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深秋中的三季報:價值投資的羅生門


茅臺深秋中的三季報:價值投資的羅生門

來源:大巖資本(ID:JASPERAM)

颱風來臨前的上海和深圳還沒有完全入秋,貴州茅臺用一份三季報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秋天甚至是冬天的些許涼意。表面2018年目前的同比24%營收增長與24%淨利增長無法掩蓋在Q3單季度的低個位數增長:收入+3.8%與淨利+2.7%。受此影響,茅臺迎來了上市以來的一字板跌停。

小夥伴們,如果你是價值投資的擁蹙,要不要考慮買一手留做紀念呢?畢竟,茅臺的基本面變化並沒有股價那麼顯著。從價值投資的角度而言,消費市場對於茅臺的崇拜還遠遠沒有停止。無論是用戶層面,還是供給層面,茅臺都是這個市場上絕對的領導者。這個時候不抄底,更待何時?

這樣想的投資者絕不在少數。實際上,如果我們將看多茅臺認為是價值投資者的信仰的話,會發現有一條邏輯從始至終貫穿其中:市場的漲跌最終會迴歸到股票估值中樞,而這個估值中樞對於茅臺來講,總有各種理由會讓人們認為會一直增長下去:茅臺的品牌,供給,消費習慣,社會意義……

可惜,我們所面對的不止是一個單純的企業。在博弈面來說,還有更多東西等著我們。

跌停的背後:一個跌停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

某種意義上來說,股票的跌停本身也是解決企業基本面的一種工具。一個企業股價過高了,雖然本身價值很不錯,但是總歸會到達大部分投資者都覺得不值這個錢的程度。這個時候有投資者想盡快離場,怎麼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掛跌停離場。從這個角度而言,跌停確實是個又能保護投資者又能滿足所有人意願的制度。

可惜,真的能滿足所有人意願嗎?回到博弈層次,茅臺今天的跌停到底有沒有解決它所面臨的全部問題呢?

如果能解決全部問題,或者我們要求低一點,能解決大部分問題,那麼這個時候抄底就是划算的。

在我們看來,目前的茅臺至少有以下兩個問題,是今天的跌停無法解決的:

1、流動性陷阱

儘管10月29日的集合競價階段茅臺有超過2萬手的成交賣出,然而從過程上而言,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現,他們想要在盤中賣出自己手中的茅臺,是非常困難的。截止收盤,有超過8萬手的股票掛在跌停價位置,而全天成交如何?僅僅是4.91萬手!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想走的人(8萬手)還是佔絕對多數的。如果考慮到今天大部分的成交實際上是集合競價和收盤的量,這表明真正成功離場的人非常少。

這麼多人想著走人,但是隻走了幾個,那怎麼辦?明天繼續走。

2、踩踏陷阱

這個才是茅臺跌停真正無法解決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而言會像原子彈一樣引起鏈式反應。

我們知道,茅臺是大多數基本面研究為主的大基金的權重股。今天的跌停會導致本來就身處水深火熱的各個基金經理考慮賣出茅臺換取流動性的可能性。不過,當他們真正考慮這麼做的時候,就會發現:我TM根本賣不出去茅臺啊!怎麼辦?

算了,先把其他我能賣的賣掉吧。五糧液、洋河、海天味業……這些食品飲料先賣掉再說。

什麼?這些也跌停了?那只有賣平安、招行、京東方、大族激光……這些傳統的大白馬。

於是我們看到的是,隨著下午時間一點點地流逝,整個市場以上證50為主,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大量白馬股紛紛暴跌甚至跌停,而單隻股票仍然難以放量。A股全天成交量仍然只有2550億元。

這兩個問題,茅臺今天的跌停是決計無法解決的。可以想見,如果沒有什麼特別情況的話,大概率茅臺明天仍然會下行。且今天的市場潰退會由於平安、京東方等三季報的披露而持續下去。

如何走出羅生門?關於價值投資的思考

在無數關於價值投資的討論中,人們反覆強調基本面和博弈面的研究,都認為暴跌錯不在自己,而在其他的角落。

我們不認為如今中國股市的問題是哪個人或者哪條單一的制度所導致。如果將問題歸結在某個點,這是不公平的。實際上,羅生門的出現,背後暗示的更多是對於問題考慮的不全面。

所謂價值投資,是不是可以忽略博弈面不提,只是一味地強調企業有多麼多麼好,未來發展空間有多麼多麼大呢?這顯然不行。這種邏輯更像是對於企業的無腦擁蹙以及捧殺。

真正的價值投資從來不是對股價的盲目吹捧。一個全面的價值投資邏輯,除了對於價值的堅守,更應該分析出在制度環境、博弈對象等多方面的影響下,投資方向的走向。

即便我們如此看空茅臺,也要知道真正的機會出現在危機之後。從這一點出發,茅臺今天的跌停更像是我們所交的學費。它至少應該能夠帶我們走出價值投資的誤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