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港造最強灣區展會圈 廣深港高鐵提供快速通道

穗港造最強灣區展會圈 廣深港高鐵提供快速通道

第124屆廣交會正熱火朝天地進行中,與往屆相比,相同的是人氣旺盛;不同的是新開通的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為廣交會插上助力翅膀,參展商們切身感覺到了身處大灣區的各種便利。

記者從廣州市商務委獲悉,廣交會二期結束後的統計顯示,廣州交易團組織了200家參展企業,展位數共702個,成交額約2億美元,呈現總體平穩的態勢。其中,民營企業成交金額佔比約75%,成為廣州交易團的一大亮點。從出口市場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採購商居多,亞洲市場成交佔比最大,達到34.98%,其次是歐洲市場,為32.25%。法國採購商和加拿大采購商的成交金額分別達到1500萬美元和1200萬美元。

灣區展會圈1

廣交會現場:

2.5萬家企業雲集 頻見老面孔

10月15日,第124屆廣交會在廣州琶洲會展開幕。從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舉行,展覽總面積為118.5萬平方米,展位總數60,645個,吸引境內外參展企業25,583家。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令本屆廣交會採購商與會情況備受關注。

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參展商看好本屆廣交會的成交情況。蘇州一家電子消費品企業已連續參加廣交會超過20年,公司海外銷售總監謝寧表示:“我們與愛普生、索尼、TI、富士康等國際品牌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預估本屆廣交會期間訂單量可上漲兩成左右。”

進口也在廣交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廣交會連續第12年設立進口展,其中美國是廣交會第二大采購商來源地,近年來每屆到會人數均超過1萬人。第123屆廣交會到會11929人,同比增長7.85%。”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全球風扇業務的授權代理商、美國東方風扇公司總裁喻志鴻在展會上表示,“中國市場不容小覷,我們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一年比一年好。”據瞭解,這家工程機械巨頭企業計劃明年將旗下風扇產品引進中國市場。

作為“中國第一展”,廣交會自身也在不斷優化,讓更多中國優質產品登上國際展示舞臺。徐兵說,參展企業年更新率為5%,鼓勵“三自三高”產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參展,本屆還擴大了家電、餐廚、家居等受採購商歡迎的展區面積,首次設置男女裝、內衣、箱包、辦公文具展區。

廣交會的品牌展位一直競爭激烈,本屆一共有3847家企業爭奪,展位需求約為品牌展位規模的兩倍。經過嚴格的評審,共甄選出品牌企業2297家。其中,新企業佔31.5%,生產企業佔58.0%,既有一批發展穩定、實力強的老企業,又吸納了不少“新鮮血液”。

廣交會新助力:

廣深港高鐵提供快速通道

廣深港高鐵對深圳、珠海等地的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也能從本屆廣交會的參展商口中探知一二。

在廣交會第一期的電子消費及信息產品區域,珠海一家主營手卷琴鼓智能音樂產品的公司展位前聚集了不少外國友人。通過簡單的彈奏和溝通價格,一位外國友人很快就買下了一套智能手卷電子鼓。該企業的孫姓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前來參展的是珠海分公司,參展的很多產品都是在珠海本地研發的,深圳總公司主要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支持。廣深港高鐵開通後,途經香港過來的外國客戶可以選擇高鐵作為交通工具。

同樣是電子消費及信息產品區域,深圳一家主營定位器的公司今年首次參加廣交會。據負責人黃經理介紹,由於公司業務拓展的需要,今年在廣州新成立了一家分公司,所以就積極地參與了這屆廣交會。黃經理表示,廣深港高鐵的開通讓他們外出拜訪客戶都變得更加便捷。

廣交會上不少來自香港、澳門的參展商對越來越便利的大灣區交通點贊。不少參展企業均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將對企業的對外貿易產生深遠的正面影響。

廣州一家做智能美甲的企業負責人已經第10年參加廣交會了,他們深切感受到大灣區城際融合給企業帶來的便利。“我們的產品研發、生產、銷售都是在大灣區搞定,大灣區內完整的產業鏈讓我們感受到了其他地區無法給予的便利和高效。”該負責人說,企業的研發團隊分處深圳和廣州,而生產和銷售團隊則在廣州。“廣州和深圳對研發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廣州的核心地理位置可以滿足生產中任何配件的需要,對海外的銷售更是藉助廣州高端的展會條件。”越來越便利的大灣區互聯互通,讓參展的企業看到更加高效的前景。

廣交會之路

隨大灣區越走越寬

曾經的國內第一高樓 因廣交會而起

1957年春季,首屆廣交會在流花路的原中蘇友好大廈舉行,展館面積為9610平方米,共有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23名客商參加,同年10月舉行的第二屆廣交會,採購商人數和成交金額大幅提升。廣交會第一年即成交8686萬美元,佔當年全國創收現彙總額的20%。

當年正值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的時期,廣交會很快便顯得場地不足。1958年起,廣交會將主場搬到海珠廣場,先後四次擴充展覽面積。1968年,廣交會展館面積增加到近50000平方米,相當於第一屆的5倍。

隨著廣交會規模逐年增大,來穗客商成倍增加,新建一家涉外賓館的想法應運而生。1966年9月,“廣州外賓旅館籌建處”正式成立,選址就在廣交會對面,規模還是非常超前的27層。1968年,廣州賓館建成,樓高84米,超過“遠東第一樓”上海國際飯店的83米,一度成為國內第一高樓。

流花路展館數次迎來英美政要

從1965年開始,廣交會年出口成交佔全國外貿年出口總額30%以上。進入上世紀70年代,廣交會場地不足的問題變得十分突出。1971年,廣交會展館擴建獲批立項,1972年11月,在流花路圍繞原中蘇友好大廈擴建新的場館。1974年3月建成啟用。

流花路展館建築面積達14萬平方米,設有13個外貿專業性展覽會和多個綜合性服務樓。1975年以來,流花路展館先後進行多次加層、擴建、改造和整飾。

上世紀70年代,全國城市建設基本“停擺”,唯獨廣州是個例外。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廣州外貿工程”立項,國家撥專款6000萬元,興建廣交會流花路展館、東方賓館新樓、流花賓館和白雲賓館,一片巍峨的建築群圍繞著廣交會崛起。

1976年,樓高120米的白雲賓館開業,刷新全國第一高樓的紀錄。加上與廣交會直線距離數百米的廣州火車站,五六公里車程之外的老白雲機場,便利的交通,令流花地區成為廣州的對外交通樞紐、對外貿易中心。

流花路時期的廣交會,曾迎來時任英國首相希思、美國副總統布什等外國政要。可以說,廣交會的定期舉辦,為中國取得政治、經濟和外交上的新突破助力良多。

琶洲會展中心成就“中國第一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流花路的場館越發供不應求。1993年,國家外經貿部提出將廣交會展館遷址重建,辦成世界級博覽會,並要在國內幾個城市之間開展比較競爭。到底是遷址,還是原地擴建?問題一直懸而未決。直到1999年6月,外經貿部六年來第一次表態,“不反對”地方建新館。

此時,廣州已決心將會展中心的選址定在琶洲。得到國家部委回覆後,廣州馬上行動,1999年12月展開建築設計方案邀請賽,2001年4月動工,新址總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2002年12月28日,首期工程竣工。2003年10月,廣交會首次在琶洲設分會場。

2008年10月,第104屆廣交會全部移師琶洲展館。從這屆開始,廣交會參展企業突破2萬家,展位突破5萬個。此後,廣交會核心數據屢創新高,創出了一年747.6億美元的最高成交額,以及一年到會採購商41.6萬人的最高水平,奠定了“中國第一展”的地位。目前,廣交會的臉書境外專業粉絲已經逼近60萬人,影響力高居全球業界第一。

“廣交會對地方經濟的拉動效應達到1比13.6,高於國際同行1比9的水平,除了會展業,對廣州的運輸、酒店、旅遊、餐飲、廣告等行業均有帶動作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說。

故事:

“老港商”與廣交會的62年緣分

從1957年第一屆廣交會至今,六十二年來香港南北行公所主席李歡從未間斷參會。“還記得第一屆的時候,展覽場地在中蘇友好大廈,只有紡織品和土特產兩座館。參觀的外賓主要是港商,以及少數東南亞客商。”此時,新中國百廢待興,目睹祖國有如此豐盛的物產,李歡興奮不已,從那時起,他與國貨結下了緣。

李歡所在的公司作為珠江橋牌醬油的經銷商代表,讓“開門七件事、梗有生抽王”的品牌形象深入香港人心中。珠江橋牌創立於1958年,是中國最早的醬油出口品牌。如今,珠江橋牌已暢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醬油的“金字招牌”。提到這個“從香港成長起來的國際品牌”,李歡對其未來充滿信心。

“老客戶換了一撥又一撥,但大家感情還是很深,生意做得很愉快。每次廣交會不僅與老客戶維繫了感情,也結交了很多新朋友,貿易合作空間越來越大。”李歡說。六十二年過去,廣交會展覽面積由初期的不足1萬平方米,發展至今118萬平方米;展品從農副產品到電子、電器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

“廣交會一路發展壯大見證了中國與國際市場日益相通,見證了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在國際上贏得了更多話語權。”李歡說,“目睹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愈加增添對祖國的熱愛。每逢廣交會舉辦,都給自己心中帶來一種莫名振奮,一種浩蕩動力,這就是我不離不棄、屆屆赴會的原因。”

隨著老一輩香港採購商退居二線,新生代香港採購商對廣交會仍然缺乏足夠了解。李歡表示,很有必要在香港新生代採購商中大力宣傳推介廣交會,讓香港青年一代感受中國內地經濟的發展,他很願意親自做好這份工作,組織更多新生代的香港採購商參加廣交會。

灣區會展經濟的香港力量

李歡長居的香港本身就是展會重地。全球最大型的珠寶展、全球最大型的電子產品展、全球最大型的手錶及時鐘展……此外,每年還有很多號稱“亞洲最大型”的展覽都是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下簡稱“會展中心”)舉行。會展中心於1988年11月開幕。自此以後,香港的貿易展覽事業蒸蒸日上,奠定香港成為亞洲區貿易活動中心的地位併成為舉足輕重的國際會議舉辦地。當前,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香港最新建築群中的代表,它的新翼則由填海擴建而成,內附大禮堂及大展廳數個,分佈於三層建築之中,是世界最大的展覽館之一。它獨特的“飛鳥展翅”形態,也給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增色不少。

會展中心曾作為多項世界性會議的主要會議場地,除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中國大典在此舉行外,其他包括1997年世界銀行年會,2000年亞洲電訊展等。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亦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作主要場地。可以說,香港會展中心是一個全球匯聚參展商和買家的理想地點。憑藉享譽國際的基建設施與效率,香港亦是通往亞洲各國的理想門檻,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務旅客訪港。此外,香港同時是亞太區的主要採購中心,是國際企業買家經常踏足之地。

據瞭解,香港在全球展覽場地中擁有最強的展覽經驗,每年在香港舉行的全球性頂尖活動,次數遠勝其他亞洲區內的城市,其中超過40個活動更是地區性及國際性的重要貿易展覽。為參與各展覽會而前來香港的海外訪客,所佔比率同樣出眾。在香港舉辦的貿易展覽,佔有一半的出席人士皆來自海外,這都是因為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加上低稅率的稅制,為主辦機構、參展商及買家提供一個有高度效率的貿易環境。

會展中心舉行的部分大型展覽會

全球最大型的珠寶展覽——亞洲博聞有限公司主辦的九月香港珠寶首飾展覽會

全球最大型的電子產品展覽——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電子產品展

全球最大型的手錶及時鐘展覽——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鐘錶展

全球最大型的禮品展覽——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禮品及贈品展

亞洲最大型的玩具展覽——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玩具展

亞洲最大型的家品展覽——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家庭用品展

亞洲最大型的燈飾展——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國際秋季燈飾展

亞洲最大型的美酒博覽——Vinexpo Overseas SAS主辦的亞太區國際美酒博覽

亞洲最大型的美容展覽——亞洲博聞有限公司主辦的亞太區美容展

亞洲最大型的皮革展覽——亞洲博聞有限公司主辦的亞太區皮革展

亞洲最大型的時裝展覽——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時裝節秋冬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