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三重門:淨利暴跌 廣告欺詐 虛增業績 新能源汽車生意難做?

導 讀

2018年,對於車企巨頭比亞迪來說過著實有些艱難。開年第一季度即遭滑鐵盧,淨利潤暴跌83%,驚出了投資老鐵們的一身冷汗;緊接著又陷入11億元的廣告欺詐門,好不容易從狗血鬧劇中掙脫出來,卻又一腳踏入虛增業績的質疑漩渦之中,動輒數十億的關聯交易,引來媒體、專家的輪番質疑。

淨利門、廣告門、虛增業績門,比亞迪這是怎麼了?三重門的背後,市場銷量第一的比亞迪又在經歷怎樣的轉型之痛?

如果不改變能源的消耗方式,所有的化石能源將在250年之後消耗殆盡。那時候,人類該怎麼辦?

比亞迪的思路是,讓人類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還子孫後代一片綠水青山。

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比亞迪推廣了新能源車、太陽能、儲能等新能源產品,為全球數百個城市帶去綠色交通解決方案和服務。比亞迪秦pro、比亞迪宋、比亞迪元、比亞迪唐等一臺臺新能源汽車上市,贏得良好市場口碑,被寄予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崛起的希望。

比亞迪三重門:淨利暴跌 廣告欺詐 虛增業績 新能源汽車生意難做?

銷量第一背後的隱憂 質量瑕疵 產能掣肘

9月份,比亞迪推出了重磅車型秦Pro,當月即銷售處1003輛,成績較為理想。

除了這一單品,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家族中,比亞迪宋、唐等各個型號的市場銷量均有不俗表現,根據比亞迪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比亞迪新能源車型銷量共25019輛,同比增長121%,在當月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中排名第一。

而在今年前三個季度,比亞迪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為135337輛,在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品牌總銷量中同樣排名第一,成為新能源車企的王者。

從銷量結構上看,前三個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已佔總銷量的近40%,比亞迪通過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電動車和軌道交通,改變傳統的能源消耗方式,改善環境,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的夢想,正在逐步實現。

當然,驕人的成績面前,問題也著實不少。首當其衝的就是,汽車質量控制問題。隨著大量汽車流向消費者手中,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比亞迪汽車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車身生鏽、中控液晶屏黑屏等問題。

2018年6月,比亞迪騰勢因為前排乘員正面安全氣囊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原因,召回了1萬輛車。

雖然消費者近年對國產汽車品牌的信心持續增長,但仍然較為敏感,很難經得起質量方面的風吹草動。

比如一張比亞迪秦PRO疑似斷軸的圖片在網絡上廣為傳播,而事實上是,這臺車是比亞迪輪胎供應商佳通驗證輪胎磨耗性能的試驗車,因工作人員對車輪裝配不當,導致右前車輪脫落,並不是斷軸。但從真相公佈之前的網友討論來看,網友甚至是媒體都非常擔心比亞迪的質量。

比亞迪三重門:淨利暴跌 廣告欺詐 虛增業績 新能源汽車生意難做?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猛增,是好事也是壞事,因為據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透露,比亞迪的電池產能已出現不足。

據銠君瞭解,出現電池產能供應不足問題的原因是,比亞迪在電池業務上,此前聚焦於磷酸鐵鋰電池研發,但隨著電池技術快速更新迭代,比亞迪意識到三元鋰電池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比亞迪此時轉向為時已晚。

不過,比亞迪已經加緊了三元鋰電池研發力度和產能佈局,今年建設了多家電池生產廠。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月到8月,比亞迪相繼在青海、重慶新建了多個動力電池項目,年產達到54Gwh,總投資額過百億。

9月份,比亞迪又在西安簽約動力電池項目,該項目年產能為30GWh,計劃總投資120億元,建成後將成為動力電池行業中的又一“超級鋰電池工廠”,電池產能問題將隨之解決。

增收不增利怪圈 淨利潤大降

銷量的增長為比亞迪帶來了良好業績,但尷尬之處在於,比亞迪的淨利潤讓人大跌眼鏡。

除了上文提到的第一季度,比亞迪淨利潤大跌83%。半年報的數據仍然不容樂觀:雖然營業收入541.51億元,同比增長20.23%;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79億元,同比減少72.19%;扣非淨利潤虧損6.73億元,更是同比大幅減少160.35%!

比亞迪三重門:淨利暴跌 廣告欺詐 虛增業績 新能源汽車生意難做?

也就是說,比亞迪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地。

對於為何出現這一現象,比亞迪在財報中並沒有給出詳盡解釋,僅僅表態將在第三季度迎來業績好轉,比亞迪的理由是:比亞迪於5月底和6月底推出的兩款新車——元 EV360及全新一代唐贏得了大量訂單,預計在第三季度陸續交付並貢獻顯著銷量,帶動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強勁增長,盈利水平也將環比大幅改善。

中信建投、方正證券、東方財富證券等機構也在研報中稱,比亞迪三季度業績將回暖,下半年或有超額收益機會。

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其也有一定信心,10月15日,汽車行業走出整體下跌行情。截至收盤,申萬汽車整車板塊20多隻汽車個股中,僅比亞迪微漲1%,其餘汽車股全線重挫下跌,其中長城汽車領跌接近跌停,北汽藍谷、長安汽車跌幅逾7%。

銠君以“貴公司2018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41.51億元,同比增長20.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79億元,同比減少72.19%;扣非淨利潤虧損6.73億元,同比大幅減少160.35%!也就是說,貴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地。對於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是什麼?貴公司稱三季度業績將回暖,下半年或有超額收益機會。目前來看,是否和貴公司預期一致?”等問題詢問比亞迪,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陷入虛增業績門?

另有媒體質疑,比亞迪還存在以關聯交易虛增業績情況,比亞迪控股51%的子公司廣州廣汽比亞迪新能源客車有限公司未納入合併報表範圍,20幾天內與比亞迪關聯交易額猛達37.17億元,為比亞迪的中報業績做出了不少貢獻。

據媒體報道,廣汽比亞迪由比亞迪與廣汽集團在2014年8月共同出資設立,目前註冊資本3億元,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從持股比例來看,廣汽比亞迪是比亞迪的控股子公司。

比亞迪三重門:淨利暴跌 廣告欺詐 虛增業績 新能源汽車生意難做?

但根據公司章程,廣汽比亞迪董事會六名董事中,有三名由比亞迪股份委派,佔其表決權比例之50%。由於按照章程約定廣汽比亞迪的重要財務和經營決策需要經過董事會作出決議,董事會決議須經全體董事的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比亞迪股份和廣汽集團對廣汽比亞迪實施共同控制,因此廣汽比亞迪為本集團之合營企業。

正是基於這一公司章程規定,比亞迪和廣汽都能“成功地”將廣汽比亞迪不納入到上市公司的合併報表範圍中。

今年6月8日,比亞迪公告稱,年初至披露日6月8日,比亞迪對廣汽比亞迪關聯銷售金額為8.14億元,半年報中,這一數字增加到了45.31億元。由於半年報截止日期是6月30日,也就是說,22天內,廣汽比亞迪向比亞迪採購了37.17億元的商品,交易內容為汽車及汽車零部件。

而梳理比亞迪廣汽比亞迪的關聯交易,其始於2015年,到2016年底合計4.5億。2017年後,兩者關聯交易開始大幅增加,額度達到18.50億元;到今年年內將新增到85億元。有媒體表示,只以廣汽比亞迪獲得的總價55.21億元的兩個電動客車訂單看,按照材料成本佔據整車售價約68%計算,今年內比亞迪就需向廣汽比亞迪出售37.5億元的物料。可見,兩者交易的數額之大。

這也成為公眾質疑的焦點問題,有媒體將未納入財務報表的廣汽比亞迪稱作比亞迪業績的有效利潤調節器,存在虛增業績,矇蔽投資者的問題。即比亞迪可以向廣汽比亞迪傾銷其產品、將產品積壓在廣汽比亞迪的庫房當中,以此來虛增比亞迪的營收,達到粉飾報表的目的。同時,零部件材料的價格透明度,是否虛高也值得考量。

對此,比亞迪證券事務部一位人士否認了利用關聯交易虛增業績的情況。“這個公司(廣汽比亞迪)有整車生產資質,但比亞迪給它提供非完整性車輛,包括底盤、發動機等,今年也接了不少訂單,所以採購金額比較大,但交易都是基於公允價格,不存在利用關聯交易虛增業績。”

銠財注意到比亞迪歷年公告中,均聲稱交易定價原則依據市場價格確定。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事件的另一方廣汽集團方面卻沒有披露與廣汽比亞迪的關聯交易情況。

民企顯然比國企膽子大些。有業內人士指出,幾乎所有關聯交易,都是按照市場公允價格去披露,即使有些企業80%的營收都來自關聯交易。

比亞迪三重門:淨利暴跌 廣告欺詐 虛增業績 新能源汽車生意難做?

雖然不併表,但是根據會計規定,營收有一部分是需要抵消的。比如我銷售10億,按照持股比例。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副教授江百靈表示,有5個億相當於銷售給了我自己,按照會計準則,(體現在)報表中的業績只有5億,只是編制報表上不需要說明,所以是否利用它去操縱業績,真的不好說。當前我國針對關聯交易的監管主要體現在證監會關於信批的規定上,且規定較為嚴格;但交易價格是否公允,交易所往往難以查驗,監管難度較大。

看來虛增業績的問題,有一定的行業共性且查驗複雜,真相如何可以留給時間去作答。數據顯示,歷經數年,目前廣汽比亞迪仍沒有盈利。即使背靠廣汽集團、龐大的廣東新能源市場、獲得類似上文中的動輒幾億、幾十億的訂單。數據顯示,年初至4月,廣汽比亞迪主營業務收入仍為0,淨利潤為人民幣-2566.5萬元。

同時,應收賬款卻在大幅增加。截至今年6月30日,廣汽比亞迪對比亞迪的欠款達到79.20億元,而去年同期,不足27億億元。

退補挑戰 4.79億淨利潤與8.94億政府補助

在分析比亞迪上半年業績時,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新能源補貼下滑是最主要的原因。

2018年2月,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規定純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門檻已經能從100km提升到了150km,而續航在300km以下的純電動車補貼都有所下滑,且百公里電耗、電池能量密度等指標都有所提升。

業界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政府補貼將縮緊,直至逐漸消失。而比亞迪同樣享受政府補貼,比亞迪2018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非經常性損益收入為11.52億元,其中政府補助收入佔8.94億元。

換句話說,比亞迪能有4.79億元的淨利潤,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獲得了8.94億元的政府補助。如果沒有這部分政府補助,那比亞迪的財報就太難看了。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門檻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企業將迎來一場生死考驗,顯然比亞迪已經意識到了潛在的巨大風險,其在2018年半年報中明確提到,未來若相關政策發生變化或調整,可能會影響集團享受政策或補貼的水平,短期內將可能對公司主營業務的盈利產生一定影響。

新能源汽車作為解決空氣汙染和能源緊缺的最佳方案,國家及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和補貼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但輸血並不能彰顯企業真正的生命力,要想贏得發展,還是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造血能力,比亞迪亟需擺脫對政府補貼的依賴。

比亞迪三重門:淨利暴跌 廣告欺詐 虛增業績 新能源汽車生意難做?

如果梳理比亞迪的發展路徑,轉型是一個關鍵的詞彙。從手機電池到汽車製造,再到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正是比亞迪一次次業務轉型升級成就了其行業的領軍地位。只是隨著競爭者不斷湧現、技術迭代創新,特別是市場的快速變革,王者比亞迪開始顯露出發展頹勢,淨利潤的暴跌、新能源市場的發展瓶頸等都是典型代表。

同時,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目前正在陷入增長困境:首先,中國汽車市場9月份車市零售同比下滑14.0%,批發同比下滑11.3%,創下近7年來的最大降幅,也是今年連續第三個月出現銷量下滑。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或將持續下滑。

而車企環境的變化也是一個重要考量。最高層傳遞出將放寬汽車行業外資限制,大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的聲音,國際車企巨頭正在加速進軍中國市場。同時,大眾、豐田、北汽等車企相繼宣佈停產燃油車計劃,爭相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僧多粥少,加上政府補貼的逐步減少,屆時新能源汽車企業將陷入你死我活的爭奪戰中。

在銠財看來,未來汽車行業,特別是新能源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誰能搶佔發展先機、擁有強大核心競爭力,誰才能生存下去。比亞迪如何扭轉頹勢、突破發展瓶頸,銠財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銠財原創,如需轉載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