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和白矮星爲什麼會這麼重?科學家認爲與內核密度有關

你們知道恆星為什麼叫恆星嗎?古代人以為恆星永久都不會發生變化,因此取名恆星。但是我們現在知道,恆星並不是一輩子都不會消失的,它們有可能到達生命盡頭,留下殘骸。

中子星和白矮星為什麼會這麼重?科學家認為與內核密度有關

恆星內部會發生核聚變,核聚變的過程就是由氫元素聚變成氦元素,一旦經過多重聚變後形成了鐵元素,那麼就意味著生命終止。恆星的外殼會不斷膨脹,發生超新星的爆炸,內部卻開始收縮,塌陷,形成緻密星。那麼這一團緻密的內部結構到底會怎麼樣?

中子星和白矮星為什麼會這麼重?科學家認為與內核密度有關

內核質量的不同,會導致它的去向不同。當內核質量在太陽質量的1.44倍以下,它會轉變成白矮星。白矮星是一個對外界毫無抵抗力的星球,它內部沒有任何原料,無法進行聚變,只能任由外界衝擊力而塌陷,因此不斷塌縮。

中子星和白矮星為什麼會這麼重?科學家認為與內核密度有關

塌縮的結果就是由一個恆星變成一個小行星。白矮星雖然體積小,但是它的質量非常大。一立方厘米體積大小的白矮星,質量可以達到10噸,它表面的重力是地球的10億倍。別看一個小小的白矮星,它如果掉進地球,肯定形成一個蘑菇雲。

中子星和白矮星為什麼會這麼重?科學家認為與內核密度有關

當內核質量在太陽質量的1.44倍以上,三倍以下,原子核會因為坍塌達到一定的極限而繼續發生塌縮,原子外層電子無法承受壓力不斷被擠壓,與原子形成中子,因此變成了一箇中子星。中子星反倒比白矮星還要小,白矮星只是與其他行星體積差不多。所以中子星一立方厘米體積的大小,重量是白矮星的一億倍,這比生化武器還要可怕。而內核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三倍以上,它就會變成宇宙黑洞,黑洞無限大沒有體積,只是一個奇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