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2條運河,一條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由美國人建造,一條是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由法國人建造。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埃及紀念幣,2015年,蘇伊士運河擴建工程,1鎊

這其中蘇伊士運河是不需要船閘的(兩頭海平面相等),所以具備大型商船通行能力,就連美國的航母都可以通過,而巴拿馬運河則不可以(兩端海平面有高度差,需要船閘,通行能力低了很多)。同時,蘇伊士運河連結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南北雙向水運,船隻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節省航程,因此圍繞著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之爭一直伴隨著這條運河。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美國小鷹號航母通過蘇伊士運河

其實遠在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為了進行貿易,就下令挖掘了一條連接紅海與尼羅河的運河,這條古運河在斷斷續續通行了上千年後,才被逐步荒廢掉了。

到了近代,英國已經在美洲的殖民中搶得了先機,所以法國只能把自己的戰略方向轉移到了東方,因此法國急需這條打通東西方的運河。在對古運河進行了考察之後,法國在1856年取得了當時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帕夏的特許,租賃了有關的土地,準備建造運河,土地的租期從運河通航起算,定為了99年。

1858年12月15日,蘇伊士運河公司建立,運河建造正式開工,這一造就造了11年之久。1869年,在克服了諸多困難後,蘇伊士運河終於挖通了,最終的花費高達1860萬鎊。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蘇伊士運河,1869年剛剛通航時的景象

1869年11月17日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這一天被定為運河的通航紀念日,法國99年的租期也從這一年開始生效了。不過才過了6年,奧斯曼帝國就因為外債,將其持有的運河股份賣給了英國,之後運河區域成為了英國的保護中立區,英國開始實際控制了蘇伊士運河。

背景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和蘇伊士運河有關的帝國主義就是英、法這兄弟倆,瞭解這點之後,後面的一些套路也就能說通了。

二戰之後,世界獨立運動興起,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勝利後,埃及人民掀起反對英軍佔領、要求收回運河主權的鬥爭,英國被迫同意於1956年6月13日前將佔領軍撤出運河區,但是希望保持運河的運營權,因為99年的租期到1968年才到期呢,這時蘇伊士運河還是由英、法共同管理。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埃及紀念幣,1956年,英法軍隊撤離蘇伊士運河,50皮阿斯特

1956年6月最後一批英軍撤出蘇伊士運河區,最終結束英國對埃及的軍事佔領。上面這枚紀念這一事件的紀念幣上,埃及人手上的鎖鏈被打斷,一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埃及紀念幣,1970年,納賽爾總統,1鎊

可是埃及人等不到99年到期了,1956年7月,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可是這時英國企業和銀行還擁有運河44%的股份,剩下的股份也都大部分在法國手裡,納賽爾這一決定相當於沒收了英、法的資產,而且是關乎到歐洲國家到東方航道的重要資產,頓時在英法兩國引起軒然大波,也引起了兩國領導人的強烈不滿。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埃及紀念幣,1956年,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25皮阿斯特

於是一場戰爭就開始密謀了,不過打仗總需要一個理由,這就需要一個幫手充當先鋒,而這個時候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正互相敵對,拉以色列下水就再自然不過了。

1956年10月22日,應法國方面邀請,英國首相助理私人秘書洛根陪同英國外交大臣勞埃德,前往法國首都巴黎。他們的使命是同法國和以色列領導人協商制定進攻埃及的計劃,即以色列先對埃及發起進攻,英法以此為藉口介入、調停,最終將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從埃及手中奪回。

這個密謀太陰險了,被稱為陰謀中的陰謀,就連英國人自己都覺得有些不齒,所以不想留下證據,可是洛根和勞埃德鬼使神差的簽署了一份協議,這份協議被法國、以色列死抓著不放,要挾英國:咱們仨一起上,誰也不能偷溜,否則就把協議抖摟出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過。

於是10月29日,以色列先上了,以軍10個旅分四路入侵埃及的西奈半島,向運河逼進。第二天,英、法登場,要求以埃雙方軍隊在12小時內從運河區撤出,否則將派兵干涉,遭到拒絕。第三天,英、法軍隊對埃及進行武裝干涉,英、法海軍陸戰隊在塞得港附近登陸。這劇本演的真是溜,哥仨是配合的自以為天衣無縫,眼看計劃就按照自己的預想進展。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1956年,西奈半島,被擊毀的以色列坦克

以色列從西奈半島進攻運河區。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1956年,英軍在埃及塞得港登陸

可惜他們低估了埃及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首先,面對以色列的進攻,埃及軍隊進行了頑強的反擊,同時英、法海軍陸戰隊也在當地埃及軍民的英勇抵抗下受阻。接著、埃及宣佈與英、法斷交,埃軍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衛運河區。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義鬥爭,一些阿拉伯國家與英、法斷交,對英、法實行石油禁運,蘇聯甚至發話要對英國實施核打擊。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1956年,蘇伊士運河邊上被點燃的油庫

不過這都還好,最讓英、法意外的是他們的“盟友”美國,本來英、法還希望美國能遵守北約協定向英國提供支持,可是美國明確告知英國:只有蘇聯進攻歐洲,或埃及進攻英法艦船時,美國才會履行北約所規定的條款,並要求英國在十二個小時內停火。

而且美國總統還下令軍隊進入全面警戒狀態,在實際上威懾英法兩國。在軍事行動之外,美國還同時開始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大幅度貶值,美國還操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否決了英國的貸款請求,並停止了對英國的經濟援助。美國的這些坑盟友的做法,不僅讓英國本就處在危機中的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也進一步穩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同年11月1日,美國在聯大緊急大會上提出立即停戰的提案,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這個提案。5日,蘇聯建議與美國共同出兵制止侵略,並向英、法發出最後通牒,聲稱決心使用武力恢復和平,這是冷戰時期,美、蘇僅有的一次聯合行動,美國不僅沒有幫助英、法,還在背後捅刀,這也是英、法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收歸主權!紀念幣上的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

埃及紀念幣,1976年,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放,10皮阿斯特

結果,英、法政府內外交困,終於在6日宣佈停火,12月3日,英、法宣佈從埃及撤軍,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的勝利。

最後,為啥埃及這麼急於把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下面給你們算個賬,以1艘5000箱位的集裝箱船為例,單向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價格大概為30萬美元,現在埃及的主要財政收入就是運河的過路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