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學生當人看了嗎?——萊西這位班主任的問題,讓人一驚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會覺得詫異。尤其是我們的老師們,可能會反問一句,誰不把學生當人看了?如果我把這個題目改成:要把學生當“人”看,或許讀者就會更明白我的意思了。我們當下的教育,為了學生得到全面、更好的發展,各個學科都研究了學生的發展特點,並且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育。教師

知道學生髮展的獨特性、不均衡性等特點,但是,教師在注意這些特點的時候,卻把學生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根本特性給忘記了,即:學生在成為一個學生之前,他是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教育應該以全景式的角度來看待學生,把學生當“學生”看,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人”看。換言之,“學生”只是一個人在某一個年齡段的社會屬性,而“人”才是他的根本屬性。把學生當人看,本質上是尊重學生作為人的獨立的人格。

問一問我們的老師,你瞭解你的學生嗎?我們的老師會回答,我怎麼可能不瞭解我的學生呢?我太清楚他們了,某某怎麼樣,某某怎麼樣,如數家珍。而今天我要說的不是哪一個人,而是一類人,談的不是學生的個性,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共性。

你把學生當人看了嗎?——萊西這位班主任的問題,讓人一驚


一、學生是成長中的人

1.正在成長,是學生的特點

著名的哲學家尼采認為,人是“尚未定型的動物”,用在學生身上,就可以這樣說,學生是尚未定型的人,學生還在變化,換句話說,“正在成長”,是學生的本質。學生既然是成長中的人,那就一定有不完善的地方,一定有不成熟的地方,一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就應該認識到教育的偉大之處,那就是使這些不完善不成熟的人,變得相對完善和成熟,讓學生從不能變得可能。

2.怎樣理解正在成長?

首先,“正在成長中的人”,要求我們正視學生的缺點,要認識到,學生有缺點是正常的,沒有任何缺點的學生是不存在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學生因為有缺點,才讓我們的教育有了落腳點。沒有了缺點,一個完美的人,還需要老師去教嗎?認識到學生都有缺點,我們才能對學生有包容的心。實際上,我們哪一位老師不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我們的學生時代又有誰是完美無瑕的。我們也是從調皮搗蛋的時代走過來的,所以,當我們的學生調皮了、叛逆了、早戀了、打架了,我們不應該視之為“洪水猛獸”,因為這是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會正常經歷的。遇到了學生的這些問題,我們的教育才能凸顯出意義,否則,天下無事,每天只需要按部就班講課,我們乾脆辦一個電視大學,每天播放教學錄像就可以了,還要這麼多老師幹什麼?

其次,“正在成長中的人”的學生觀,要求我們把每一位學生看成天使。每位學生都是落到人間的天使,他們都在尋找為自己縫補翅膀的人。而能為他們縫補翅膀的人,就是我們,我們老師,我們的班主任。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將心比心,對學生多一分包容,不去嘲笑他們的青澀,不去嘲笑他們的無知,用一種鼓勵、一種耐心、一種真誠,一種對教育獨有的虔誠去影響他們、引導他們。我想,只要我們真心付出,假以時日,他們一定會縫補好自己的翅膀,再次展翅高飛。

再次,“正在成長中的人”的學生觀,要求我們遵循“教不嚴,師之惰”古訓,既然學生正在成長,就意味著他們不成熟、不完善,就需要我們的老師不能聽之任之,不能任由他們胡作非為,要嚴格要求,在他們人生最重要的階段,讓他們少走彎路,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自身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成長。

你把學生當人看了嗎?——萊西這位班主任的問題,讓人一驚


二、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

1.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學生

西方哲學家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每一個學生的先天條件不同,後天條件也不同。正如我以前所說,人人生而平等,其實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人與人之間,其實生而就不平等了,哪裡又有什麼絕對的平等。

人為什麼是獨特的?一個人作為一個自然人,生理結構或許大體相似,但是不會完全相同,正如愛因斯坦的大腦就要比一般人的大一些一樣。而作為一個社會人,一個人所處的時代、國家、民族的不同,他的家庭出身,父母的職業,從小所受的教育等各個方面都會造成不同的差異。

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九種以上的智力,這些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而這些不同的組合,讓學生有了不同的特色。

2.尊重獨特,因材施教

詩人紀伯倫說:“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學生是獨特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是屬於自己的,不屬於父母,也不屬於老師,我們可以去引導和影響他們,但是絕對不應該去控制和左右他們。

首先,我們應該尊重獨特。每個學生都是大自然的傑作,每個人都有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理由。正如黑格爾說的那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他是存在的,那麼就是合理的。我們不能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百樣人,更不能用同樣的知識去教會所有的人,因為有的人,或許根本就不適合學這種或那種知識。有的學生形象思維好,有的學生邏輯思維好,如果我們拒絕認識這種差異,那就是教育的悲劇。

其次,我們應該因材施教。孔夫子是因材施教的首倡者。他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朱熹在他的《論語集註》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人棄也”。反顧我們當下的教育,又有多少做到了因材施教,統一的要求,統一的模式,統一的作業,統一的考試,同一的標準,美其名曰:公平。細想來,真正公平嗎?教大象去爬樹,教猴子去游泳,讓鯨魚學長跑,會公平嗎?

你把學生當人看了嗎?——萊西這位班主任的問題,讓人一驚


三、學生都是可教的。

如果我寫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話,肯定會引來罵聲一片,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暫且不爭論,幾天前,我寫過一句話:“我堅信這世界上還有善良與美好,教育也是如此。”同樣,我也堅信,“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善良。我也相信,再頑劣的孩子,內心裡也有向善的一分自留地。

我們平時經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既然本性難移,那麼“性本善”的本性,就應該很難改變。然而為什麼有些人最終變成了壞人呢,我想這與後天的很多因素是分不開的。

簡單地說,一個人後天的教育、後天的環境、後天的評價會對一個人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陶行知曾經說:“教育就是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教人不變或不教人變不是教育。”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出了問題的教育,所以我們的問題孩子也就越來越多了。當然,我在這裡說的教育是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在內的廣義教育。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擇鄰而處的重要性,也告訴了我們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影響,荀子在《勸學》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第一任老師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變化。

標準,就像一把尺子,這把尺子的刻度如果準確,一切自然準確,可怕的是如果這把尺子本身的刻度就不準,那麼量出來的東西也必定是錯的。我們給學生講標準,會講到各路的精英,把他們歸為上等,而把掃大街的、出大力的歸為下等。其實我們都應該清楚,精英畢竟是這個社會的少數人,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事業的人,才是這個社會的絕大多數。既然如此,我們到底應該用一種什麼標準去評價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可以深思的問題了。

學生,是可以教好的,那麼我們如何去教呢?

1.教育學生,應該從尊重學生開始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美國傑出思想家艾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而我們中國的一句老話說的更為直白:“打人不打臉。”從名人名言到民間俗語,說的無不是尊嚴對於人的重要性。同樣,尊嚴對於學生是最重要的。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故事或話語,某某學生因為某位老師的一句話,從此改變了學習態度,有的掉頭向上,有的則急轉直下,為什麼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原因往往就一個:教師的話是否維護了學生的尊嚴。

我實在難以想象,我們的學生來到學校,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這樣的教育難道值得推崇嗎?這樣的教育難道不可悲嗎?當我們的教育,讓我們的學生沒有了任何自尊,我們的教育,還有意義嗎?

2.瞭解學生,是可教的基礎。

我們去醫院看病,醫生總要通過望聞問切來了解病人的病情,進而才能對症下藥。我們的學校教育本來也應該如此,學生來到學校,我們應該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像醫生那樣,找準每個學生的“病灶”,進而找到“醫療方案”,拿出措施,開出“藥方”,我們的教育才有針對性。試想,如果一位所謂的“神醫”,用同樣的藥,醫治不同的病,這種藥往往被稱為“萬靈丹”,這種醫生,你敢相信嗎?而我們多少老師,用的不都是萬靈丹麼?妄想用一種辦法,去教好所有的人,最終的結果,必定是失敗的。同樣是發燒,可能大多數人是感冒,吃了感冒藥好了,但可能有小部分人不是感冒,吃再多的感冒藥,也是無效的。

醫生只有瞭解病情,檢查到位,做到心中有數,擁有必須和必要的醫學知識,才有資格做醫生。同樣,老師只有真正全面的瞭解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擁有必須和必要的教育知識,才有資格做老師,做班主任。

3.對症下藥,是可教的關鍵。

瞭解學生,是教育的開始,要教好學生,還必須開對藥方。

不管是蘇霍姆林斯基還是陶行知,不管是魏書生還是李鎮西,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是師德高尚,思想前瞻,教法先進,他們都能做到對症下藥。在他們的教育下,有幾個學生會教不好?與之相對的是我們當下的一少部分教師,師德一般,乃至低下;思想一般,乃至落後;教法一般,乃至陳舊。試問,這樣的老師又怎能對症下藥,治好學生髮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疑難雜症呢?

相信,只要我們把學生當人看,把學生當做一個發展中的人看,尊重學生的個性,瞭解學生的特點,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我們的教育必定能走出一個全新的局面。我們的教師,也必定會走上一條正確的專業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