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華幹林

(一)

“中國四大名園”,這可能是揚州個園最搶人眼球的一個頭銜了。以區區數畝之田的私家園林,竟然能與頤和園、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並稱“四大”。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揚州何園也毫不示弱,“晚清江南第一名園”赫然昭告於入口處,鮮紅的大字,圓潤的書體,那麼的奪目。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以往,單純對這兩個園林的欣賞文字可謂汗牛充棟。但是,當我嘗試著將個園、何園放在同一個維度去解讀它們的時候,倒覺得有些別樣的意思了。

個園營造於清嘉慶年間。有資料記載,在此之前,此處已有園林存在,其中黃山石堆砌的“秋山”,據說在明末清初就有了,而且傳為石濤遺構。嘉慶時代,康乾盛世業已謝幕,揚州在封建社會所呈現的第三次輝煌漸顯黯然。但是嘉慶時代畢竟是緊跟著盛世之後的,因而還拖著盛世光華的尾巴。乾隆時代揚州造園鼎盛之風,尚有餘響未絕。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個園主人黃至筠是鹽商,對於他的身世之說,至今仍撲朔迷離,甚至連他的籍貫都未有定論。比如,清代曾亮所撰《黃個園家傳》說他是“甘泉縣人”,而《揚州畫苑錄》則稱他“本浙人,後移入甘泉縣”。還有說他是山西人、安徽人等。也有史料說,黃至筠本是鹽鋪學徒出身,後來發跡較快,屬於暴發戶型。揚州文化學者方曉偉先生考證出黃至筠的父親曾花錢捐得一知州職位,算是給個園身世增添了一些“來頭”。個園後人傳承,史料漫漶不清,使得當今個園研究者和管理者花了很大力氣去尋找,卻僅得一鱗半爪。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而何園主人何芷舠則不同,無論是家族淵源,還是本人身世,史料記載清晰可縷。他本籍安徽望江,父親何俊曾在揚州做官,他本人官至漢黃道臺,四十九歲掛冠退職,隱居揚州而築此園。由於是官宦之族,何家十分注意家族淵源的傳承。打開何園家譜,從何俊、何芷舠,到當代名士何祚庥等,血脈相承,一目瞭然。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何園營造於光緒年間,也是在舊園基礎上營建的。巧的是,何園中也有一個石濤遺構——片石山房。光緒時代,整個國家風雨飄搖。揚州,由於運河淤塞,鹽業衰微,交通閉塞,已徹底失卻了往日風華。在這樣的背景下,園主人能夠營建規模如此之大,藝術水準如此之高的私家園林,足見經濟實力之雄厚。從而也給後人留下了謎團,即何園主人不是商人,而是政府官員,哪裡來的如此鉅額資金營造此園?

(二)

園林與文章一樣,凡是經典園林,必有建園主題。而建園主題,又因園林主人的身世、修養、身份、財產多寡而有不同呈現。

個園主人是鹽商,兼有詩畫之能,尤以扇面見長,加之他又是當時的揚州商總,也算風流風光之人。尤其是他資財超人,實力雄厚,所以他所給定自家花園的主題設計,體現的是排場闊綽。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抱山樓、宜雨軒等建築都集中在一個園子中,居住部分與園子截然分開,相對獨立,且假山山體高大,用石多樣,給人以闊大、顯現之感。所以,透過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的主題,在欣賞疊石造山藝術的同時,鹽商那種鬥富、顯擺的心理也是掩飾不住的。

何園的主題是歸隱。何園主人何芷舠,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自己又是官場人物,四十九歲擔任相當於今天的副部級幹部,已屬春風得意了。但是,由於他所處的時代正逢國運多舛之時,政府昏庸無能,官場腐敗黑暗,使正處壯年的何芷舠急流勇退,決意歸隱。為何選擇揚州,大致原因有三:一是這裡是他父親工作過的地方,或許人脈關係較好;二是揚州此時雖然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是曾經的大碼頭;三是何家以詩書傳家,揚州深厚的文化積澱或許是何芷舠選擇揚州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何園的歸隱主題體現得十分充分,首先園子的名字“寄嘯山莊”,是從陶淵明的《歸去來辭》中選字組合。陶文中有“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之句,“寄嘯”二字由此而來。陶淵明是東晉時代的著名隱士,他在擔任彭澤縣令八十二天之後,就辭官掛印,決意歸田。又由於他田園生活的詩文風采,遂成中國隱士中的典範人物。陶淵明家鄉彭澤與何芷舠家鄉望江,不足百里之遙,想必何芷舠對這位鄉賢是很敬佩的。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既然以隱居為主題,何園在佈局和建築上就刻意追求這樣的意境。何園的總體規劃分五個部分:東園、西園、玉繡樓、南大門及騎馬樓、片石山房(後來購得)。這五個部分既相互聯繫,又單獨成片。居住與景點佈局交替其間,給人以內斂之感。

個園、何園,一事張揚,一求內斂;一個場面宏大,一個曲徑通幽。說到底,是園主人心態的表現。

(三)

個園、何園,同屬於江南園林代表,在園林藝術上都堪稱中國私家園林之典範。但是,由於造園時代背景、園主人身世、園林主題等因素不同,因而,兩個園林在藝術風格上亦各呈特色。

總體佈局上的集中呈現與分散呈現。

個園的住宅與園林是前宅後園,其住宅部分是傳統中國民居。民居部分規劃嚴整,開間設計、居住區功能分配等,長幼有序,完全符合中國儒家的秩序思想和宗法意識。園林部分“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合於一園,其中配以亭臺樓閣,其功能區分也十分清楚。如抱山樓是家庭大型宴賓之所,宜雨軒是接待重要客人之所,透風漏月軒是晚間活動之所,住秋閣、戲臺是娛樂小憩之所,叢書樓、覽句廊是讀書之所。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何園的住宅與園林沒有截然分開,而是相輔相成,以板塊的形式呈現。東園部分,既有門廳、牡丹廳、船廳等用於居住及娛遊的建築,亦有小橋流水、貼壁假山、太湖石屏風、小品及牡丹花圃、賞月亭等景點佈置。西園部分,既有蝴蝶廳為主體的宴客廳堂等,更有複道迴廊和池沼及水面亭臺等景點安排。玉繡樓則以居住為主,但其天井中亦有玉蘭和繡球樹以及綠草鋪地等植物景觀。南園部分,既有騎馬樓、楠木廳等居住、迎賓之所,更有明代大畫家石濤和尚之山石遺構——片石山房及曲水池沼。

建築風格的純中式與中西合璧。

個園的建築成於清代中葉,其風格是中式宅院,五排建築以福祿壽財禧吉祥之意名之(目前修復三排)。由南而北,最南為門樓,乃家傭所居,其後每縱有數進,每進三間(亦有個別是明三暗五)。進與進之間有天井,天井上方有四面屋簷,向天井傾斜,取意為“四水歸堂”。民居文化意義上引申為“肥水不流外人田”。每進之間有門相通,既分隔而居,又隔而不斷,典型體現了中國式家族生活的宗法思想。

何園營造於清光緒年間,此時,中國國門已被列強打開,西風漸入,加之園主人曾任漢黃道臺(亦有說何芷舠曾任住法公使,但未有史料證實)。故何園建築有明顯的中西合璧之特徵。其東園是純中式建築,而西園在中式建築為主的基礎上,增加了複道迴廊,鑄鐵門窗,更有迴廊內通向玉繡樓的花窗,則是西洋幾何圖形。至於玉繡樓,無論建築風格還是室內陳設,都顯得洋味十足。

疊石造山藝術各具千秋。

疊石造山藝術是揚州園林藝術的精華。揚州無山,這是造園的先天不足。但是自古以來,揚州人為了彌補這個缺陷,致力於人造假山的營構。這樣的風氣到清代康乾年間達到高峰。清人劉大觀曾說“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清揚州人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則明說“揚州園林以疊石勝”。乾隆年間,揚州造園風氣甚烈,而造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疊石造山。因而在清代中葉,揚州湧現了一批疊石造山的高手,不僅在揚州有名,而且名聞京師。當年皇帝南巡駐蹕揚州時,為揚州疊石造山藝術之高超精湛而讚歎,以至後來在頤和園、圓明園營造過程中,大量徵用了揚州疊石藝術家前往北京參加營建皇家園林。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個園假山藝術總體來說有四大特色:一是“分峰用石”,即用不同的石料,堆砌成風格不同的假山,如用筍石表現春山,用太湖石表現夏山,用黃山石表現秋山,用石英石表現冬山;二是假山體量大,特別是太湖石之夏山和黃山石之秋山,是私家園林中體量較大的假山;三是美學風格對比強烈,這是個園假山中最顯著的藝術特色。這主要集中在夏、秋二山上。夏山用清一色太湖石堆砌而成,太湖石集“漏、透、瘦、皺、醜”等美學特徵於一體,色澤灰白,線條柔和,從美學風格上說,呈現的是一種優美。而秋山是用黃山石堆砌,黃山石色澤深沉,線條剛勁,而且從體量上看,秋山為最,故秋山所呈現的是一種壯美。以園林美學而言,夏山所呈現的是中國南方園林之秀,秋山所呈現的則是中國北方園林之雄。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兩座假山,由抱山樓串連成一個整體,一柔一剛、一南一北,兩種風格形成強烈對比和衝突,卻又在對比與衝突中達到了相互映襯,相互照應之和諧。此乃個園假山最珍貴的藝術價值之所在。也是個園敢以區區數畝之田,而稱全國“四大名園”的底氣所在。四是精巧。陳從周先生曾這樣評價個園“個園以假山堆疊的精巧而出名,在建時,就有超出揚州其他園林之上的意圖,故以石鬥奇,採取分峰疊石的手法,號稱‘四季假山’,為國內惟一孤例。這種假山似乎概括了畫家所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以及‘春山宜於遊,夏山宜於看,秋山宜於登,冬山宜於居’的畫理,實為揚州園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景”。

相比於個園而言,何園的假山比較分散,體量也小一些。但它至少也有三大特色:

一是貼壁假山。此種假山,既節省石料,又別具匠心。它以牆壁為紙,山石作墨,所呈現的藝術效果,尤如一幅水墨煙雲圖;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二是體現隱逸主題。位於西園複道迴廊盡頭,以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是何園中最高的一座山,上植白皮松兩株。它所體現的是唐代詩人王維《山居秋暝》之詩意:“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首詩是王維隱居輞川別墅所作,表現的是山間的明月秋色,以及詩人隨遇而安的寧靜心態。而這正是何園主人何芷舠隱居揚州時的心態——人生的春天已經過去,明月秋風也一樣地美妙愜意。灰白色的太湖石堆砌山體,植兩株揚州很少見的白皮松,無疑是在刻意體現“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意境。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三是片石山房的價值。位於何園東南部的片石山房,已被我國著名園林學家們認定為明末石濤之遺構。它於水濱層層疊高,主峰峭拔突兀,側有高梧映帶,峰有綠樹冠蔭,山前池水照影。山腹置石室,東西有洞可入,此即“片石山房”含意之由來。由主峰東延,山體筆削,山勢驟斷,但僅一步之遙,山勢又起,逶迤而東。此種山勢,正如石濤畫論中所謂“一峰突起,連岡斷塹,變幻頃刻,似續不續”。

(四)

如果說規劃佈局、建築風格以及疊石造山是園林“硬件”的重要元素,是園林之“軀體”,那麼園林中的翰墨書香和人文底蘊,便是園林之精神,是園林之靈魂。

有學者認為,個園前身為乾隆時期揚州鹽商兄弟馬曰琯、馬曰璐的私人別業——小玲瓏山館的一部分。馬氏兄弟不僅以業鹽而知名,更以私人藏書豐富及與文人雅士往來甚密而著稱當時,並載於史冊。馬氏兄弟的藏書之所——叢書樓,是當時江南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乾隆朝編《四庫全書》,令全國各地向朝廷進獻圖書,揚州馬氏兄弟為全國私人進書最多者。小玲瓏山館的北園部分,到嘉慶年間轉至黃至筠手中時,馬氏家藏圖書已隨馬氏家族的式微而散佚,叢書樓也已凋敝零落。然而,黃至筠在營建個園時,下意識地重建了叢書樓。雖然個園的叢書樓與小玲瓏山館之叢書樓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其翰墨書香卻一脈相承。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除了叢書樓之外,還有覓句廊等構建。而最能體現個園書香之味的還是他自己及其幾個兒子的文化藝術修養。黃至筠不僅是鹽商,而且善丹青。至今個園抱山樓下嵌壁石刻上還有黃至筠的一幅擬宋人小品的扇面畫。

黃至筠的子孫們也都是頗富學術造詣的雅士。黃至筠有四個兒子,長子黃錫慶被欽賜為舉人,官至廣東後補道。工書畫,尤善花卉,取法惲南田,擅詩詞,有著作《鐵庵詞乙稿》遺世。

次子黃錫麟(黃奭),對經學極感興趣,將一生精力獻給了古書輯佚事業,一生著述,量可等身,他在個園所居其屋取名“漢學堂”。直至今天,我們走進個園,仍能聞得到書香縷縷,看得見詩畫紛呈。

相比於個園,何園的書香之氣更加濃郁。

何園主人為世代書香門第,其主人之父何俊,為道光壬午(1822年)江南舉人,己丑(1829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官階至正一品封典。何芷舠本人曾為國子監太學生,咸豐五年參加順天鄉試,後以咸豐己卯科謄錄的身份,當上戶部郞中,官階亦至正一品封典。何芷舠的兒子何聲灝,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江南鄉試中舉,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進士,並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何園後人中有眾多的科學家、藝術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可謂文脈相傳,代有名仕。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何園中除了書房、讀書樓之外,其最大特色是藏有眾多的碑帖、石刻、木刻等藝術珍品。如廊牆之東的蘇軾《海市貼》、廊牆之西的《顏魯公三表》、《唐人雙鉤十七貼》。蝴蝶廳中藏有木刻“蘇軾竹圖”、宋人小品木刻、唐寅花鳥木刻、鄭板橋竹石木刻、劉墉和鄭谷的書法木刻等。最為難得的是,這些珍貴藝術品大多是造園時的原物。

個園、何園,其營造時代、主人身份等各不相同,其園林藝術各有千秋。不僅在揚州,而且在全國都當之無愧地堪稱園林藝術的兩顆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