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受德川攻擊以後,小早川秀秋爲何要倒戈?

limali


由於小早川秀秋在關原之戰的臨陣倒戈完全左右了整個戰局的走勢,直接導致了西軍的失敗,所以其被人戲稱為“關原戰神”。對小早川秀秋的倒戈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作為豐臣秀吉的養子,豐臣家的繼承人之一,一直深受豐臣秀吉的恩惠與照顧,理應維護與捍衛豐臣家的權益才對,卻為何做出臨陣倒戈之事呢?

在關原之戰對陣之初,東西兩軍已對陣多個小時, 難分難解。此時尚未投入戰爭的小早川秀秋成為左右戰局的關鍵所在。其雖名義上屬於西軍,私底下卻早已與東軍暗通款曲,但戰場上難分難解的局勢一直讓小早川秀秋為最終加入哪一方而猶豫不決。正當其猶豫不決之際,德川家康做了一件看起來極為大膽的舉措,命令手下向小早川秀秋戰陣進行威脅性射擊。

受到東軍攻擊的小早川秀秋,卻立即決定倒向東軍,下令向西軍大谷吉繼部發起攻擊,使得西軍右翼頃刻崩潰。隨後其他西軍各部的士氣大受打擊,西軍內部的其他騎牆派也紛紛改投東軍,轉而攻擊西軍,使得西軍迅速瓦解。小早川秀秋明明是受到東軍的攻擊,卻又為何會倒向東軍呢?看似讓人疑惑不解,有人因此認為其是愚蠢闇弱之輩。但我認為不然,是其充分權衡利弊做出的決定。

小早川秀秋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是豐臣家繼承人之一。但隨著豐臣秀賴的誕生,小早川秀秋已成為豐臣秀賴繼位的一個障礙。所以其才被送到毛利氏的分家小早川氏做養子。而豐臣家另一個繼承人,豐臣秀吉的外甥豐臣秀次卻被豐臣秀吉處死了,下場極為悲慘。所以小早川秀秋在豐臣秀賴誕生後實際上已與豐臣家沒了多大關係。

關原之戰雖是石田三成一派為討伐德川家康的不臣之心而起,但當時豐臣系武斷派大名整體對德川家康的野心認識不夠而與文吏的矛盾卻相當尖銳。決戰的雙方主力也是豐臣系大名的文吏派與武斷派間的對決,而德川家康的本家部隊的三萬多人馬並未能趕抵戰場。

西軍與東軍雖然雙方實力差不多,但西軍除了極少數大名立場堅定外,大部分大名雖在名義上已表明態度,但實際上騎牆派居多,在戰場上都持觀望態度。小早川秀秋的軍隊佔西軍的五分之一,如果幫助西軍,那與東軍的勝負概率也就是五比五。但是如果加入東軍,那麼東軍對西軍的勝率最起碼是六比四,而且一旦自己表明態度,那麼勝利就必定向東軍傾斜,就會不斷有持觀望態度的大名加入倒戈行列,那麼東軍對西軍的勝率就遠不止是六比四了,西軍也就必敗無疑。反之,如果加入西軍。德川家康必定痛恨自己的背信行為,傾全力以五倍於自己的力量來攻自己本陣的話,那時即便最終西軍慘勝,自己也早已人頭落地,那麼勝利又能與自己有何關?所以顯然加入東軍對自己更有利。

雖然西軍石田三成給自己的許諾更有誘惑力,但最後能兌現承諾的只能是屬於勝利的一方。所以即便石田三成 的承諾再好,如果戰場上不能獲勝的話那也是白搭。

領地的產出代表著實力與權威,西軍總大將小早川氏的本家毛利輝元並未親臨戰場,後來也因此被人戲稱為“關原宅神”。西軍的實際指揮,落在了石田三成的身上。而石田三成只有區區19萬石的土地,只相當於自己的一半,也就是石田三成的親屬兵力也只相當於自己的一半水平。而其背後又沒有豐臣家明確表態予以支持或授予其戰場指揮權。所以其沒有足夠的權威來領導整個西軍,對自己也只能是“利誘“加”哀求”。

而德川家康雖沒有帶本家部隊前來,但其卻領有關東八州250餘萬石的土地,已是日本第一大大名,實力遠超其它大名,是自己的六倍左右,有絕對的權威與震懾力。德川家康對自己不只有“利誘”,更有震懾力在。這種震懾力來自於德川家康本家軍隊的力量,那種力量是自己的六倍左右。而石田三成的力量只是自己的一半,顯然比起石田三成來,德川家康是得罪不起與不可戲弄的,所以小早川秀秋選擇倒戈也在情理之中。

德川家康正是看穿小早川秀秋會算明白這些賬,才敢向小早川秀秋戰陣射擊威脅逼其做出決定,潛臺詞就是告訴小早川秀秋,如果不早做決定,就拿你開刀。所以小早川秀秋選擇叛變加入東軍也就自然不過了。


歷史聞知社


通說:小早川秀秋與關原

關原合戰當年,小早川秀秋年僅十九歲,因為在關原之戰戰況膠著時下令背叛西軍攻擊大谷吉繼部,被認為是關原合戰中的坑隊友第一人,因此被冠名“關原戰神”,意在諷刺小早川秀秋。



據說交戰當天,在東西兩軍僵持時,小早川秀秋因為兩頭下注而猶豫不決,德川家康見小早川秀秋毫無動靜,己方又無法打開戰局,一怒之下派出了一支鐵炮隊攻擊小早川秀秋。受到德川家康威脅的小早川秀秋嚇得命令全軍攻擊西軍,最終主導了戰局。

不過今天我要說的並不是通說。

小早川秀秋的站隊

在石田三成決定起兵時,他曾讓宇喜多秀家前去說服小早川秀秋加入西軍,並開出瞭如下的條件:



一、在豐臣秀賴十六歲以前,由小早川秀秋作為豐臣秀賴的後見人,統領天下。

二、戰後加封播磨國。

三、小早川家的家老稻葉正成賞賜黃金三百枚,並從豐臣家的直轄領地中撥出近江國的十萬石作為封底封賞給他。

不過小早川秀秋並沒有接受,而是在西軍攻打伏見城前,向德川方的守將鳥居元忠表示,想將親生父親木下家定作為人質送入城裡,隨後小早川軍可以協助德川軍防守伏見城。

由於當時政局混亂,鳥居元忠並分不清小早川秀秋是否真心,因此不敢答應。一怒之下的小早川秀秋便率軍加入了攻打伏見城的行列。



然而,在伏見城之戰後,小早川秀秋的動向卻又開始曖昧了起來。他並沒有按照西軍的指示攻略伊勢國,而是留在近江,並最終登上了松尾山,趕走了本地的西軍。

與此同時,岐阜城的織田秀信戰敗落城,西軍不得不離開大垣城,兩軍在關原遭遇。這也是為什麼毛利輝元身為總大將卻不在戰場的原因。

“問鐵炮”的真相

通說裡,正午時分,小早川秀秋受到德川鐵炮隊的攻擊,驚恐不已,頓時宣佈加入東軍。該說法一直被許多書籍以及電視劇採用,如高柳光壽監修的書籍《日本的合戰》中收錄的桑田忠親的《關原合戰》一文便是採用這樣的說法。



許多人都想分析此時小早川秀秋的心理,然而我覺得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件匪夷所思之事,很有可能是子虛烏有。

近年來發現的關原合戰中參戰的島津家家臣的史料《舊記雜録後編》中收錄的《某覺書》中所言,開戰時分,小早川秀秋的佈陣位置並不在松尾山上,而是在松尾山前的一個小山崗上。而在通說之中,這個位置佈陣的乃是脅坂安治等人,根據推測,小早川秀秋要是在松尾山上,就很難觀察到兩軍的戰況,正因為如此,他在戰前才將本陣向前移動。同時,文中還提到,開戰時大谷吉繼隊最先遭到攻擊,在這之後,宇喜多秀家軍也被攻擊。


同樣在史料《神戶五兵衛覺書》以及《神戶久五郎覺書》中的記載,九月十五日的上午時分,真正最先遭到東軍進攻的乃是西軍的大谷吉繼部,在大谷吉繼受到攻擊之後,小早川秀秋立即反水,加入了東軍攻打大谷吉繼。

另一份史料《慶長五年於關原合戰之砌、木脅休作殿動之次第、神戶五兵衛覺書寫》中,則記載著大谷吉繼戰死之後,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等軍勢崩潰。



《黑木左近·平山九郎左衛門覺書》中,也是一開戰大谷吉繼的軍陣便遭到小早川秀秋軍的擊破。 在西軍的有力將領之中,戰死的僅僅只有大谷吉繼一人,剩下的無論是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還是島津義弘、石田三成,都成功脫離了戰場。究其原因,只怕是小早川秀秋在戰場上壓根就不是西軍的所謂右翼,而是東軍的左翼,正因如此,石田三成才會在小早川秀秋的陣前佈置軍勢防備。開戰當時,小早川秀秋率軍攻打西軍,而原本該是防守小早川軍的西軍(脅坂安治等)陣前倒戈,導致大谷吉繼被東軍前後夾擊,無法逃出生天。


通說之中在正午時分戰況膠著時,掌握著戰局勝利關鍵的小早川秀秋因為“問鐵炮”的威脅而加入東軍,在一次史料中並未見到,最早的記載只在江戶時代的軍記物《關原軍記大成》中看到。

在一次史料中,關原合戰後兩天的九月十七日石川康通、彥坂元正聯署寫給松平家乘的書信中也提到:在開戰的時候,小早川秀秋、脅坂安治、小川祐忠、小川祐滋父子加入了我方,擊敗了敵軍。 而根據島津家家臣的史料《帖左衛門宗辰覺書》中的記載,關原合戰的結束時刻乃是正午時分,此時東軍已經結束了同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軍的交戰,這同正午時分小早川秀秋被“問鐵炮”威脅而加入東軍的說法自然就形成了衝突。



正因為有諸多史料的證明,故小早川秀秋在戰前歸屬西軍,以及在戰況膠著時被“問鐵炮”嚇得加入了東軍實則是不可信之說。小早川秀秋應當是在戰前便屬於東軍,開戰時刻立即加入了戰局,並主導了整場合戰勝利的關鍵。


伊勢早苗


被稱為“關原戰神”和”東軍戰神“的小早川秀秋,是因為在爭奪天下的決戰——”關原之戰“中,突然大顯神威,連續幹掉了多支友軍而得名。

小早川秀秋腦後有沒有反骨,是肯定不了的,但二五仔肯定也不會是一天就形成的,戰神的”臥底“之路,需要從頭說起。

小早川秀秋本是木下家定的第五子,在其三歲時成了豐臣秀吉的養子,取名羽柴秀俊,後來又被小早川隆景立為嗣子,這才改名成了秀秋。在元服時所受的官位是“左衛門督”,唐名為“執金吾”,朝廷的官位為“中納言”,統稱“金吾中納言”。——總之起步還是非常高的,官還不小呢。

戰神秀秋的第一戰是慶長之役,也就是豐臣秀吉的朝鮮侵攻戰。明軍包圍蔚山城,與小西行長擔任支援行動。戰神並不是浪得虛名,身為總大將的秀秋手執長槍,身先士卒,所向披靡,銳不可當,生擒敵將,威風八面,殺神附體——如果對手不是我大明軍將士的話,還是值得這麼稱讚的。可惜戰神秀秋似乎沉浸於殺戮中無法自拔,太渴望表現自己了,居然幹出了殺良冒功這種事,到處屠殺婦女兒童(果然島國人很多一部分有這個喜好)。

他的行為犯了眾怒,豐臣秀吉表示非常不滿,不給戰神秀秋賞賜,反被降罪召回本國,沒收筑後國領地。當戰神秀秋聽到此消息後氣得不行,他不敢怪罪猴子秀吉,遷怒於石田三成,覺得一定是這小子背後說了我壞話。這個時候,老烏龜德川家康做起了好人,安撫秀秋,並在減封于越前的北之莊城後,為秀秋求情,使他恢復舊領地。因此戰神秀秋還是覺得德川家康是一個好人嘛(果然還是太年輕)。

關原之戰爆發後,本來戰神秀秋也是不打算跟著西軍混的,本來就和石田的矛盾勢成水火,偶爾也鬧騰鬧騰表示不滿,但最終戰神還是在石田的嘴炮和壓迫下,帶了15000人跟著西軍就走了。

上了戰場,戰神的舞臺就來了,他活躍於前線,在伏見之戰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誰知道石田三成似乎不欣賞自己,還經常給自己小鞋穿。因此倆冤家又經常吵架。這個時候,伏見城的鳥居元忠誓死抵抗、以寡拒眾的勇氣、膽略和忠誠,給戰神深深上了一課,眼見著英雄壯烈的鳥居元忠含著氣節而死,戰神秀秋心裡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關原決戰前夕,西軍猛人大谷吉継為戰神秀秋畫了一個大餅,在豐臣秀賴十五歲以前,可以擔任關白一職和得到播磨、近江兩國合共百萬石的領地。如此豐厚的許諾,戰神心裡還沒高興一會兒,德川家康的使者也過來了,要求小早川秀秋看清形勢,以天下”大義“為重,不要與人民為敵,早早投降,共享榮華富貴。戰神陷入了矛盾和沉思……

第二天決戰,他率領一萬五千部隊在松尾山佈陣,遲遲沒有加入戰團,但友軍竟然十分給力,宇喜多秀家吊打了挾恨而來的福島正則的部隊,而大谷吉繼指揮若定,給藤堂高虎的部隊造成了不小的打擊,眼看著勝利的天平傾向西軍。戰神秀秋猶豫著要不要咱也殺過去?這個時候德川家康急了,派了好多使者叫你叛變,你還不動。再不作出選擇,我就跟你拼了,於是派了很多鐵炮部隊向戰神秀秋部發起了射擊。這幾炮驚醒了戰神秀秋。秀秋突然感到驚慌害怕,如果西軍贏得勝利,自己可能對秀賴的地位不利,可能落的跟秀次一樣的命運。如果東軍贏了,自己還沒攻擊,那就要家名斷絕了。而且他清楚知道雖然西軍佔據優勢和大義,但東軍似乎更有潛力。於是再不猶豫,揮軍殺向了隊友。

大谷吉継當然預料到了這個結果,但自己兵力有限,沒辦法,苦戰之後終於兵敗自盡。這時候所有動搖的內奸全部都冒出來了,像脅阪安治、小川祐忠等牢牢跟隨戰神的腳步殺向了友軍,最後西軍迅速崩潰。

一般認為,小早川秀秋在關原之戰的倒戈成為決定戰事走向的關鍵因素。但是他為什麼會倒戈,則有不少爭議。傳統的說法以為他是一個闇弱愚昧的人,被德川家康哄騙而放棄了自己的立場。其實,特殊的童年經歷讓這個幼小孩子的心理懂得了許多至深的道理,某種意義上也促成了日後秀秋的成長。隨後,秀秋在豐臣秀吉麾下立了許多令人仰慕的戰功,他也因此深受秀吉重用,手握重兵。一直深受猜忌。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出來的軍事能力似乎不能被評為闇弱;另一方面,小早川家出動的一萬五千人在當時絕對算是“大軍”。這樣的一個人,真的是一個無能之輩嗎?多數人可能還是會認為,當時秀秋是鐵了心要跟石田三成翻臉。他未必真的有多麼信賴德川家康,但他對三成絕對是毫無好感。要知道,豐臣秀次的案子就是三成辦的,雖說出於秀吉的授意,但畢竟是三成把秀次辦死的。秀秋如何不有唇亡齒寒之感?而選擇在東軍危急之時出手,大概也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分量而已。秀秋清楚的看出了東西軍之間的差距,面對人性的自私,秀秋做出了自己聰明的舉動,這也當時許多不明真相之輩的紛紛開口指責。由此看來,小早川秀秋是個被特殊環境造就的眼光獨到,胸懷謀略的”將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