領的三萬紅軍,打敗了國民黨二十萬大軍,取得了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偉大戰役的勝利。

這就是毛澤東軍事才能的具體體現,也是他機動作戰的真實案例之一。毛澤東取得成就最大的一次戰役要數三大戰役。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給人們帶來獨立與自主,讓中國人民成為國家主人的毛澤東,才是中國歷史上天才級的將領。

所以說毛澤東就是中國人民心目中的福將,正是因為毛澤東領導的正確性與偉大性,讓他帶領我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民才成為了國家的主人的。


漢史趣聞


1.程咬金:性格爽朗,武功不高,僅會三斧子半,卻總是逢凶化吉。在英雄雲集的隋唐,被封為宿國公,經歷大唐六朝皇帝,頤享天年。

2.曹仁:曹操評價曹仁:“曹子孝世間福將”。官渡之戰,燒掉袁軍糧車,為官渡之戰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赤壁之戰後,僅率少數人馬抗拒東吳和蜀,死守江陵一年多,方才撤退。為曹操赤壁之敗恢復元氣爭得了寶貴的世間。堅守樊城,有勇有謀,成功擊退關羽的進攻。

3.趙雲:人品好,顏值高,武功強。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英明留世;漢中之戰,英勇無比,劉備稱“子龍一身是膽也”;最後壽終正寢,死後頗享尊榮。兩個兒子也成長為優秀的將領。

4.胡大海:長身鐵面,智力過人。元朝末年,從朱元璋起事。胡大海善於用兵,常常朗誦:“我是武人,不知書本知識,僅僅懂得三件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奪婦女,不焚燒房屋。”於是他所到之處,遠近都爭相歸附。他死後,聞者無不流涕。


冷水洗頭165


大明星秦漢的父親、國軍著名將領”飛將軍”孫元良的一生頗有造化,逢凶化吉,大難不死,譭譽參半,活過百歲,要說“福將”,他的運氣之好,“福”氣之旺,在那個時代的兩個陣營中,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得過他。

孫元良出生就帶著“福相”,他的父親、一位前清的縣太爺,67歲老來得子,有了孫元良。1924年,不滿20歲、正在讀北大預科的“學霸”孫元良,經李大釗推薦考入了將星雲集的黃埔一期,從此開始了他“不平凡”的傳奇一生。


在北伐戰爭中,北伐軍與軍閥孫傳芳部隊作戰時,孫良任團長,在大部隊被擊漬的時侯,他對上級的指揮當耳旁風,只想著奪路而逃,保命要緊。這讓頗為看重他的蔣校長勃然大怒,公開宣稱對孫元良要依軍法執行槍斃。

但後來在眾人的勸說下,蔣校長為了不讓黃埔學生寒心,最終還是法外開恩了。孫元良卻由此因禍得福,竟然前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去鍍金。逃跑還能跑出了機遇,也真讓人不知說點啥好。回國後,孫元良繼續一路高升,風光無限。


抗日戰爭時期的淞滬抗戰,身為師長的孫元良在前線時,貪財好色的本性又顯現出來,貪汙軍費,搶掠物資,沾花惹草,忙個不停。但打起仗來他卻也不含糊,能率部與日軍浴血奮戰,在大軍敗退時,他留下所部的八百壯士據守四行倉庫打出了震奮民心的一戰,他也藉此聲名雀起,戰後被升為中將軍長,大受表彰。

在隨後的南京保衛戰中,孫元良部在雨花臺一帶艱難奮戰兩三天後,漸漸不支,其“飛將軍”本色再現,一見大事不妙,顧不上還在頑強抵抗的部下,竟慌忙丟掉部隊,獨自逃生去了,並在大屠殺中躲過災禍,逃出南京,而其所部卻大多被日軍殲滅。


戰後,孫元良因私自撤退,被追究責任,但拘押42天后被無罪釋放,又一次逢凶化吉。此後一番出國“考察”,在回國後,又繼續出任集團軍副總司令、軍長。

在抗戰末期時,孫元良在日軍氣數已盡的情形下,一路攻城略地,長驅直入,也是好一陣大顯神通。

川軍孫震擁兵自固,被蔣校長猜忌,欲罷免其兵權,孫震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極力推薦自己黃埔出身的侄子孫元良接替自己的兵權,獲得恩准。


運氣來了躲都躲不開的孫元良。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到了腦袋,做夢一樣又成了位高權重的兵團司令。

雖說好事讓孫元良得了,但該乾的活他也得幹。在淮海戰役中,孫元良北上支援黃百韜兵團時,把自己和部隊也搭了進去。結果國軍的高級將領或死或被俘,而“飛將軍”孫元良卻再次展示了他逃跑的功夫,成功的通過化妝從重重包圍中隻身逃脫,再現其“福大命大造化大”的本事。並與胡璉、李彌並稱“快腿三傑”。


在敗退到孤島後,孫元良心灰意冷,不願在錯綜複雜的國軍中混日子了,選擇了退役從商,又在商海中起起浮浮。他儀表堂堂的相貌遺傳給了第五子孫祥鍾,這個又叫秦漢的演員,最後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名氣比他老爹大多了。下一代的人丁興旺,也是孫元良的福氣。

孫元良最大的福是活了103歲,兩個陣營的將帥,活到這個年齡的幾乎沒有。這個一貫運用“打得贏就使勁打,打不過就玩命跑”打法的將領,在其半輩子的戎馬生涯中,功過是非,眾說紛紜,但縱觀其頗有故事的一生,絕對稱得上是個”福將”。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